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4 15: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泱泱中华的社会转型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哪三次社会转型?是如何进行的?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4课
【目录】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一)春秋战国时期
1、变法改革背景
(1)经济
铁器牛耕,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
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2)政治
(3)文化
士阶层壮大
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春秋战国时期
2、商鞅变法
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普遍推行县制
什伍连坐制
统一度量衡
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提高生产积极性,奠定抑商总趋势
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中央集权
巩固统治
强化管理、保证秩序、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军队积极性与战斗力
打击贵族特权
(1)内容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影响:
性质:是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
“车同轨”实物史料
是战国时期持续_______最长、_______最广、改革
最为______的一次变法。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为秦_________和__________奠定基础。
推动________社会向_________社会转型。
2、商鞅变法
时间
涉及面
彻底
富国强兵
统一全国
奴隶制
封建制
北方民族内迁
《采桑图》少数民族学汉族生产方式
观察下图,北魏时期少数民族呈现什么趋势?
少数民族汉化民族交融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
1、背景:
(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2)民族交融趋势;
(3)社会矛盾激化;
2、内容:
前期:俸禄制、均田制和三长制
后期:迁都洛阳,行汉制、改汉姓、易汉服、通汉婚、说汉话
北魏 陶俑服饰汉化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1)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惩贪污。
(2)均田制: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20亩…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卖者坐(处罚)如律。
【课堂探究】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内容及影响?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
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税收、徭役和兵役;
影响: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遏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不能,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没有触及土地私有制;
2、内容:
(3)三长制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政府由于无力消灭豪强势力,被迫承认其合法性,地方的赋税、徭役也由他们代管、征收。他们往往隐瞒户籍,借机逃避赋税。
三长制
设邻长、里长、党长三长,直属州郡,
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VS
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4)移风易俗,汉化措施
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
3、影响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加速了北魏________的进程
1、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快_________,缓和_________,为
_______________奠定基础。
巩固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缩小了
______________。
北魏政权
北方经济发展
南北差距
民族交融
民族矛盾
统一多民族国家
封建化
(为隋唐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
观察下图,北宋中期,北宋面临怎样的形势?
主动入侵
主动入侵
北宋
宋与辽、西夏并立战争不断
守内虚外消极防御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
(1)背景
北宋政治腐败,财政困难;
社会矛盾尖锐;
吸取“庆历新政”失败教训。
(2)内容(富国强兵)
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进步性:
①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②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局限性:
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争议。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
(4)实质:
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评价
一、明中叶后,土地越来越高度集中。皇帝带头掠夺地产,官僚和缙绅兼并大量土地。太监、军官不仅侵占屯田,同时还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户不堪剥削和虐待,被迫逃亡。军屯制度的破坏,不仅影响到明朝国库的收入,也削弱了明朝的边防力量。
阅读材料:
概括明中叶面对怎样的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
国库空虚引发财政危机; 边防实力弱;
葡萄牙侵占澳门
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托言舟触风浪,愿借濠境(即澳门)地暴(通“曝”晒)诸水溃贡物,海道副使(官员)汪柏许之”。
——《澳门纪略》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四)明朝——张居正改革
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边防新政
(整饬边疆“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清丈田亩
整顿赋役制度,实行“一条鞭法”
1、内容
2、影响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四)明朝——张居正改革
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
1、戊戌变法(1898年)
(1)背景:甲午战后,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加深;
____________初步发展,_____________力量壮大;
____________的传播;
________失败,学习____的_________之路破灭
(2)内容: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提倡西学,议论时政;
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
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内忧外患
民族危机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思想
洋务运动
器物
富国强兵
京师大学堂
戊戌六君子
瀛台
(4)影响: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戊戌变法(1896年)
(3)结果: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
材料一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 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未能走入民间获得群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脱离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守旧势力强大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重难拓展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2、清末新政(1901-1911)
(1)背景
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2)内容
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
编练新军;振兴商务; 奖励实业等
(3)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1、土地改革---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
2、“一化三改”---过渡时期(1953-1956)
“一化”:____________(重点发展重工业)
“三改”: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作用: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的任务。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基本建立。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农民。
3、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道路探索
1.正确探索
2.失误探索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倾错误的泛滥
3.作用
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4.结果
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放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停止“____________”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上来
实行_________
改革开放前排队凭票购物
改革开放后建百货大楼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5、全面深化改革
2012年11月,中共________召开。确定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_____________,提出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_________________总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城市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总部署、总动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年十九大报告强调,_______________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共十九大将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十九大会场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7.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2019,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对新时代______________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进国家__________________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习近平在十九大上讲话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带一路”建设
改革开放40年的城市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