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极地地区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极地地区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4 23: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极地地区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 )
A.风能、太阳能 B.地热能、水能 C.核能、生物能 D.可燃冰、天然气
2.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站大部分是在1、2月份建立,其原因是( )
A.南极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B.南极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C.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
D.南极极夜,常见极光,为建站施工人照明
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昆仑站的海拔大约是( )
A.米 B.米 C.米 D.米
4.年平均气温最高的科考站可能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5.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正北方向
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6.导致该种动物有这样遭遇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大气污染严重 C.海水水质变差 D.该动物繁殖过剩
7.为了尽可能保护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是( )
A.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 B.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
C.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 D.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字母A代表印度洋,那么字母C代表的海洋是(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地中海
9.四个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10.四个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中山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11.推测照片中的科考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防寒保暖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观测 D.防紫外线辐射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全年可进行科考,而昆仑站与泰山站仅在当地夏季进行科考工作,属于夏季站。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夏季站进行南极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
A.12月—次年2月 B.9月—11月 C.6月—8月 D.3月—5月
13.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 )
A.均濒临太平洋 B.纬度更低 C.无极昼极夜现象 D.位于南温带
14.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目的是( )
A.占领南极土地扩大我国领土 B.开发海域进行海洋渔业养殖
C.在罗斯海域展开极地海洋研究 D.为南极的其他科考站提供物资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至此,我国已在南极建立五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南极大陆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平原和高原 B.盆地和丘陵 C.山地和丘陵 D.高原和山地
16.我国海拔最高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中山站
17.秦岭站濒临(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二、解答题
18.读两极地区图,虚线为极圈,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 (岛);B (海峡);D (洋)。
(2)泰山站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
(3)我国科考队员每年2月份左右赴南极考察,原因是 。
(4)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海域冰层减少,严重影响北极地区生态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注意哪些事情缓解这种情况? (至少回答一点)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考察船于2023年11月1日从上海出发,沿既定航线到达南极(下图),预计2024年4月完成考察任务并返回。2月7日,考察队成功建立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定执行绿色环保建站理念。
(1)“雪龙2号”南极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渡过 洋,到达南极洲,途中考察队员感受到气温变化的趋势是 。
(2)指出此时段进行南极科考的有利条件。
(3)说明在南极科考期间考察队选择去新西兰补给所需物资的原因。
(4)简述我国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
20.读材料与“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南极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位置确定为南纬80°25'01",东经77°06'58",海拔4087米。这也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1)图中①②③代表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 是昆仑站, 是长城站。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烈风、干燥。
(3)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 季。
(4) 是南极大陆的主人。
(5)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似的地方是( )
A.太阳光热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 C.都已经有人类资源定居 D.淡水资源丰富
(6)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和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大陆漂移 D.植被迁徙
(7)南极地区主要位于 以南。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1.南极地区降水稀少,大风天气较多,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所以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2月份为南极暖季,A错误;南极极昼,气温相对升高,但仍然寒冷,B错误;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利于科考,C正确;每年3月至9月为南极的极夜,终日没有阳光,偶尔可见极光,不能提供照明,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已建成的四个科学考察站纬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南极地区由于的平均海拔2350米,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米,素有“冰雪高原”、“风库”之称。
3.D 4.A 5.B
【解析】3.由图可知,昆仑站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4087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由图可知,图中四个科考站中,长城站的纬度位置最低,位于南极圈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A正确;中山站 、泰山站 、昆仑站在南极圈以南地区,纬度比长城站高,气温低,BCD错误。故选A。
5.长城站位置比中山站纬度低,所以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南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方,所以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南极大陆纬度高,太阳终年斜射,极夜漫长;海拔高,地形以高原为主,大部分陆地表面长年被冰雪覆盖,素有“冰雪大陆”之称,其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热量90%被大面积的冰雪反射回去,使这里成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绝对最低温为-89℃。南极大陆还是风力最强劲和最干燥的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日约有300天,故有“寒极”“风极”和“白色沙漠”之称。
6.A 7.B
【解析】6.读漫画可知,该漫画反应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北极熊等找不到食物,A正确。跟大气污染严重、海水水质变差、该动物繁殖过剩无关,BCD错误。故选A。
7.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所以为了尽可能保护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是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B正确。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不现实,也不利于科学研究,A错误。在南极地区禁止一切资源开采和商业性开发,C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南极条约》: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促进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南极只能进行科学研究目的,不能用于远洋捕捞作业、移民、开发南极矿产资源等。
