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课题 §5~4 眼睛和眼镜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力争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精神。本节在多媒体运用上力求体现实用性、实效性;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突出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利用多媒体与实验实现了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使学生既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又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通过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眼保健意识,更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刚刚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为本节课的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但学生对于眼球的调焦,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的情况很难想象,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等内容。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原理;2.通过动手实验,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3.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培养眼保健意识;4.体会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眼睛的构造;难点: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和动画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引入: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双健康而美丽的大眼睛!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睛的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眼睛成像特点——就像照相机 观察、思考、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图片入手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 新知 ◆探究活动1:正常眼睛的调节,正常眼睛是如何看清近、远处物体的?设计实验: (1)点燃远处的蜡烛,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2)将蜡烛移到近处,要想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怎么办?(3)将蜡烛移到远处,要想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怎么办?一、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1.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2.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的物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凸透镜)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能够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探究活动2: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1.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之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 正常眼 近视眼我是小配镜师:任务:将光屏移回视网膜的位置,利用手边的透镜进行矫正,使光屏上重新得到远处蜡烛清晰的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2.近视眼的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探究活动3: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1.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变薄,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之后。2.远视眼的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观察、交流、回答思考、实验、总结观察、思考、合作、实验观察、思考、合作、实验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眼睛看物体时的调节功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体会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成因及矫正,体会物理的价值,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远视眼成因及矫正,体会物理的价值,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 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则像为(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 ④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思考、回答、交流 通过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1.近视眼成因及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太长,成像于视网膜前。(2)矫正: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2.远视眼成因及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距离太短,成像于视网膜后。(2)矫正: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二、基本技能会通过凸透镜探究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 思考、回答、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知识延展 爱护我们的眼睛:看电视和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视距离:最适合眼睛细致观察物体,又不易引起疲劳的最佳距离在25厘米左右。 思考、应用 应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P101 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课本:P102 动手动脑学物理1~4
板书设计 §5~4 眼睛和眼镜一、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1.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2.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凸透镜)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能够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二、近视眼成因及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太长,成像于视网膜前。2.矫正: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三、远视眼成因及矫正1.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距离太短,成像于视网膜后。 2.矫正: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近”“厚”
“远”“薄”
要定期检查视力
认真做眼保健操
点滴做起,爱
护自己的眼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