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4 11: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塞腰鼓
积累与运用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晦暗(huì) 羁绊(jī) 冗杂(yǒng)
B、烧灼(zhuó) 戛然而止(gá)亢奋(kàng)
C、搏击(bó) 淋漓(lín lì) 辐射(fú)
D、蓦然(mò) 磅礴(páng)渺远 (mi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狂舞 沉稳 戛然而止
B.羁绊 辐射 惊心动魄
C.震撼 躁热 元气淋漓
D.磅礴 渺远 大彻大悟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骤雨一样,是_______的鼓点;旋风一样,是_______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_______的瞳仁;斗虎一样,是_______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热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A.强健 飞扬 急促 闪射
B.强健 急促 闪射 飞扬
C.急促 闪射 飞扬 强健
D.急促 飞扬 闪射 强健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透过十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到针孔中的两只大熊猫,微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B.南京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现象戛然而止。
C.能打破思维束缚,实现个性化学习,是学校“三创”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D.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是令人感到震撼。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为了避免我国藏族同胞再受到尼泊尔地震的伤害,解放军战士带领他们连夜撤离了灾区。
B. 学校将全面整治并排查校园内各项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
C. 邓小平虽然离开了四川广安,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D. 元旦前夕,许多商家将举行商品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6.对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一项( )
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B.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C.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D.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8.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并没有冬天》等。
B.《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C.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D.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为民众析福、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
9、下列对《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课文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 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课文前面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是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热烈磅礴的气势作铺垫。
10、民俗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了解地方民俗,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途径。
(1)下面的对联是用来赞美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请结合链接材料补充下联。
【链接材料】河北省十大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井陉拉花、河北鼓吹乐、太极拳、武强木版年画、蔚县剪纸、吴桥杂技、耿村民间故事、衡水内画、石家庄丝弦。
上联:安塞腰鼓刚健雄浑享誉内外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下面的文段归纳河北鼓吹乐的特点。
