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练习(含解析)-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练习(含解析)-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4 16:47:09

文档简介

第 23 课 马说
一、基础与巩固
1 .填空。
(1)韩愈, 字 ,自谓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 代著名 家、思想家、教
育家。他和 、 、 、 、 、
、 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 。
(3)文中韩愈说明“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槽枥( ) 尽粟一石( ) 骈死( )
才美不外见( ) 执策( ) 其真无马邪(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之不能尽其材
(3)执策而临之
(4)策之不以其道
(5)其真无马邪
4.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2)执策而临之 ( ) 策之不以其道 ( )
(3)其真无马邪 ( ) 其真不知马也 ( )
5.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
A.作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 B.作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C.作
副词, 表示推测的语气, 相当于“可能 ”“恐怕”。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 把序号
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5)策之不以其道 ( )
(2)其真不知马也( )
(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 )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不同含义。
①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②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③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④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⑤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7 .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同“ ”,意思:
(2)才美不外见
“ ” 同“ ”,意思:
8 .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
9 .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 虽有千里之能” 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 .马之千里者
C .执策而临之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10 .下面句中“其” 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真无马邪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C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 .复前行,欲穷其林
11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D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12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是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 一样.
D .才美不外见 外见:外面看不见
13 .下列加点词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而且
B .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C .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今阁下为辅相亦同周公①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乎?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
四海岂尽无虞?其所求进见之士, 虽不足以希望盛德, 至比于百官, 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
岂尽无所益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 四十馀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 而阍人②辞焉。推其昏愚, 不知
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
(节选自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注】①周公:西周名相。②阍(hūn)人:守门人。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 (2)执策而临之 ( )
(3)岂尽无所益哉 ( ) (4)亦宜引而进之(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马之千里者 其所求进见之士
B.至比于百官 货恶其弃于地也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阍人辞焉
D.其真无马邪 阁下其亦察之
1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乎?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
17.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韩愈创作《马说》的原因。第 23 课 马说
一、基础与巩固
1 .填空。
(1)韩愈, 字 ,自谓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 代著名 家、思想家、教
育家。他和 、 、 、 、 、
、 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 。
(3)文中韩愈说明“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退之 唐 文学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 巩 (2)陈述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3)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
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此题考查了“唐宋八大
家”、文体“记”和根据要求写句子。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槽枥( ) 尽粟一石( ) 骈死( )
才美不外见( ) 执策( ) 其真无马邪( )
【答案】 l兰 si piin xidn c yé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 累, 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字音选择题通过排除错误答案的方
法来达到解题的目的。“见”是一个通假字,此处应该读 xidn 。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之不能尽其材
(3)执策而临之
(4)策之不以其道
(5)其真无马邪
【答案】 有时。 才能,才干。 面对。 正确的方法。 表示诘问,岂、难道。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 一定要先翻译句子, 知道句意然 后再解释词语, 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
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或:有时。临:面对。
4 .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2)执策而临之 ( ) 策之不以其道 ( )
(3)其真无马邪 ( ) 其真不知马也 ( )
【答案】 (1)吃 同“饲”,喂 (2)马鞭 用马鞭驱赶 (3)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代词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解释, 词语有多个意思, 理解时要结合语境, 有时 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如“一食或尽粟一石”读“shí”意思是“吃”,“食之不能尽其材”
读“si ” 同“饲”,喂。“策和其”读音一样,但语境不同,意思也会不一样。
5 .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
A .作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 。B .作副词,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C .作副词,
表示推测的语气, 相当于“可能”“恐怕”。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 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 ) (2)其真不知马也(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5)策之不以其道 (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 )
【答案】 (1)B (2)A (3)A (4)A (5)A (6)A
【详解】本题考查虚词用法。“其”的用法有:①作代词;②作副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 “可 ”、“还是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怎么 ”;③用作连词。根据“其”字
的用法,结合语境判断字的意思。“其真无马邪”是“难道”的意思。其他句子都是作代词。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不同含义。
①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②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③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④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⑤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
【答案】 喂 吃
表示诘问语气,难道
动词,以鞭打马 名词,马鞭 用 按照 代词,代指千里马
表示推测,恐怕 能够 能力,才能
【详解】结合平时积累及语境可知这几个多义词的意思分别为:①喂/吃;②动词,以鞭打
马/名词,马鞭;③用/按照;④代词,代指千里马/表示诘问语气,难道/表示推测,恐怕;⑤能
够;能力,才能。
7 .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同“ ”,意思:
(2)才美不外见
“ ” 同“ ”,意思:
【答案】 食 饲 喂 见 现 表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 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 积累,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等特殊用
法的字词。本题都是课本中的通假字,答题时须注意。
故答案为:(1)食;饲;喂
(2)见;现;表现
8 .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
【答案】 (1)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3)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不饱, 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 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粟、祗、见”等字
词容易写错。
9 .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 虽有千里之能” 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 .马之千里者
C .执策而临之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答案】 D
【详解】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 语的含义。A 项,“之 ”是代词,指千里马。B 项,“之 ”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意义。C 项, “之 ”是代词, 指千里马。 D 项, “之 ”是结构助词, 的。题干中的“之 ”也是结构助词, 的,
故答案为: D。
10 .下面句中“其” 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真无马邪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C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 .复前行,欲穷其林
【答案】A
【详解】A.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BCD 三项都是作代词; 故选 A。
11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D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答案】C
【详解】A.才能,能力/能够;B.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它的,代词;C.都是“有时 ”;D. 的,助词 /代词,学过的知识;故选 C。
12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是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 一样.
