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清单
亲爱的同学们,单元紧扣“理想和信念”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三篇精读课文,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篇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古诗、回忆录、演讲稿和小说。有的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的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的阐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和《语文园地》,在综合性学习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毛主席在花山》《十里长街送总理》《飞夺泸定桥》《狱中联欢》《伟大的友谊》《囚歌》《春天的故事》共七篇,丰富了我们的阅读积累,能加深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情感体验,同时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开展阅读分享会、制作小诗集、写一写自己的心愿这三个板块,与本单元的习作有机融合。
单元目标:
1.在单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学习主题中积累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在单元阅读中,能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受到革命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分享会,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4.能搜集、研读红色诗词,和同学合作制作一本“红色小诗集”。
5.能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能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
字词要点巩固
你能把这些字音都读正确吗?
凿(záo) 避(bì) 僻(pì)
联络(luò)锤打(chuí)焚烧(fén)躲避(bì)偏僻(pì)
刑罚(xínɡ)执行(zhí)彻底(chè)泰山(tài)逼迫(pò)
燕山(yān)暂时(zàn)严峻(jùn)彻底(chè)鱼饵(ěr)
青稞(kē)收敛(liǎn)坚劲(jìng)炊事员(chuī)
易写错字要注意细节
锤:左窄右宽,右边“垂”的第二横最长。
凿:下面“凵”里面不是“羊”。
避:注意“辶”里面左边部分不是“启”。
砖:注意第八笔是竖折撇,一笔写成。
泰:注意下边部分是“氺”。
鼎:上边是“目”,下部注意要写得左右对称。
考试点睛
区分形近字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给形近字组词。②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本单元学习了很多多音字哦!
下列字的正确字形你掌握了吗?
埋 (mái)头 (tóu) 整 (zhěnɡ)理 (lǐ) 书 (shū)籍 (jí) 文 (wén)件 (jiàn) 含 (hán)糊 (hu) 军 (jūn)阀 (fá)避 (bì)免 (miǎn) 组 (zǔ)织 (zhī) 警 (jǐnɡ)察 (chá) 局 (jú)势 (shì)
严 (yán)重 (zhònɡ) 新 (xīn)闻 (wén)纷 (fēn)乱 (luàn) 喊 (hǎn)叫 (jiào) 闪 (shǎn)亮 (liànɡ) 抽 (chōu)屉 (tì) 僻 (pì)静 (jìnɡ) 剧 (jù)烈 (liè)粗 (cū)暴 (bào) 便 (biàn)衣 (yī)
魔 (mó)鬼 (ɡuǐ) 包 (bāo)围 (wéi) 肥 (féi)胖 (pànɡ) 苦 (kǔ)刑 (xínɡ)自 (zì)杀 (shā) 严 (yán)峻 (jùn) 态 (tài)度 (dù) 残 (cán)暴 (bào) 匪 (fěi)徒 (tú) 拘 (jū)留 (liú)
法 (fǎ)庭 (tínɡ) 安 (ān)定 (dìnɡ) 占 (zhàn)据 (jù) 会 (huì)意 (yì) 执 (zhí)行 (xínɡ) 昏 (hūn)倒 (dǎo)过 (ɡuò)度 (dù) 革 (ɡé)命 (mìnɡ) 解 (jiě)放 (fànɡ) 彻 (chè)底 (dǐ)
意 (yì)义 (yì) 文 (wén)学 (xué)剥 (bō)削 (xuē) 压 (yā)迫 (pò) 缺 (quē)点 (diǎn) 批 (pī)评 (pínɡ) 指 (zhǐ)出 (chū) 改 (ɡǎi)正 (zhènɡ)意 (yì)见 (jiàn) 兴 (xīnɡ)旺 (wànɡ)
共 (ɡònɡ)同 (tónɡ) 目 (mù)标 (biāo) 制 (zhì)度 (dù) 寄 (jì)托 (tuō)责 (zé)任 (rèn) 解 (jiě)救 (jiù) 奋 (fèn)斗 (dòu) 牺 (xī)牲 (shēnɡ) 应 (yīnɡ)当 (dānɡ) 必 (bì)要 (yào)
炊 (chuī)事 (shì)员 (yuán) 五 (wǔ)湖 (hú)四 (sì)海 (hǎi)
近义词你掌握了吗?
