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专项训练——按课文内容填空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填空。
(1)李贺的《马诗》中,写景的两句是 , 。
(2)“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别人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用谚语“ , ”
来表达。
(3)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以《 》为题作演讲,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 同志完全、彻底地 的精神。
2.结合日常积累填空。
(1)李贺以“ , ”表达建功立业的意愿;于谦以“ , ”表明无论经历怎样严峻的考验,依旧视若等闲的态度;郑燮以“ , ”表明自己顽强、高洁的心志。
(2)爷爷随手丢在院子里的桃核发芽了,奶奶感慨道:“ , 。”
(3)“ , ”这句话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固有一死,或 ,或 。”这是文学家 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 。张思德同志的死是 。
(2)《石灰吟》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借 暗含诗人 的意志和情操。
(3)《马诗》的作者是 代的 ,作者通过 以及感叹 ,来表现志士的 的感慨与愤懑。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写《竹石》:
, ,
, ,
(2)有意栽花花不发, 。良药苦口利于病, 。
(2)树欲静而风不止, 。 ,莫把无时当有时。 ,事非经过不知难。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诗句赞美的是什么事物。把事物的名字写出来,并给其选择恰当的象征意义。(填序号)
A.傲霜挺立,坚韧不拔 B.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 C.刚强勇敢,正直倔强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事物: 象征:
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事物: 象征: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事物: 象征:
(2)玲玲犯了错误,但又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可以用“良药苦口利于病, ”来说服她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告。
(3)只有用到知识的时候才恨自己读书太少了,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难。正如古人所说:“ , 。”
(4)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富有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这也是古人说的:“ , 。”
(5)姐姐本来一心一意要做摄影师,只是业余写作,但没想到写的小说特别受欢迎。这真是“ ,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6)尽孝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不要等到父母都离去了才想起,正如古人所说:“ , 。”
6.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 ,任尔东西南北风。
(2)良药苦口利于病, 。
(3) ,事非经过不知难。
(4)树欲静而风不止, 。
(5)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法西斯卖力,替 和 的人去死,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父亲被害日起这一细节,在写法上这叫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为人民服务》是 在 (时间)于追悼 的会议上所作的 。
这位作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是伟大的 家、 家、 家、 家和 ,他写的诗歌 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
(3)为阐述“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个观点,课文是从 四方面展开写的。
8.按要求填空。
(1)《 》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借助朝露易逝、花草易萎、百川归海等自然现象警示人们:美好的时光短暂而易逝,其中最著名的诗句是
(2)《竹石》这首诗看起来在写物,实际上是诗人借竹子 特点,表达自己的 。“ ,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 》,诗人借马来表达 。
(3)只有在用知识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以后多难,正所谓: 。
(4)《寒食》是 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 。诗的后两句是 。这两句是写 景象,生动地勾画出一幅 图。
(5)古人云: 。趁父母年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好好孝敬父母吧。
9.课文内容回顾。
(1)《马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 。”体现作者 的愿望。
(2)《石灰吟》中暗喻面临严峻考验却能从容不迫的诗句是:“ , 。”这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
(3)《竹石》作者是 ,是“ ”之一,
他的 被称为“三绝?中比喻历经磨难,依然坚强的诗句是:“ , 。”
(4)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5)《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作者 采用第 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 的全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 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本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主要写了 、 、 、 这几件事。
(6)《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是 于1944年9月8日在 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课文围绕“ ”讲了四个问题: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 。号召大家学习 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7)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个故事按 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 ,经过是 ,结果是 。赞扬了董存瑞 的精神。
(8)一个好的开头,可以 ,一个好的结尾,可以 。文章的开头可以照应 ,点明 ,确定 ;文章的结尾可以与开头 ,可以深化 ,可以令人 。前后呼应的好处:
10.填空。
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 、 、被害后的故事,表现了革命先烈 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 的高贵品质。课文采用第 人称的方式叙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
2.《马诗》中,想象跨马奔驰,强烈地传达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的诗句是:“ , 。”《竹石》赞美劲竹在恶劣的环境中接受磨炼与考验,坚韧不拔的诗句是:“ , 。”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 , , 。”为 而死,就 ;替法西斯卖力 ,就 。
参考答案:
1.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如钩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 为人民服务
2.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3.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司马迁 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重于泰山 明 于谦 石灰 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 唐
李贺
咏马、赞马
马的命运
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
4.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无心插柳柳成荫 忠言逆耳利于行 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 书到用时方恨少
5. 竹子 C 梅花 B 菊花 A 忠言逆耳利于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有心栽花花不开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6. 千磨万击还坚劲 忠言逆耳利于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 子欲养而亲不待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就比泰山还重 剥削人民 压迫人民 就比鸿毛还轻
7. 首尾呼应 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中心更加突出;说明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非常深刻。 毛泽东 1944年9月8日 张思德 演讲 革命 书法 战略 理论 诗人 《卜算子·咏梅》 我们这个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我们不拍批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团结观
8.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坚韧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何当金络脑 马诗 自己想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唐 韩翃 七言绝句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晚 日暮传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9.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建功立业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夸张 郑燮 “扬州八怪” 诗、书、画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能够建功立业的愿望。《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表达方法共同点:都是咏物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分别借助叹马、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李星华 一 父亲被害 忠于革命事业 坚贞不屈 倒叙 父亲被捕前 父亲被捕时 法庭上 父亲遇难后家人的沉痛心情 毛泽东 张思德 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死” 批评困难 “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 事情发展顺序 暗堡封路 炸毁暗堡 解放隆化 顽强不屈奋 奋勇向前 舍身爱国 视死如归 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文题 中心 感情基调 相呼应 文章的中心 回味无穷
10. 被捕时 庭审时 坚定革命信念 沉着冷静 一 深切怀念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人民利益 比泰山还重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比鸿毛还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