河北鼓吹乐,流行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抚宁区等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北鼓吹乐起源于隋末,明中叶后日渐成熟繁盛。河北鼓吹乐一曲多变,器乐组合独特,节奏强烈,曲牌曲目丰富,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年节喜庆和民间舞蹈的伴奏。它以家传、干亲拜把子和拜师收徒三种方式传承,历代人才云集,名家辈出,许多乐手都有“少年学艺家乡中,成年卖艺下关东,晚年传艺回故里,关内关外传美名”的从艺经历。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发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A处)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B处)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C处)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D处)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快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1.第7自然段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宣泄年轻热烈的生命激情,营造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舞蹈阵势。
12.将“亢奋”、“飞溅”、“燥热”三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第8自然段的空格处。
13.将下列句子的朗读重音,用“△”标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快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14.文章以“热闹”开头,最后又归之为“静”,这样的结构安排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有几句是文章层次和作者感情发展的语言标志,请在文中用“ ”将这几个句子标出。
16.选出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
A.本文是对陕北人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文章运用铿锵有力的短句和大量的排比,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和一泻千里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神韵。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对上文“大彻大悟”的诠释。
D.“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17.“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段话,应放回何处才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在下面相应序号的括号内打“√”
A处( ) B处( ) C处( ) D处( )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红叶的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但忙碌的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它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蓦地就生出一丝羞耻。我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做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都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着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释】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伥: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18.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 “香山红叶”
19.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1)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2)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20.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21.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做赏析。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就恋这把土
黄土。苍茫的北京,如此稔熟。