如→像 似→像 吟→诵焚→烧 若→像抽噎→抽搭
坚劲→刚劲 等闲→平常恐怖→恐惧 沉着→冷静 幼稚→天真
会意→领会 含糊→模糊占据→占领残暴→残忍 粗暴→粗野
严峻→严厉兴旺→旺盛压迫→欺压 寄托→寄寓采用→采纳
哀思→悼念 批评→批判照顾→照料 斑白→花白厉害→严重
安顿→安置 艰苦→困苦结实→健壮 脆弱→软弱 灿烂→绚丽
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无边无涯→无边无际喜出望外→大喜过望
千锤万凿→千锤百炼 粉骨碎身→粉身碎骨
反义词你掌握了吗?
快 慢 清 浊 出 入 放松 紧张坚劲 动摇 清白 污浊
幼稚 成熟粗暴 温和 沉着 慌张 含糊 清楚严峻 和气
残暴 仁慈 沉重 轻松勇敢 懦弱 坚决 犹豫 兴旺 萧条
团结 分裂 坚持 放弃 采用 舍弃衰弱 健壮 低沉 高亢
艰苦 舒适严厉 和蔼 服从 反抗 收敛 放纵饱满 干瘪
浪费 节约 粗糙 光滑灿烂 暗淡 奄奄一息 生龙活虎
下列词语的你要熟练运用哦!
ABCC式词语:怒气冲冲 热气腾腾
类似的词语:气息奄奄 千里迢迢 情意绵绵秋波盈盈 衣冠楚楚
白发苍苍 人才济济
ABAC式词语:不慌不忙
类似的词语:冷言冷语 一五一十 人来人往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毛手毛脚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粉骨碎身
类似的词语:精兵简政旁敲侧击眼疾手快
“一”字开头的词语:一拥而入
类似的词语:一目了然 一马平川一鸣惊人
含有“鱼”字的成语:如鱼得水
类似的词语:鱼龙混杂 鱼书雁信鱼游釜中
描写外貌的词语:满脸横肉
类似的词语:膀大腰圆 披头散发 虎背熊腰衣冠楚楚 相貌堂堂
冰肌玉骨 冰清玉洁
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喜出望外
类似的词语:兴高采烈 喜形于色 喜上眉梢喜不自胜 喜不自禁
喜气洋洋 喜笑颜开
描写精神品质的成语:拾金不昧 助人为乐
类似的词语: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 扶贫济困 除暴安良扶老携幼
量词:一张脸一份报 一支手枪 一间小屋
类似的词语:一根缝衣针 一条蚯蚓 一丝笑意 一条小鱼一个目标
一个战士 一个水塘
动词:
整理书籍 取出手枪 挤满屋子 收拾行李 执行绞刑 捡起报纸
剥削人民 压迫人民 提高勇气皱紧眉头 克服困难 安定情绪
增强信心 收敛笑容 擦干眼泪
类似的词语:
修饰词:
耐心地讲整理书籍收拾行李严厉地说
含糊地回答剧烈地跳动无力地握着尽量地减少悄悄地跟着
纷乱的喊叫可笑的问题 僻静的小屋 恐怖的眼光 低沉的声音
粗暴的吼声 残暴的匪徒新鲜的鱼汤 饱满的情绪 不停地念叨
金色的光芒
轻轻地摇摇头闪亮的小手枪平静而慈祥的脸 热气腾腾的鱼汤
目不转睛地看着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重点句子积累
这些句子要记好哦!