D .才美不外见 外见:外面看不见
【答案】 D
【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 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句意: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
出来。外见:显现出来。故选 D。
13 .下列加点词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而且
B .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C .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
【答案】 D
【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 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且:尚且; B.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策:用马鞭驱赶; C.句意:拿
着鞭子面对它。临:面对;故选 D。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今阁下为辅相亦同周公①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乎?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
四海岂尽无虞?其所求进见之士, 虽不足以希望盛德, 至比于百官, 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
岂尽无所益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 四十馀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 而阍人②辞焉。推其昏愚, 不知
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
(节选自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注】①周公:西周名相。②阍(hūn)人:守门人。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 (2)执策而临之 ( )
(3)岂尽无所益哉 ( ) (4)亦宜引而进之(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马之千里者 其所求进见之士
B.至比于百官 货恶其弃于地也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阍人辞焉
D.其真无马邪 阁下其亦察之
1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乎?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
17.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韩愈创作《马说》的原因。
【答案】 14 . (1)有时。 (2)面对。 (3)好处。 (4)应当。
15 .C 16 .(1)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才难道都已经提拔重用了?邪恶凶顽、图谋不轨、谄媚逢迎、虚伪欺诈的一流 坏人难道都已经清除? 17.韩愈几次上书给宰相, 希望得到重用, 均未得到回应。宰相对待 人才的冷淡态度让韩愈感到愤慨,于是韩愈创作《马说》, 发出了铿锵有力的“不平之鸣 ”,
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意近即可)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 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
殊情况。
(1)句意: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或:有时;
(2)句意:拿着鞭子面对它。临:面对;
(3)句意:难道全都对政事毫无补益吗?益:好处;
(4)句意:也总应该引进、接见他们。宜:应当。
15 .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虚词的含义。
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
B.介词,比/介词,在;
C.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D.副词,表反问语气/副词,表请求语气。
故选 C。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 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
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且,犹,尚且;欲,想要;常马,普通的马;等,等同, 一样;不可得,不能 够办到;安,疑问代词,怎么;求,要求。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
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重点词:之,的。岂,难道。句意:天下的贤才难道都已经提拔重用了?邪恶凶顽、图
谋不轨、谄媚逢迎、虚伪欺诈的一流坏人难道都已经清除?
17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主旨。
根据【乙】文“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可知, 韩愈在创作《马说》时,初登仕途,但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 ”
四十余日, 而“志不得通 ”, “足三及门, 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 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
忧天下之心 ”,不会遁迹山林。而当时朝中奸佞当权, 政治黑暗, 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韩愈郁 郁不得志。结合【甲】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可知, 当时很多不能赏识千里马的才 能的人, 用千里马比喻人才, 抒发对人才不被任用的同情和不满, 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 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慨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
的强烈愤慨。
参考译文:
【乙】现在阁下作为宰相, 身份与周公也相近了。天下的贤才, 难道都已经提拔重用了?邪恶 凶顽、图谋不轨、谄媚逢迎、虚伪欺诈的一流坏人, 难道都已经清除?整个天下都已经无须担
心?那些请求进见的人, 虽则不能够期待他有您那样的大德, 至于同您手下那些官吏相比, 难
道全都不如吗?他们所提所说的意见, 难道全都对政事毫无补益吗?现在您却使不能象周公那
样吐哺握发,也总应该引进、接见他们,不应该默不作声地了事啊!
韩愈等候回音已四十多天了。上了两次书而心愿不能够表达, 三次登门, 却被守门人拦住。只
因为我糊涂愚顽,不知道逃隐山林,所以又有上述关于周公的一番议论。希望阁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