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21 07:51:21

文档简介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2课时
大连博思中学 于丽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地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认识气象灾害,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降水的分布”以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为核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展开教学内容。由于等降水量线与等温线、等高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其绘制原理、阅读要领基本相同,因此,在学生学习了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基础上,教材没有再安排等降水量线模式图,而是详细分析了“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明确表述了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线图的基础上,再理解等降水量线就比较容易,因此,对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空间差异比较容易理解。而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受归纳、总结、语言描述、 表达等能力所限,对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给予帮助。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神奇的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景观”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热带荒漠景观图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些景观的不同?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将所示降水量柱状图与对应的景观图连线。提问:比较A、B两地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差异,就不同地方来说,年降水量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少,如A,有的地方多,如B,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观看课件,思考并回答问题说出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探究新知(授新课) 一、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等降水量线 联想等高线和等温线,阅读等降水量线,理解概念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 岸降水量较少;(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多,沿海地区降水较少。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61活动题。2.通过以上读图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板书:降水量的水平分布(空间)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61活动题。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补充:山地迎风坡降水量较多,背风坡降水量较少 展示:安弟斯山脉东西两侧年降水量分布图提问:A、B两地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读图,小组探究、交流、归纳
3.降水与我们 议一议:世界各地年降水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空分布有差异,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降水量的多少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从农业、交通,衣、食、住、行两方面考虑)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降水现象图片板书: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风调雨顺)――不利(灾害)强调气象灾害 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增强防灾意识
归纳总结 本节知识结构 展示多媒体课件 归纳、梳理知识点
巩固练习 练习题 展示多媒体课件 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 世界“雨极” 找出世界“雨极”,对照世界地形图,说说其年降水量多的原因。 阅读地图,小组探究、交流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大连博思中学 于丽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降水及主要形式。
(2)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分析降水量柱状图,初步学会绘制并分析坐标式地理统计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知识的良好习惯。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判读。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降水和气温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本节教材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上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都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其中的能力培养线索,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些相关的活动式课文,化抽象为直观,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以降低难度。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降水形式和季节变化有一定的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验,关于统计图的绘制,在小学已有初步学习,因此,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制统计图的基础,很容易融入本课的学习情景中。同时他们好奇心大,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学习积极性高,这对深入学习本节内容非常有利。但是,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分析理解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描述能力等都显不足。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可能有一些难度,并存在着学生的个体差异。
主要教学手段:实物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演示法、启发式、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雨伞、雨量器和量筒、多媒体课件。
学生:铅笔、橡皮、直尺等绘图工具。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引入新课) 视频中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灾害?这种灾害是怎样造成的? “洪水灾害”“下雨”……
探究新知(授新课) 一、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降水的概念及形式 雨、雪等统称为降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降水?主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板书:降水的变化和分布承转:降水落到地面,我们怎么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2.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www.中考资源网展示储水筒 ( http: / / www.21cnjy.com )、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演示:雨水通过漏斗进入储水瓶,再倒入雨量杯,从而测出降水量。并依次显示某天上午8时的降水量知晚上20时的降水量,指导学生观测、记录、计算日降水量。 观察观察、试读数据、计算日降水量
3.降雨等级的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分成不同等级。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降雨等级的划分。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各等级降雨的情况及感受。板书:降水形式:雨 雪 雹等降水量的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 计量单位:mm 观看课件,知道划分标准小组内交流
4.降水的季节变化 补充:多媒体课件展示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概念。多媒体展示:我们把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称为月降水量。把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即得到年降水量。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板书: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阅读课件,了解相关概念阅读教材P59,读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说出降水量较多、较少的月份,小组内交流。
5.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降水量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果。 小组内互助完成教材P59活动题1绘图小组内检查修正绘图,交流绘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选1名学生上讲台投影放大展示,学生点评。
6.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1.读数据: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并说出全年降水量多或少。2.看极值: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3.说变化:看各季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降水量多,什么季节降水量少,并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引导学生依据教材P60活动第2题,分析所绘降水量柱状图,说明该地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总结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展示: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给出两幅降水柱状图,描述A、B两地的降水量变化特点。 小组讨论完成活动题。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方法。尝试描述教材P59图3.22中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组内交流。
归纳总结 本节知识结构 展示多媒体课件 归纳、梳理知识点
巩固练习 练习题 展示多媒体课件 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 绘制大连降水量柱状图,并分析大连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利用课件提供数据资料,提出要求 小组为单位绘图、分析,形成报告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