8.A 9.C 10.B 11.B
【解析】8.图中字母代表的海洋:A是大致位于90°E,是印度洋。C是大致位于160°W,是太平洋,A正确。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而本图位于南极附近,B错误。B是大致位于0°,是大西洋,C错误。地中海位于欧洲与非洲之间,D错误。故选A。
9.四个科学考察站中昆仑站海拔最高,纬度最高、最为寒冷,位于南纬80度附近,C正确。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没有坤泸州纬度高,ABD排除。故选C。
10.我国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B正确。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位于南极圈之内,有极昼极夜现象,ACD错误。 故选B。
11.南极地区气候酷寒,有暴雪,为了通风防暴雪堆堵,泰山科考站的建筑基座为架空设置,B正确。架空风力更大,气温更低,A错误。跟天文观测无关,C错误。架空紫外线会更强,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罗斯海新站。
12.A 13.B 14.C
【解析】12.根据材料可知,夏季站只在南极夏季进行科考工作,南极位于南半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月—次年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3.读图可知,常年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夏季站有泰山站、昆仑站,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离南极点更远,说明常年站纬度更低,B正确;常年科考站中中山站濒临印度洋,A错误;中山站和秦岭站都在南极圈内,属于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CD错误。故选B。
14.读图可知,秦岭站濒临罗斯海,具有在此开展极地海洋研究的条件,C正确,D错误;南极的应用只限于和平目的和科考,A错误;纬度高,水温低,不适宜养殖,人工养殖可能会在破坏环境,B错误,故选C。
【点睛】南极地区由于的平均海拔2350米,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因为常年受极地高压的影响,近地面地区气压高,风是由高气压处吹向低气压处,且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素有“风库”之称。
15.D 16.C 17.A
【解析】15.高原:地势平坦,海拔较高,一般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上,边缘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一般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中间地势一般比较平坦,四周地势起伏较大。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为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南极大陆的地形类型主要是高原和山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读图可知,四个科考站中,昆仑站距离南极点最近,纬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排除C;读图可知,秦岭站濒临太平洋,A正确,排除BD。故选A。
【点睛】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
18.(1) 格陵兰岛 白令海峡 太平洋
(2)正北
(3)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且有极昼现象
(4)绿色出行、随手关灯、植树造林等
【分析】本大题以两极地区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方向的判别、极地科考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A是格陵兰岛,该岛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B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D是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2)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故泰山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3)我国科考队员每年2月份左右赴南极考察,原因是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且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便于考察。
(4)由于全球变暖,北极海域冰层减少,严重影响北极地区生态环境。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随手关灯、植树造林等。
19.(1) 太平 先变高、后变低,到了南极洲气温最低。
(2)①此时段是南极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②白昼时间较长,利于科考。
(3)①距离相对较近,可以减少补给物资的运输成本和时间;②设施齐全;③气候环境适宜,有利于保障补给物资的质量和保存;④科研资源丰富。
(4)①保护生态环境;②可持续发展;③形象提升;④科研需求。
【分析】本题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为材料,涉及南极科考、南极科考期间考察队选择去新西兰补给所需物资的原因、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雪龙2号”南极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渡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太平洋,到达南极洲。上海的气温相对较低,在南进的过程中气温逐渐升高,在热带地区一直是高温,在南温带向南行进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到了南极洲气温最低。
(2)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的暖季,此时南极气温相对较高,冰封的水道开始融化,夏季期间每天的日照时间长达18-24小时,天气稳定,白昼时间较长,利于科考。
(3)在南极科考期间,考察队选择去新西兰补给所需物资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新西兰位于南极洲附近,与南极洲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这样可以减少补给物资的运输成本和时间;②新西兰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和补给基地,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为考察队员提供所需的物资和设备;③新西兰的气候条件相对温和稳定,不像南极洲那样极端恶劣,这有利于保障补给物资的质量和保存;④新西兰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设施,可以为考察队提供科研支持和合作机会,促进科考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
(4)我国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环保,容易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坚持绿色环保建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②绿色环保建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为未来长期科考活动提供可持续支持;③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科考的重要基地,坚持绿色环保建站可以展现我国在环保领域的责任担当,提升国际形象,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④科考活动需要一个清洁、安全、无污染的环境,以保证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1) ③ ①
(2)酷寒
(3)冬
(4)企鹅
(5)D
(6)C
(7) 南极圈 南美洲
【分析】本大题以南极地区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科考站、南极的气候、科考、动物、资源、大陆漂移说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代表我国三个科考站,其中①是长城站,②是中山站,③为昆仑站。
(2)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烈风,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气候极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是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3)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和极昼期,便于开展工作,而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时北半球大致处在冬季。
(4)企鹅是南极大陆的主人,有“南极绅士”之称。
(5)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相似的地方是有大面积的固体冰川,淡水资源丰富,两地气候寒冷,D正确。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纬度高,太阳光热资源贫乏,A错误。大部分是固体冰川,水力资源贫乏,B错误。南极地区还没有人定居,C错误。故选D。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这种现象是由于大陆漂移产生的,说明南极大陆很久以前在气候温暖的低纬度区域,且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由于板块运动,森林被埋在地下,经过大陆漂移才到现在的位置,并且拥有丰富的煤,C正确。跟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和植被迁徙无关,ABD错误,故选C。
(7)南极地区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大陆。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隔着德雷克海峡相望,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