3.桂花雨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4 20: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 3.桂花雨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备课日期: 9 月 2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故乡桂花的热爱。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并结合课后继续指导
预习指导: 思考桂花雨给作者带来那些回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不少于30%)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 课前谈话:同学们,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总是让人倍感幸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 简介作者: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她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后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她出版过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3. 介绍桂花:桂花,又称木樨,木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桂花是传统的名贵香花,也是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交流汇报 1. 教师提出问题:桂花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为之歌颂。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跟同学交流一下吧。 2. 教师交流名句: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3. 指名朗读。要求:字音准确,课文通顺。遇到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解决生字、新词问题。 着重强调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1. 问: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三、整体感知,初闻花香 1. 请学生找出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2. 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出示: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 (1)然而桂花的香气,实在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若让它开过之后,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香味就比不上摇下来的了。 (4)桂花纷纷飘落,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欢呼:“啊!就像下雨一样,真是香飘四溢!” (5)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 教师提出要求: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读出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走进故乡,浸润花香 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师:读这一句时,哪些字词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 (1) 朗读训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教师引读: 每一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季节——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 “全年”一词让你们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桂花开放时间长,香味持久,故乡的难忘) 品读“整个村子” (3)提问: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整个村子”包括什么?(村长、村里人、作者、母亲……) (4)质疑:除了人,还有什么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花草、鸟儿、田野,每一样物品) 五、走近母亲,体悟乡情 1. 提出质疑:文中有一句话提到了杭州的桂花,你们发现了没有?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1. 教师出示图片:这是杭州著名的小山,叫满觉陇,满觉陇的桂花太有名了,每到花开季节,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清朝有位诗人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扬此处的桂花。 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 教师启发:除了这一句,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对家乡的深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深情读出来! (2) 学生反馈。 (3) 指导朗读母亲关注着桂花的花开,收获着桂花做的食品,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满她生活。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所以,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轻轻地对自己说“……” 六、小结全课,布置任务 1. 小结: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节课, 我们初闻桂花的香,体会到了作者的母亲对桂花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 2. 任务: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桂花带给“我”的美好回忆。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走近作者。 3.说说自己眼中的桂花。 二、检查预习,交流汇报 1.跟同学交流一下有关桂花的名句。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3.自读词语、课文, 个别读词 4.学生默读课文。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整体感知,初闻花香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两两合作: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2.汇报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 四、走进故乡,浸润花香。 1.品读“浸”(预设:体会桂花的香气散发远;散发很久;香气浓郁) 品读“全年” (1)换词练习:“全年”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每一天”“每个月”“整一年”“每一个季节”……) 品读“整个村子” (1)指名回答包括村长、村里人、作者、母亲…… (2)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学生继续分析、品读其他句子 五、走近母亲,体悟乡情 1.提出质疑:文中有一句话提到了杭州的桂花,找一找。 2.学生齐读此诗。 品井桂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3.提出质疑:可母亲却说,故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1)朗读母亲的话,思考:难道杭州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你们能理解吗 (2)学生交流。 (3)句子练习:_____的_____ 再_____ ,也比不上_____ 。 指导朗读: 再次朗读母亲的话 六、小结全课,布置任务 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桂花带给“我”的美好回忆。 七、完成作业 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阅读使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取文中信息,了解大意。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是初读环节中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从而完成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三层次作业)
板书设计: 3 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