我深深地爱她,一把把黄土组成的土地,便是我的家。我生在黄土地上,在黄土地上长大,黄土黄风中练就了我的意志与情怀……黄土地上,有数不胜数的中华文化的史传―― 一把把黄土掺合着血汗组成的长城,莽山中飞舞一个民族的魂灵。一把把黄土的拥抱中黄河的浪涛一声声张扬龙的精神,一把把黄土中巧雕出的莫高石窟,展示了中华的文化艺术。一把把黄土铺积的丝绸之路,咏不完华夏的史传。一把把黄土堆积的沟沟壑壑坑坑峁峁的高原更映照龙的性格。
一把把黄土塑造了西北汉子与女人的形象,沉幽幽的信天游中有他们的风格更有希望与追求。一把把黄土塑起了中华先烈的丰碑,铸就了中华民族永恒的雕像……
呵!古老的黄土地上,黄河,长城……冶炼高原人的傲骨。呵!我深厚的西北黄土地呀。那把把黄土铺成的院落中,堆积的山野中,高原骄子挥舞着咚咚的羊皮鼓,使单调的黄土地更增添了色彩。
羊皮鼓声中诞生了闻名古今的“三李”,羊皮鼓声中生出了和黄土地一样 的威武,羊皮鼓声中孕育了和黄土地一样 的物产,羊皮鼓声中谱写了和黄土地一样 的诗篇,羊皮鼓声中生出了先人光辉的篇章……羊皮鼓是黄土汇集的诗韵与谣歌,这是高原人所执著追求的,他们并没有忘记脚下踩的仍然是黄土,他们深深拓荒的仍然是一把把黄土呀……
翻开历史的篇章,重温先人的业绩。羊皮鼓声还没有淡去,信天游仍在飘扬,信天游的粗犷豪放挥扬出一个跨世纪的步调,震撼黄土地的精灵。 黄土地的诗篇那么苦涩深沉而又浪漫豪放。黄土地的生灵更是雀跃,而并没有旷达神圣般的沉默。
豪迈、倔强、羁放的黄河浪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黄土地上奔驰,永不停蹄。而生灵们,却没有怯弱,他们更雄迈,在苦辣辣的船工号子中,追寻着黄河的灵魂,乘风破浪,如一个个负重的浪游者。将思维的触须伸进黄土的深层,在历史的深层,我触到了强大的脉动。 我挚爱她,这位刚强的汉子而又温柔的母性。一把把黄土的业绩,刀枪剑影,血雨腥风,一场场历史的征战,铸就了黄土的风格,那是黄土地的形象,将在沸腾中思索、奋进…… 我爱她,我深深地爱她,她孕育了我,造就了我的整个灵魂,更是我恋情的家。 我们的高原人更是如此地痴情,他们死了也要躺在黄土地中,就因是恋这把土呀!
22、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其作用是 。
23、请把下列最适合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缺处。 ( )
A 豪迈 B 丰厚 C 粗犷
24、如何理解“黄土地的诗篇那么苦涩深沉而又浪漫豪放”一句
25、作者说“死了也要躺在黄土地中”“就恋这把土”;也有人说,黄土地贫瘠、闭塞,死
守着没有出路,要走出去。对这些说法,你怎么看?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远路上的新疆饭 刘亮程
①有一年,我们开车去阿勒泰,从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出发,穿过茫茫准噶尔盆地,往天边隐约的阿尔泰山行进。到了黄昏,车里人饥肠辘辘,大漠落日,就像挂在天边永远吃不到嘴的圆馕。这时,荒无人烟的路边突然冒出一间矮土房子,土墙上歪歪扭扭写着“沙湾大盘鸡”。赶紧刹车拐进去,土屋前一小片修整平坦的戈壁,和屋旁辽阔起伏的戈壁滩连在一起。店里只一张桌子,七八个板凳。女店主的表情也跟戈壁滩一样漠然,不冷不热地说一句“你来了”,那语气像似认得你。你似乎也觉得认识她,只是记不起来。她提着大茶壶,给每人倒一碗茶,那茶仿佛泡了一天,跟外面的黄昏一般浓酽。
②喝几碗茶工夫,大盘鸡端上来了,那盘子占了大半个桌子,鸡块、土豆块、辣子满满堆了一大盘。四双筷子齐刷刷伸过去,没人说一句话,嘴全忙着啃鸡,忙着吃里面的皮带面,太阳落山都不知道。小店里渐渐暗下来时,我们才抬起头来,彼此看看,谁学着女店主的腔,说了句“你来了”,大家都笑起来。
③我全忘了坐在一桌的人是谁,我们因什么事踏上了去阿勒泰的这趟旅行,只记得吃着大盘鸡的瞬间,我侧脸看着窗外荒天野地里的彤红晚霞,地平线清晰地勾勒出大地的边沿。那一刻,一顿荒远的晚饭就这样长久地留在了回味里。多年后再走那条路,有意把时间磨到黄昏,想再坐在那小店的窗口,吃着大盘鸡看荒野落日。想再听那恍惚的一句“你来了”,沿路经过一个又一个路边饭店,一直把天走黑,那土房子再找不见。
④在新疆,最方便在野外吃的还有手抓羊肉,做起来比大盘鸡还简单。一次我们中午约在山谷里一户哈萨克牧民毡房吃煮羊肉。牧民说羊去后山吃草了,主人骑马去驮羊,结果一去半天。到太阳西斜,羊驮来了。我们看着主人宰羊,松树枝在炉膛慢慢烧着,我们耐心地等。羊肉煮熟端上来时天已经黑了,堆成小山的一盘肉里,仿佛已经煮入了牧民上山驮羊的时间、羊在山上吃草的时间、鹰在天空盘旋的时间,以及我们饥饿等待的时间。那一餐,我们一直吃到半夜,仿佛我们等了大半天的饥饿,要用大半夜才能吃喝回来。
⑤我的朋友刘湘晨说过他最难忘的一顿饭。那年他在塔什库尔干拍纪录片,要下山买摄像机电池,站在村口等车,等到快中午,路上连个车影子都没有。就在这时,山坡上说说笑笑来了五个姑娘,在路边的平地上支起帐篷,用石头垒起一个炉灶,放上铁锅,便开始架火烧饭。我的朋友不知道姑娘们给谁做饭,也不便过去问,就老老实实坐在路边等。等得快睡着了,过来一个姑娘喊他,让过去吃饭。姑娘说,我们在村里看见你在这里等车,今天不一定会过来车,明天后天也不一定有车过来,我们给你搭了帐篷,做了饭,你住下慢慢等。
⑥我的朋友感激地吃完姑娘们做的清炖羊肉,正打算在帐篷里住下,远远看见一辆运货的卡车开来。他多么不希望这辆车过来,最好明天后天也不要有车来,他就一直住在路边的帐篷里,每天看着五个姑娘在石头垒的炉灶上给他做饭,晚上躺在帐篷里,望着高原上的星星和月亮,做着美梦,等一辆永远不希望它过来的车。
⑦他可能是塔什库尔干最幸福的路人了。
⑧同样的幸福经历我也遇到过。
⑨那次我们驾车去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牛石头草原探路,那是一处远离县城的高山湿地夏牧场,羊群踩出的道大坑小坑,要把车颠散架似的。大中午时,一行人进到一户牧民毡房,男人放羊去了。我们给女主人说,能否给做点吃的,我们付钱。
