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变 形 记
卡夫卡
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当代社会,又有多少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在默默承受着西西弗斯的惩罚。“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
导入
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流派,学习表现主义的写作手法。
2、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前后自己及周围人一系列变化,突破人物分析和情节把握。
3、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和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入探究小说主题。
学习目标
卡夫卡(1883年-1924),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鼻祖,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卡夫卡开创了现代主义之一的象征手法,其小说相当数量的短篇本质上是智慧寓言,无需探求寓意,仅仅是智慧的一种形式。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等。
作者简介
卡夫卡的作品文笔明净而想象奇特,常用寓言体。寓意丰富而晦涩。
他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
卡夫卡被许多20世纪文学流派追奉为先驱。有一个词语,即卡夫卡式的,就是用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里那样离奇的现象。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现代派文学】
《变形记》创作背景:
卡夫卡生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动荡不安、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而当时的布拉格正处在激烈的民族冲突与动荡中,“社会主义、犹太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以及一切虚假的世界主义等各种信念都相互冲突”。
《变形记》中萨姆沙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变形记》内容梗概:
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发现后恼怒惊骇。揭示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
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养成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仍关心家人的生活。可是,他却成了全家的累赘。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失去自我就会陷入绝境。
第三部分: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甲虫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爱意死去了,家人过着新生活。 揭露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课 文 脉 络及主题
情节 心情或态度 一、初变甲虫,家人的反应 二、清理房间,格被驱打 三、将被丢弃,绝食死去
格里高尔
秘书主任
父亲
母亲
妹妹
情节梳理
情节 心情或态度 一、初变甲虫,家人的反应 二、清理房间,格被驱打 三、将被丢弃,绝食死去
格里高尔 惶恐、回忆 忍受痛苦 绝望
秘书主任 惊骇、逃走
父亲 恼怒、驱赶 打击 厌弃
母亲 惊骇 躲避`昏厥 冷漠
妹妹 关心 生气 厌弃
(一)小说写了哪些人哪些方面的“变”?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1.写格里高尔身体、声音、动作的变化,即生理上的变化。
身体变形——细节描写
声音变化——细节描写
动作变化——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冷静客观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后逼真的动作,使人感到这是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
文本研读
父亲——动作描写
母亲——动作描写
协理——动作、语言描写
作用:父亲慌乱、无情、发狂;母亲昏厥、害怕;协理落荒而逃。
共同点:冷漠、无情,暗示格里高尔的悲剧命运。
2.屋里其他人的变化
(二)不变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格里高尔的心。——心理描写
作用:内心独白写出格里高尔一心工作,为家人解忧的心理,也表现他还没有变,也不肯变的精神世界。
“变”与“不变”对比
格里高尔:善良、宽厚、隐忍、孤独、有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形变而心未变,虫形人心
家人:躲避、讨厌、虐待、嫌弃、责打、抛弃
——形未变却心变,人形虫心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父母和妹妹面对格里高尔的变形,并没有为骨肉血亲的不幸遭遇而感到痛不欲生,反而担忧自己的生活会因格里高尔的失业而失去支撑和保障。面对这一只毫无利用价值的甲虫,他们表露出来的厌恶之情,显示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功利关系。
异化: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 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 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 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三)探讨作者塑造格里高尔的意义是什么?
以下几种探究,供同学们参考。
(1)西方社会人性异化说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最终被亲人抛弃,甚至在冷漠中死去。描写非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让非现实的人物生活在现实生活的环境中,展现西方社会人性异化的普遍本质。
(2)西方现代社会生存恐惧说
格里高尔不喜欢推销员这个工作,但家庭的责任却使他必须从事这个工作,四处奔波,压力巨大,展现了现代社会里人的一种生存恐惧。
(3)西方社会人际关系扭曲说
格里高尔与家人、与以协理为代表的公司同事之间的荒诞情节,表现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人变成甲虫是荒诞的,但它反映的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异化问题却是真实的。
当异己的外物统治了人本身,甚至把人冷落和遗弃时,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的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也随之变得非常困难。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会激发我们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
甲虫扁圆的硬壳:
既是他自我保护的屏障,也使他与外面世界相隔绝。
行动迟缓:
象征他被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所累,有着不可承受之重。
数量众多的小细腿:
象征他常年在外奔波,不停息或急速逃离的潜意识心理。
甲虫是软弱无助,容易被捏死或踩死的昆虫:
象征格里高尔的善良软弱,没有害人之心和害人的能力,甚至没有自卫的能力,极易受伤。
1.作者为什么让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而不是其它动物?