比喻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漠的沙比作雪,把天空的弯月比作明晃晃的弯刀,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
考试点睛
比喻句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理解句子的含义。
拟人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品质。
排比句: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说明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对比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一语双关句:
要留清白在人间。
夸张句: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语言描写: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动作描写: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外貌描写: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精彩句: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突出地表现了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茫茫大漠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雪。连绵起伏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好像银钩一般挂在天空。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月色下的大漠如同铺着一层白雪,弯弯的月亮像银钩一样挂在天空,展现出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的高尚情操留在人世间。“浑不怕”的意思是完全不怕,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它依然坚韧有力,不管你刮什么风,它都毫不畏惧。“任”字体现出竹子的铮铮铁骨。)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饱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为什么李大钊的表情那么安定 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伟大的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开篇点明主题,提出鲜明的观点,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完全”和“彻底”说明了革命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语言简洁、有力。朗读时,语速稍快、语气加重,要通过重读“完全、彻底”等词,突出语意的中肯和坚定。)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这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同时也赞扬了革命前辈忠于革命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讴歌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贵品质。)
课本知识提精
这些知识你掌握了吗?
1.《马诗》中诗人借写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2.《石灰吟》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借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坚强不
屈、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3.《竹石》是借竹子来表现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高尚情操。
4.《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
5.《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6.《金色的鱼钩》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日积月累是重点哦!
有关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X”拓展阅读
推荐篇目:王愿坚《七根火柴》
推荐理由:
这篇文章通过七根火柴的故事,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的艰难困苦,体现了无名战士保存火柴的艰难,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英勇顽强、无私忘我、忠于党和革命的崇高精神!
阅读方法:
这篇文章可以和《金色的鱼钩》一文进行对比阅读。二者都是以事物作为题目,反映的主题思想也大致相同,两者在语言表达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表现了文中人物无私忘我、忠于党和革命的崇高精神。
第10课:《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主题概括
《马诗》表面写马,实际是托物言志。诗人借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的愤慨,以及希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建功立业的期盼。
《石灰吟》也是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诗。诗人赞颂了有竹子般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的人。诗人也以岩竹的坚忍顽强,表达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
巩固深化
字词——
生字
词语
沙漠金络脑清秋焚烧清白任凭青山坚劲等闲粉身碎骨
文理——
《马诗》[唐]李贺
1.划分节奏,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读古诗前两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思考: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人描绘了沙漠和弯月,一片悲凉肃杀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3.翻译“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黄沙万里,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燕山山脉的上空,高高地悬挂着一弯秋月,放射着清冷的光辉。
4.前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写了沙和月。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有用武之地。
5.翻译“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呢?
6.《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石灰吟》[明]于谦
1.划分节奏,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烈火焚烧”指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痛苦
“等闲”指平常。
3.翻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译文:石灰要经历过千万次的捶打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深山。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4.读第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说一说: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粉骨碎身”指碎成粉末,说明其不怕牺牲的精神;“浑”是全,全然的意思;“清白”是石灰的颜色,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暗喻诗人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做清白的人。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5.翻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竹石[清]郑燮
1.划分节奏,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来吗?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3.翻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4.齐读后两句诗,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千”“万”是虚指,写出竹子坚韧从容的神态;“坚劲”即坚定,强劲;“任尔”是任凭你的意思,写出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表达了作者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5.翻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意: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还是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6.这三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马诗》马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石灰吟》石灰不怕牺牲,品格高尚
《竹石》竹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拓展阅读
《马诗》
[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译文: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达标自评
学习并识记本课古诗,积累背诵并会默写诗句;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通过对诗文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先生及其女李星华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重点难点
1.学习并识记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课文,学习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
3.学习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主题概括
《十六年前的回忆》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险恶、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无比沉痛,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忠于革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
巩固深化
字词——
生字
词语
残暴含糊安宁可惜占据坚决模糊残酷坚定安定惋惜占领
被难日:因灾祸或重大事故而牺牲生命的日子。本课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轻易:简单容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会意:会心。本课指领会了父亲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文理——
1.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1927年4月28日→父亲的被难日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主要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四件事。
第一件事情(第2—7自然段):写被捕前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
第二件事情(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敌人
逮捕的经过。
第三件事情(第18—29自然段):写在法庭上
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第四件事情(第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心情。
3.反问句:“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哪能离开呢 ”说明了什么?