⑩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上炕坐下,很麻利地铺上一块白色单子,把烤馕和小油饼放在上面,沏上烧好的奶茶,让我们品尝。然后,女主人架着外面的炉子,开始煮风干牛肉。那顿肉我们吃得很仔细,肉被风吹干,再煮熟,还是干硬的,只有小块地咀嚼,肉里有风的悠长干燥,有草从青长到黄的香,有石头的咸,有松枝烧柴的火气。一大盘子牛肉,细嚼慢咽地全吃光了。
临走时同行的朋友掏出五百元钱硬塞给阿妈。阿妈扭不过,就收下了。然后,她俏皮地笑着,一人一张把五百元钱塞给了我们一行五人。像是塞给她的五个孩子。
新疆路边饭馆的常客多是跑长途的司机,进到大小饭馆里面,主人先倒一碗烫茶,再问你吃啥。茶水是免费的。一个不产茶的地方,竟然免费给客人喝茶。
那几年我常坐在路边饭馆喝茶,道路坑坑洼洼,汽车远去后,扬起的尘土缓缓落下来,像岁月一样,落在身上头上,我不管不顾地坐着。那时我年轻迷茫,看着远去的汽车会莫名伤感,仿佛什么被带走了,让我变得空空荡荡,又满眼惆怅。
多少年后我还喜欢在路边的小饭店吃饭,望着往来车辆,想找到年轻时的那份忧伤。我二十多岁时,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想望见四十岁、五十岁的自己,到底走到了哪里。如今我年近六十岁,知道已走在人生的远路上,此时回头,看见二十岁的自己还在那里,我在他远远的注视里,没有迷路,没有走失。
(有删改)

26.②③两段的语言特点有所变化,请加以赏析。
27.第④段和第⑩段画线句对于食物的描写具有共同特点,请加以赏析。
28.分析⑤⑥⑦段在全文构思上的作用。
29.联系全文,分析 段加点句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三、写作
30.《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100字左右。
答案
D 2.C 3.D 4.B 5.A 6.D 7.A 8.A 9.B
(1)井陉拉花深沉内敛名冠中华
(2)①历史悠久;②一曲多变,器乐组合独特,节奏强烈,曲目丰富;③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④传承方式多样。
11.比喻 排比 壮阔 豪放 火烈
12.燥热 飞溅 亢奋
13.有力 疾速 大起大落
14.反衬安塞腰鼓的气势和震撼力
15.“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16.D
17.B处
18.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做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做铺垫。
19.(1)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
(2)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无暇赏景,且一天天老去。
20.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 默默坚守的山里人。
结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
21.“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坛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我”的情感: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
22、排比 增强语势
23 C B A
这里主要说的是黄土地的文化既以黄土地上艰苦的生活为基础,又表现了在这种基础上而生成的表现黄土地人们的丰富、浪漫、豪放的感情的艺术形式。 25、就恋这把故乡土,死也要躺在黄土地上,这是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之情;同样,要走出黄土地,也正因为热爱家乡,要改变黄土地贫瘠、封闭的面貌,并不是忘掉黄土地,丢掉黄土地。
26、第②段语言简练质朴,多用短句(简单的词语),表现当时饥饿状态下吃大盘鸡的急迫、专注;第③段语言优美,节奏舒缓,用语饱含感情,着重描绘记忆中的美好印象以及再找不见的失落。语言风格的变化把文章内容在时空上拉开了鲜明的距离,使当时的情景进入到一种审美的情境中。
27.综合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对食物进行描写;并且不局囿于所写食物,而是通过对其他的事物的描摹(如通过时间感受,通过想象等)来丰富对食物的感觉,充满诗意,写出了作者对远路主人真诚款待的由衷感动。
28.这三段写了我朋友的经历,新疆姑娘的清炖羊肉使他成了最幸福的路人;生动表现了新疆人民非同一般的淳朴热情,在人生远路上留下幸福的回味;自然引出下文写自己的幸福经历。这个片段对于全文写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使主题“远路”及“新疆饭”的内涵更充实更普遍。
29同样是望着往来车辆, 段写莫名伤感,表现年轻时我的迷茫,不知道将来会在远路上走到哪里。 段写想找到那份忧伤,是指六十岁的自己,想要回顾年轻时一路走来的经历。两次对于伤感情绪的描摹,时空交错,表现作者对于自己人生远路的思索。从全文看,远路上的新疆人民真诚淳朴,他们家人般的热情、温暖使远路充满幸福,也使作者在人生的远路上没有迷路,没有走失。
30、示例:乐声轰然响起!“哗”的一声,百十把折扇瞬间绽放开来,在澎湃的音乐中,击打出了动人的旋律;在铿锵的舞步中,舞出了明媚的春天;在深邃的目光中,映出了全新的姿态。不断交错更替的手脚,忽而快如闪电,伴随着流星划过长空;忽而缓似流水,跟随着鱼儿遨游水中。狂风牵引着舞裙径直飞向天空,却又始终挣脱不了那强劲的舞姿。飞跃,坠落!飞跃,坠落!反反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