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从雨果饱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
3.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查找雨果、伏尔泰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正音、正字。
二、人物简介
伏尔泰(1694—1778),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伏尔泰写过大量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
雨果(1802—1885),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九三年》《笑面人》,诗集《惩罚集》,剧本《克伦威尔》等。
三、写作背景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四、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说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自由朗读。
五、阅读并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昧,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六、演说的特点
演说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说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说应注意: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有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七、问题探讨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1)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2)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活动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如果能更好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会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