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坚持到底忠于党;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4.被捕前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被捕前的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对革命高度忠诚。
5.说一说:被捕时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坚定沉着,将生死置之度外。
6.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不动摇,面对亲人不忧伤。
“父亲”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7.说一说:法庭上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坚定沉着,将生死置之度外。
8.“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能表现得那么积极勇敢
父亲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了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里获取了无穷的力量。
9. 说一说: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在女儿眼里父亲是一个对孩子慈爱,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和力量的父亲。
10.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11.当全家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后悲痛万分,母亲说:“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出她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同时表明她们没有在悲痛中倒下,要铭记父亲被难的日子,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要继承父亲的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12.找一找课文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前后照应的好处。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前面埋下伏笔,使读者对人物的做法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更深的印象。后面揭示答案
拓展阅读
李大钊的墓碑上的评价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达标自评
学习并识记本课生字,积累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课文,学习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学习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第12课:《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简介
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
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重点难点
1.学习并识记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背诵第2、4自然段。
主题概括
《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一开始就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实际,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和搞好团结三个方面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巩固深化
字词——
生字
词语
泰山革命彻底迁就压迫批评标志牺牲炊烟鸿毛铭记
鼎力相助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泰山:山名,在山东省。本文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大雁的毛。本文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文理——
1.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知道“服务”是什么意思吗?
为人民服务。
服务是指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
2.说说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为人民服务”就是指为了人民群众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事,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3.你能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为人民服务”内涵的句子吗?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4.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正确对待批评
三、克服困难,团结起来
5.画线词去掉了好不好?为什么?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去掉了语言就不够准确。
6.第二段中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作者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7.你怎样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8.第3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每句说的是什么?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9. 第四段中“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10.第四段各层层意是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11.第五段中,“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1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3.第3自然段中毛主席的演讲中为什么提到李鼎铭先生
李鼎铭先生是党外人士。在演讲中提到李鼎铭是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个观点。
14.我们党为什么日益强大,从而成为执政党?
因为我们的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接受各方面的批评指正,所以日益强大,成为执政党。
15.说说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每一个人本来都是要死的,但死的价值和意义却有所不同。有的人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就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要轻。
拓展阅读
张思德“尝百草”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要数爬雪山过草地了。当年,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长们把驮文件的马杀了,战士们把牛皮带煮了充饥。那时候,张思德还没有入党,但他处处按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组织号召的“尝百草”活动中,每见到一种草。他总是先尝,发现能吃的,就马上告诉兄弟单位。
一天,一名战士采了一兜小蘑菇,张思德怕它有毒先尝了尝。结果,他脸色发青、呕吐、浑身无力,这蘑菇有毒……张思德慢慢醒来后,模模糊糊地看见战友端着瓷红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去。”
达标自评
学习并识记本课生字,积累词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能说出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背诵第2、4自然段。
第13课:《金色的鱼钩》
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 年10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人。
重点难点
1.学习并识记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认识生字,简要地复述故事。
主题概括
《金色的鱼钩》一文记述了长征途中意为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巩固深化
字词——
词语
皱纹颧骨两鬓驼背歇脚威胁衰弱严厉收敛脆弱
勉强搀扶重叠照料挽救抽噎瞻仰生锈闪烁严峻
缝衣服搪瓷碗青稞面奄奄一息热气腾腾
词义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
弥漫:充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收敛:减弱或消失。本课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宿营地:军队在行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本课指老班长的生命已经走到最后时刻。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本课指草地无边际,没尽头。
文理——
1.读完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2.“金色的鱼钩”其实是什么样的?
