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杨修之死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杨修之死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0 20:0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重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刘备。三国有无数的智者,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残杀的不幸者,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能从杨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二、相关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庖(páo)官 主簿(bù) 谮(zèn) 绰(chāo)刀 恃(shì)才放旷 麾(huī)
四、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复述故事要点。 第一部分(1—3)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4—9)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10—12)写曹操兵败班师。
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①破字——忌;②分酥——恶;③破梦——愈恶;
④吴质事件——愈恶;⑤教植出门——怒;⑥教植作答——已有杀心。
3.你认为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1)由于杨修能够猜到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2)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扰乱军心,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3)由于杨修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曹操为此必会杀掉他。 4.你认为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既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有该杀的理由。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第二课时
复述故事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
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
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
1.(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①鸡肋( )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③数犯曹操三忌( )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1)竟取匙与众食qì( ) (2)操因疑修zèn( ) 害曹丕。(3)延弃弓chāo( ) 刀。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中,本文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1)“当”通“挡” (2)“分”通“吩” (3)“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 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六、总结(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二是曹操早有杀修之心,于是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知道了杨修之死的原因,获得了一些启示。希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道理,人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