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4 16: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要概念解读】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菊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印欧语系拉丁语族,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通过文化制度输出,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包括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政治体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
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新航路开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使亚、非、拉美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殖民体系: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素养提升】
一、寻金时代——15-18世纪
(一)15-18世纪殖民格局
15-18世纪 殖民格局 拉丁美洲 北美洲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北美洲:17世纪,英国、法国在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亚洲: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奴隶贸易。
(二)15-18世纪殖民方式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区域 手段
拉丁美洲 政治:建立总督辖区,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 经济: 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②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 ③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开展黑奴贸易; ④垄断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亚洲 (以印度为例) ①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 ②利用印度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 ③直接进行武力侵略。
非洲 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持续进行黑奴贸易。
【方式】
以掠夺金银财富为主要目的,使用暴力手段,
屠杀和奴役殖民地居民。
(三)15-18世纪殖民活动的影响
【课堂探究1】根据材料,归纳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活动的影响。
材料一: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学思之窗”
材料二:随着欧洲人生活方式的变化,昔日只有在王侯贵族府邸才能见到的东方产品:印度尼西亚群岛的香料、中围的茶叶、瓷器和丝织品、印度的精纺棉布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此时欧洲的手工工场的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中国、印度等国千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传统手工业匹敌。···大致可以说,直到1800年,欧洲需要亚洲的商品却不能以欧洲的商品同亚洲交换,因为中国和印度不需要这些相对来说属于“劣质”的纺织品,而亚洲却可以向欧洲出口甚受欢迎的商品。为了保持贸易往来,欧洲用它从美洲掠夺来的贵金属,主要是白银,来支付亚洲的商品。
——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总论卷》
【课堂探究2】为什么在这一时期欧洲殖民者的活动多使用暴力手段掠夺?
影响:
对世界: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对欧洲: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作出贡献,引发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亚洲:白银大量流入,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对美洲和非洲: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原因: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法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殖民活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
二、市场为王——19世纪初至70年代
(一)19世纪初至70年代殖民格局
19世纪初至70年代殖民格局 拉丁美洲 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拉丁美洲: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拉丁美洲爆发独立运动,绝大部分地区摆脱了西葡殖民统治,但重新陷入英美的半殖民统治。 北美洲:美国独立,1823年发表《门罗宣言》,为美国在拉美地区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亚洲: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非洲:埃及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重点;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人文资料。 大洋洲:开始沦为殖民地
(二)19世纪初至70年代殖民方式
【课堂探究3】以亚洲印度为例,说明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在这一时期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6世纪,对印度和其他东方国家的殖民掠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13年英国议会取消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从此,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英国工业品输入印度时,只课税2.5%,某些工业品还享有免税输入印度的特惠。印度商品输入英国时,则被课以高额关税或于脆被禁止入口,最高课税率曾达400%。结果,印度商品输出锐减,英国对印输出迅速增加。
——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
变化:直接掠夺财富变为商品输出、原料掠夺
原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殖民侵略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为主。
【课堂探究4】根据材料,怎样理解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双重使命?
材料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二:为适应殖民统治的需要,从3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在印度修筑公路,铁路和其他公共工程。英国还在各行政机构和商业机构中增雇大批印度职员,进一步推广英语教育。英国的英式教育的目的,是消灭正在萌发的印度民族意识,但教育的结果却为印度培养了一批熟悉近代科学和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到19世纪上半期,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掠夺的斗争此起彼伏···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虽然失败了,但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
破坏性:是指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冲击了印度的封建社会体制,给印度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建设性:是指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客观上给印度输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瓜分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格局
【格局】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列强掀起了大规模瓜分世界的狂潮。英、俄、法、德、美、日等国家占领的殖民地面积由4000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914年的7490万平方公里。世界领土基本上被分割完毕,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少数帝国主义国家统治着全世界的民族。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影响】
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为资本主义扩张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使资本主义具有了空前的扩张力和渗透力。同时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前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开始陷入长期的危机: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周期性危机、慢性的欧洲农业危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停滞倾向、劳资矛盾的日趋尖锐化并普遍上升到主要地位、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等等,所有这些使帝国主义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它们需要加强对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来维持其生存,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越来越具有头等重要性。
领土的瓜分完毕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终结,实力与占有殖民地的不平衡酝酿着新的更加激烈的争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生的频繁的局部战争危机,终于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在大战的枪炮声中诞生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殖民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战争也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卷入了沸腾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之中,帝国主义安然剥削和压迫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课堂小结】填写表格并思考:推动列强殖民方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时期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殖民方式 殖民阶段
15-18世纪 工场手工业 暴力掠夺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初至 7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商品输出、原料掠夺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