长满了红锈
3.自读课文,按照下面的小标题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段落。
老班长接受任务(1-2)
千辛万苦找食物(3-5)
硬咽草根鱼骨头(6-8)
耐心劝导小梁(9-19)
命令战士喝鱼汤(20-22)
奄奄一息让鱼汤(23-33)
保留鱼钩念班长(34)
4.认真读“老班长接受任务”片段(第1-2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时间和地点:1935年秋天草地;
人物:老班长我另外两个小同志
5.默读课文,想一想:老班长是怎样照顾“我们”的?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千辛万苦找食物-高度的责任感
硬咽草根鱼骨头-老班长舍己为人
耐心劝导小梁-疼爱小战士,牢记党员职责,一心只想他人
命令战士喝鱼汤-只有战友,没有自己
奄奄一息让鱼汤-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牢记使命、关心战友
6.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将老班长刻画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牢记使命、忠于革命、忠于党、革命乐观主义……的人
7.你想对这样的老班长说些什么呢?
老班长你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停地鼓舞小战士的斗志和走出草地的信心,我们要向你学习这种精神。敬爱的老班长,您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是你们一代人的付出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8.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永放光芒。舍己为人,
拓展阅读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达标自评
能识记本课生字,积累词语;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4.练习快速阅读,认识生字,简要地复述故事。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交际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即兴发言:生活中有些场合,需要我们做一些即兴发言,怎样更好地交流,更好地通过言语影响他人,领导他人?怎样在简短的时间里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想法,达到交流的目的,把事情做得更好?
交际指导
1.提前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2.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巩固深化
1.宴席上向爷爷说几句祝福的话:
(1)祝爷爷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2)祝爷爷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也谢谢各位来给爷爷祝寿的亲朋好友。
2.怎么才能做出好的即兴发言呢?
说得内容很有条理,语气自然,态度很大方。
要多练习。说前打个“腹稿”,争取说得有条理些。
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3.通过这节课的口语交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我知道了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即兴发言,所以以后要积极发言,才会越来越敢说、会说。
我知道了即兴发言要注意的事项,也知道了即兴发言是一种能力,要多加练习。
习作:心愿
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
第四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单元课文时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综合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能促进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课文的启示
本单元紧扣“理想和信念”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三篇精读课文,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篇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古诗、回忆录、演讲稿和小说。有的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的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的阐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帮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审题指导
你的心愿是什么?怎么理解心愿这个词语?
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
有机会去看高山、草原、大海……
爸爸能有更多的时间陪我……
奶奶的病赶快好起来……
好朋友永不分离……
人们之间充满友爱……
残疾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
空气和水不再充满友爱……
科学家发明新药,治愈癌症……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习作内容
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
思路点拨
1.你知道从哪些方面构思来完成习作吗?
说产生心愿的原因
道实现心愿的办法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要把心愿产生的原因清晰地表述出来。
示例: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嗅到了很浓的烟味,又觉得自己进入了仙境,可惜不是,我吸了一口气,一下子觉得坠入了地狱。那烟味呛得我“吭吭”的咳,而爸爸却翘着二郎腿,抽着烟,看着电视哈哈大笑,我忍不住对爸爸大喊:“爸,你觉得这个屋子还像个家吗?”
记得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来到王府井书店看书,在查找书的时候,一台台显微镜映入了我的眼帘。有可以把事物放大400到1000倍的,有可以放大1000倍到1500倍的,甚至还有现在最先进的光学复合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500倍。我看得心里直痒痒,假如我拥有其中一台那该多神气啊!
3.说明实现愿望的方法:要实现自己的心愿,你在做怎样的努力呢?组织通顺的语言来回答。
我的心愿是做一个电子软件研究方面的专家。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开始不断地拼搏。学英语,掌握比同龄人更多的本领;学奥数,希望能在奥数班里保持优秀的成绩;学电脑,掌握最新的技术……我这样做,是为了能上北京大学念研究生,读博士学位,最后达成我的远大理想。
4.那我们该如何完成习作呢?
选择好表达心愿的材料选择恰合的表达方式
5.选择哪些材料表达心愿呢?
