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我不是最弱小的

文档属性

名称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1 14: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1.会认14个字,会写8个字、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带问号、感叹号的句子。
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理解“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的内涵,并受到思想教育。
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
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惑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3认读生字、生词。
4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5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我”指萨沙,最弱小的是那朵野蔷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横折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知大意,诱发情感
1今天,我们继续学《我不是最弱小的》。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2现在让我们随萨沙一家到森林里去。
二、读悟交流,抒发情感
1自由轻读第1—2自然段,用“ ”划出描写森林美好的语句。
2指名读出有关语句。
3它虽然只是一朵野蔷薇,但却让我们欣赏到了花色的艳丽,闻到花的芳香。你想对花说什么?
4出示语: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5这滂沱的大雨使原本美丽的花成了什么模样 (出示语句: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你听到花的呻吟了吗?它仿佛在说什么?看到花这样,你有没有想到是否能为它做些什么?文中萨沙为花做了什么?
三、循疑导学,升华情感
1看到萨沙的行动,你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3—7自然段,解开心中疑团。
2你们寻找到答案了吗?文中哪些语句告诉你的?(围绕萨沙与妈妈的三次对话展开)
(1)研读萨沙与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①理解“不解”的意思,萨沙“不解”什么呢?你能读出萨沙不解的语气吗?
②指名读,评价。
③你们明白妈妈和托利亚为什么这样做吗?谁来读读妈妈的话?指名读。
④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2)研读萨沙与妈妈的第二次对话。
①学生自读,体会萨沙的心理。(不相信自己就是最弱小的)
②从妈妈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能保护别人就不是最弱小的,不能保护别人就是最弱小的)
③练习朗读,读出萨沙不愿相信、不甘心的心理。
(3)研读萨沙与妈妈的第三次对话。
①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萨沙和妈妈各自的心理和语气。
萨沙:为自己能保护别人而高兴,带有反问的语气。(出示挂图理解)
妈妈:为萨沙的行为感到欣喜,带有夸奖的语气。
②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
是呀,只要我们自觉保护弱小,那时,我们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给予了他人快乐、幸福,我们还可以自豪地说(生读题:“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们的话语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响,因为当你们说出这句话时,表明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已在你们心中生根。现在,请你们怀着这份情,把你读文后最想说的一句话告诉大家,好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家庭,家庭成员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互相传递雨衣,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并且都有能力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用爱心贯穿起来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浓浓的爱意。尽管课文说的是一件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
我在教学中,围绕小主人公萨沙不甘心做弱小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主线,通过文章中对萨沙的行为、语言、心理、情感的语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潜在的爱心主线,引导学生树立不甘做弱小者,自觉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课文中有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自然而平和,但却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用心体会。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去感悟、理解其中的感情,在学生能够把握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基础上,再通过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更进一步感受应学会关心帮助比自己弱小的。这样就实现了将课文主题的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