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19《剃头大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讲述了小沙为了逃避 “害人精” 的剃头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得毫无剃头经验的“我”有机会大展身手,从而自封 “剃头大师”的故事。“我” 的剃头水平与 “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风趣幽默,从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一些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但有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要注意引导。还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难懂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到课文理解难点上的共性,也要注意到理解上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性,让学生互相答疑解惑,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同时,《剃头大师》这篇文章,每个孩子都有剃头的经历,这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孩子的经历,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剃”“锃”等10个生字,能书写“仇”等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认识“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谁,理解老剃头师傅为什么被称为“害人精”。
3.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童年的趣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认识“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谁,理解老剃头师傅为什么被称为“害人精”;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童年的趣味。
任务群设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字词 知人物
1、学词语。
出示词语:习惯、否则、锃亮、受刑、规规矩矩、耿耿于怀、仇人、付钱、双倍、一件
学生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
生观察“仇人、付钱、双倍、一件” 这一行词语,谈发现。
学生观察,说注意事项:左窄右宽、压线笔。
出示仇字笔顺视频,学生跟随写。
2、知人物。
了解文中主要人物和称号。
生汇报,上台贴称号。
师:为什么要叫小沙胆小鬼呀
指生说,出示第一段。
活动二、品故事 揭特点
1、学习“害人精”理发部分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称老师傅为“害人精”呢?
(1)学生汇报,出示第四段。出示剃刀图片。
师:锃亮的剃刀啊,一不小心就会怎样?
生汇报。
师做剃头老师傅动作,学生说体会。读出感受。
(2)学习第五段。
师:在文中,是什么样的感觉让小沙觉得跟受刑一样?
生:痛,痒。
生说痛痒的原因。看老式推剪理发的视频。
生说感受,读句子。
结合生活经历,回忆理发时痒的感觉。
从“又痛又痒还不能挠”,理解受刑。
带着理解和体会再读这句话。
(3)学习第六段。
师:姑父付给老师傅双倍钱的时候,小沙会怎么想?
感受小沙的想法,生读句子。
理解耿耿于怀。
师:联系了上下文,我们知道了这些感觉让小沙耿耿于怀。
小沙向表哥吐槽剃头老师傅:___________。
2、学习“剃头大师”理发部分
先默读7-18自然段,画出描写剃头大师理发的过程,再小组合作,整理填写“鱼骨图”。
小组汇报鱼骨图。
理解小沙的态度“无所谓”的原因。
生答原因。
理解“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这句话。
活动三、演趣事 品趣味
1、学生借助鱼骨图演一演《剃头大师》的故事,出示评价表。小组合作练习演一演,两位同学读,两位同学演。
学生练演完毕。上台演出。
2、台下的学生认真观看,看完评价,打星。
两人上台演。(放音乐)找一生评价打星。(结合评价标准)学生打分。
活动四、找不同 解题意
1、说一说老剃头师傅和“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吗?
生从感受和结果来说。
师总结不同之处。
师:那你觉得文中的“我”能称为剃头大师吗?
生1:能。因为他很勇敢,派头很像剃头大师。
生2:不能。因为。。。。
师:那为什么课文还以“剃头大师”为题目呢?
生汇报,师小结。
活动五:趣阅读 汲灵感
推荐阅读:《调皮的日子》。
为“童年故事我来演”活动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让我对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三年级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学习型”课堂的把握也有了方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
一、聚焦任务,合理设计。
本堂课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建云上展览馆,品童年乐与趣”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品读人物,感受童年趣事。学生在“童年故事展”的情境中,通过“学字词,找人物”“品故事,揭特点”“演故事,品趣味”“找不同,解题意”“趣阅读,汲灵感”这五个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感受人物性格特点,体会课文的幽默风趣。
二、学习引领,精讲多练。
1.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让课堂教学“动”起来。
《剃头大师》中“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较之前只是理解难懂的词语做了进一步提升。这样看来,《剃头大师》一课难理解的句子并不多,课后习题第二题也做出了提示。我在课堂上没有再去花费过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推剪”“锃亮”“耿耿于怀”“受刑”这些词语,而是放在了预习检测中。对于学生难懂的句子,要允许学生有个性化阅读,可以在课前预习时便让学生标记出来并尝试理解,老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相机开展教学。
2.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氛围“趣”起来。
在备课时,随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往往更能打动我们,让我们无法忽视语言里蕴含的文学价值。教学时,我并没有问学生“这篇文章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在哪里?”而是让学生多朗读几遍,如“我”给小沙剃头的片段,请学生当当这个“剃头大师”,加上动作读一读,演一演。台上学生表演时,台下的孩子都在捂着嘴笑,说明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份童趣。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习型”课堂“活”起来。
理解“剃头大师”部分,我引导学生默读7-18自然段,画出描写剃头大师理发的过程,再小组合作,整理填写鱼骨图。巧妙创设合作学习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共同完成鱼骨图。给予孩子们学习的支架,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
三、本节课需要改善的地方:
1.课堂小组分工环节,可适当增加时长,让孩子们进行充分讨论,更好的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运用到实际课堂当中。
2.在教学生动、幽默的课文时,教师的教学语言、体态也应随之风趣、可爱。在老师的感染中,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感受这节课的有趣之处。
一堂好课让人如沐春风,如品香茗。心之所向,不惧道阻且长。今后我将与各位小语同仁们一道行而不辍,精耕细研,相信未来的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