要选择那些能表现心愿的起因,对实现心愿的渴望或努力的材料。
6.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合的表达方式。或记叙故事、写信,或写日记、创作诗歌……要在记叙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心愿表述明白。
写法指导
1.写好开头: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自己的心愿。
如: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到动画片王国里去玩一次。
先点名心愿的意义,再引入对自己心愿的描述。
如:在记忆的银河里,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些美好的心愿,它们虽然有的遥不可及,但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让人生变得充满活力、动力。我的心里就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愿望。
由一般人的心愿,写到自己的心愿,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愿,我也不例外,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厉害的赛车手,在宽广的赛道上,做一只无人能及的极速猎豹,奔驰。
2.写好结尾:
对自己心愿的实现,表达了一种必定能够实现的决心。
我的心愿今天在梦中实现,将来,我会以我的能力制造一个动画片王国,让更多的孩子大饱眼福。
这是一个务实勤奋的孩子,他知道要实现愿望必须从现在做起。
愿望是美好的,不过,我也不能把愿望总挂在口头上,还是应该好好的把我刚刚开始的“人生之戏”演好。
总结全文,收束全文,干净利落。
这就是我的心愿。
3.写作提纲
你有什么心愿呢?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
习作提纲要求:
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
怎样实现这个心愿?
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互评修改
互相评价,共同修改,要注意心愿表述是否明白。
·心愿表达是否清楚明白
·表达方式的选择是否恰当
·语言描写是否准确、鲜明、生动
·书写认真,错别字少于3个,病句不多于2个,有修改的痕迹
语文园地四
重点难点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3.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巩固深化
交流平台——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1.回顾下面的这些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文章的开头示例: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藏戏》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草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
文章的结尾示例: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十六年前的回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腊八粥》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
我发现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做到了首尾呼应。这样写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以三个反问构成排比,强调了藏戏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那个星期天》随着故事叙述的收束自然结尾,在景物地描述中流露出生活不易,时光易逝的感慨。
我发现了《草原》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把自己的愉快心情融入到自然环境的描写中。
《腊八粥》结尾的细节描写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垂涎欲滴。
我们发现《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开头交代了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简洁明了。结尾也是自然性结尾,语言简洁,最后一句话点明中心。
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诗选自《竹石》,竹子被赋予了人的顽强、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诗选自《墨梅》,梅花被赋予了人的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品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选自《赠刘景文》,菊花被赋予了人的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高尚品格。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选自《石灰吟》,石灰被赋予了人的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高尚品格。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选自《己亥杂诗》,落花被赋予了人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2.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段外貌描写中可见父亲已经受到酷刑,但依然平静慈祥,突出了父亲坚定的革命信念。如果去掉,会影响表达效果。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这段外貌描写写出了扁鼻子军官的长相凶恶,更能反衬出雨来的勇敢,去掉会影响表达效果。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这段话赞美了骆驼祥子健壮、朴实的外貌,与后文的骆驼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不能删掉。
日积月累——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你理解这些格言的意思吗?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过世了。事情的发展往往不能随着人的愿望。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2.活学活用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大人们说:“这段时间工作忙,等过段时间再去看看父母。”你打算用哪句话劝劝人们及时去看父母?
我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来劝人们。
小刚平时不喜欢听批评的话,也不接受别人的建议,你打算用哪句警句来劝他?
我打算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劝他。
达标自评
学习并识记本课生字,积累词语;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古诗三首》一课,三首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考试时常考查古诗句运用的写作手法,如以阅读或填空形式考查。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常以阅读形式考查,考查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以及文章的写作顺序。
《为人民服务》一课,课文的第2、4自然段,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阅读的形式考查。
《金色的鱼钩》一课,课文题目的含义和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考试时常以判断、选择或连线的形式出现。
第四单元习作,常以命题作文《我的心愿(梦想、理想)》的形式考查。
考试点睛
古诗的写作手法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写出下面的古诗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②理解古诗句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