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
学习内容 教科书P51相关内容。
素养目标 1. 情境与问题: 学生通过在数位表上摆放圆片的活动,加深对100以内数字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探究圆片数量与所表示数字之间的关系,学会发现和利用规律,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应用意识。 3. 思维与表达: 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学习聆听他人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4. 交流与反思: 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通过交流和反思提升归纳概括能力和有序思考的方法。
学习重点 在活动中巩固数位及位值思想,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学习难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与有序思考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位表、圆片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 激趣引入: 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变魔术,并介绍今天将一起玩数学魔术。 展示魔术道具,包括数位表和圆片。 2. 演示铺垫: 在数位表上摆放1个圆片,并提问学生这个数是几。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1个圆片,却能摆出两个不同的数。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数位不同导致数值不同。 3. 揭示课题: 总结数位表的使用,强调数位对数值的影响。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即使用圆片进行摆一摆活动。 在黑板上板书“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 1. 观察魔术道具,并准备参与数学魔术。 2. 回答关于圆片摆放的问题,并思考数位对数值的影响。 3. 准备参与“综合与实践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
二、活动探究 1. 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指导学生用2个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并思考摆放方法。 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摆放和记录,确保他们正确地进行操作。 邀请学生汇报他们摆出的数,展示他们的摆放方式。 提问学生他们摆出了几个数,以及他们是如何摆放的。 2. 在操作中感受有序思考: 指导学生用3个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并鼓励他们与同桌交流。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展示他们的摆放和记录。 提问学生他们更喜欢哪种摆法,以及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两组记录的摆法,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 使用2个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并记录所摆的数。 2. 独立完成3个圆片的摆放,并与同桌比较记录的数。 3. 准备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摆放和记录。 4. 分享自己喜欢的摆法,并解释原因。 5. 观察两组记录的摆法,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发现规律 1. 探索规律: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4个、5个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并记录所摆的数。 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有的摆圆片,有的记录,有的观察,确保不重复、不遗漏。 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摆放和记录,并记录有代表性的结果。 2. 发现规律: 展示3个、4个、5个圆片能摆出的数,并提问学生他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规律,并强调规律的重要性。 3. 应用规律: 提问学生能否根据之前发现的规律,快速想出用6、7、8、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 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鼓励他们解释思考过程。 1. 以小组为单位,使用4个、5个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并记录所摆的数。 2. 分工合作,确保不重复、不遗漏地记录结果。 3. 观察其他小组的结果,并准备分享发现。 4. 分享发现的规律,如圆片摆放的顺序、个位和十位数的和相等、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等。 5. 独立思考并分享用6、7、8、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的数。
四、巩固练习 1. 提问学生10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并鼓励他们先思考再动手摆一摆。 2. 观察学生的摆放过程,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3. 引导学生发现个位或十位上摆的圆片数不能超过9个,因此不能摆出11个数。 1. 思考10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 2. 动手用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尝试摆出尽可能多的数。 3. 发现个位或十位上摆的圆片数不能超过9个,因此不能摆出11个数。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摆出的不同的数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圆片的个数小于10)。
作业设计 摆一摆,画一画,填一填。 1、用3棵珠子摆。 用3颗珠子摆出的数有( )、( )、( )、( ),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用1颗珠子摆。 用1颗珠子摆的数有( )、( )、( ),最大的数比最小的数多(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由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学生在摆圆片的操作过程中容易遗漏,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