深度探究
由此可见:“甲虫”的象征含义:
象征“封闭”“弱势”“负重”“无所皈依”等内涵,呈现了西方人的现实生存困境。
1915年库特·沃尔夫出版社出版《变形记》单行本时,卡夫卡曾致函该出版社:“这个昆虫是画不得的,哪怕是从远处来表现也不行——如果允许我提个建议的话,我会选这样的画面,如:父母亲和秘书主任站在紧闭的门前,或者更好的是父母亲和妹妹在灯火通明的房间内,一扇通向旁边黑漆漆屋的门敞开着。”后来出版时封面上画的是一个青年哭着走出家门,应该说这个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和文章的内在思想是一致的。
该图是《变形记》首发的单行本封面
卡夫卡曾为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致信莱比锡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书的封面不要是那只昆虫,随后出版社在此书封面画了一个孤苦的男人哭泣着走出家门。
卡夫卡曾在作品中提到,他的父亲会不顾他的感受,对他为数不多的好朋友污蔑诋毁、破口大骂,甚至把他的朋友比作虫子。
本文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身上也带着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些与“虫”关联的生活体验都寄存在卡夫卡心中,影响着他的内心世界,他只有通过文学创作来进行排解。在早期作品如《乡村婚事》中,拉班主动变成了甲虫来逃避现实,寻求安逸,这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了“甲虫”的意象选择。
艺术手法:
甲虫这个意象是作者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刻把握与艺术概括,最能显示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况。因此,人变成甲虫是表现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这种手法可称为“荒诞”。
在荒诞的情节中,又运用了“细节真实”的手法,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艺术风格。
画的象征意义
那是一位带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性。她直挺挺地坐着,两只前臂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里,正对着看画的人。
巨大的皮手筒,暗示着隔膜、防范
卡夫卡:“这儿没有一个人理解我存在的完整性。有一个能理解我的人,例如一个女人,就到处都能立足,就有上帝。”他给人的印象是孤僻、沉默,但他渴望理解。
2.文章里还有没有其他意象呢?
门的象征意义
(1)安全感
即使在家里,夜间也要锁好所有的门。
我们很早之前就要他把门打开,但是他没有照办,他非常的固执。
(2)无情抛弃
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接着,家里终于寂静了下来。
——自己的私密空间,安全感的需要,并使真实心理得以流露。
——意味着人类社会与变形了的人之间保持距离,格里高尔被门外的人类社会无情的排斥和抛弃了。
叙事角度:小说采用双重视角,即格里高尔的视角和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者两个视角。
小说在讲述主要情节时采用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从而拉开与读者的距离,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地叙述。同时,小说又穿插运用格里高尔的视角,通过他去观察环境和他人,去表现他本人的心理体验。这一视角聚焦于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让读者得以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这种悠闲的视角获得真切的阅读感受。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动声色的瓶颈笔调写出,给人一种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了更加可怕的事实。
3.如何解决异化问题?
(1)从社会的角度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从个体的角度
人不能逃避责任,但责任也不能无限扩大。
要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但过分的忙碌会让人麻木。
要活出自我的价值,不能总按照他人的眼光和标准而活。
不能仅为物质而生活,要有精神的追求。
有明确的目标,要奋力拼搏,也要适时沉淀反思,更加睿智地对待生活。
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明确:
“真实”是指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的具体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
“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仅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补充】荒诞手法的特征: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某些带本质性的问题。
小结
《变形记》诞生于特殊时代,人们可以赋予它特殊时代的内涵,它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怀疑、无奈甚至绝望。
而在当代社会,它在唤醒我们自身意识的同时,更能引导我们反躬自省。我们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更需要躬身自省的胸怀。我们阅读《变形记》的意义在于驱散迷雾而非沉溺其中,学习如何让个体的精神世界强大起来的同时,更要用行动去改变生存状态,这才是《变形记》于当代的意义之所在。
王小波:“我正期待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打开一本书不再期待它有趣,只期待自己能受到教育。”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