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2课时
大连市实验中学 于正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辨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识图、填图、绘图等学会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形成空间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搜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在初步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本节课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逐步深入,层层展开,重点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形状、轮廓、面积等,帮助学生对全球海陆分布形成完整和具体的认识,学会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本节课的教材课文,都是以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从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开始,逐步展开并不断具体、深入的学习全球海陆面貌情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跃,对动画类电影非常感兴趣。以往学生的脑海中对大洲、大洋、大陆、岛屿、海峡只有模糊的印象,但认识浮浅。因此在学习大洲、大洋的空间概念上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特点,本堂课我通过创设恰当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适当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建构全球海陆空间分布框架,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主要教学手段
实物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地球仪,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图片,看看地球表面有哪几个大洲和地区,从而引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学习。 观看图片,辨认图上的大洲有哪些。
探究新知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 通过“你知道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划分的吗?”进行过渡,梳理大陆、岛屿、半岛、群岛、海、洋、海峡与大洲和大洋间的关系。多媒体展示教材图2.5,引导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文字提示,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半岛、岛屿、洋、海、海峡等概念。多媒体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配合课本后面的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共同合作,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岛屿、半岛、群岛。 自主思考,观察大陆、半岛、岛屿、洋、海、海峡的形状特征,并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岛屿、半岛以及群岛。
1.七大洲(1)名称、轮廓、面积 多媒体展示“七大洲的轮廓与面积”图,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以及七大洲的面积排序。帮助学生归纳口诀:“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大洋”,帮助学生快速记忆七大洲的名称及面积排序。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特征。识图练习: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七大洲的轮廓特征识别七大洲。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自主归纳总结七大洲的名称、轮廓特征、面积排序情况,学会根据轮廓特征识别七大洲。
1.七大洲(2)位置、分布 多媒体展示东西半球图,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五个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七大洲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 小组讨论,总结七大洲的分布规律,学会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
1.七大洲(3)分界线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并以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例,说明洲界的划分原则。多媒体展示“大洲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手中的地球仪器及恰当的地图,找出其他大洲的分界线。大洲界线连连看:通过一组连线题帮助学生总结各大洲的分界线。 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大洲的划分原则,并根据手中的地球仪和地图,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找出七大洲间的分界线。
2.四大洋(1)名称、轮廓、面积 引导学生根据七大洲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四大洋的名称、面积排序。展示“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图”分析四大洋的轮廓特征,帮助学生学会根据面积及轮廓特征识别四大洋。 自主观察四大洋图片,知道四大洋的名称,了解四大洋的面积特征。
2.四大洋(2)位置、分布 引导学生根据七大洲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四大洋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了解四大洋的分布特点。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及四大洋。练习:根据大洲与大洋的轮廓判断分别是什么大洲与大洋。识图小窍门:展示几幅地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识图小窍门。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四大洋的分布特征,学会总结读图的规律。
归纳总结 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本课知识网络,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归纳、梳理知识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通过一组填图、拼图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演示。
布置作业 绘制七大洲轮廓简图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分布图。 自主绘制地图。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1课时
大连市实验中学 于正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分析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状况,学会从地图中提取信息,初步形成空间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在承接第一章行星地球内容的基础上,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卫星照片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面貌引入,介绍全球的海陆分布情况。从传统意义上讲全书从本节课开始才进入了世界地理内容的教学,本节课既巩固了对地球和地图等知识的学习,又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材设计上,本课是以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从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开始,逐步展开并不断具体、深入的学习全球海陆面貌情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动画类电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常感兴趣。通过学习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学生对地球有了宏观的认识,初步掌握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充分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进行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地球面貌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分析理解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描述能力有一些不足。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特点,本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采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主要教学手段
实物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地球仪,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地球卫星照片,让学生总结地球表面明显的分为陆地和海洋,从而引出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观看图片,并简述图片的内容。
探究新知 一、地球?水球?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通过图片提问“现在的全球海陆分布状况如何呢?”进行过渡。多媒体出示地球卫星照片,让学生猜测谁是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看到地球面貌的人,并出示加加林人物图片,通过加加林对地球的的叙述“地球更像水球”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讨“地球?水球?”这一标题。小组讨论: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并谈谈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地球名称的看法:我们生活的“地球”如果从海陆面积比例来说,应该叫做“水球”,由于我们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叫“地球”。
2.世界海陆面积比例 通过“你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例吗?”进行过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验证“地球看上去更像水球”这一说法。 自主观察“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读图说出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世界海陆分布特点(1)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承转: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运用世界海陆分布图,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共同分析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多媒体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展示:南北半球图,引导学生分析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 陆地。多媒体展示“北半球与南半球”,“东半球与西半球”两幅地图的分析验证“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的特点。 小组讨论,读图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3.世界海陆分布特点(3)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多媒体展示“陆半球与水半球”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任何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引导学生通过对手中地球仪的进行划分,验证这一结论的准确性。多媒体展示“半球海陆百分比”表格,并再次验证“无论怎样划分,任何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自主探究,读图分析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任何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通过“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极其漫长的过程”进行过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阅读材料,并将探险家名称与其做出的的贡献连线,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介绍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小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主阅读教材,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过程有哪些感受。
归纳总结 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本堂课知识网络,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归纳、梳理知识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展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 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 搜集资料,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自主查阅书籍或通过网络,搜索其他的有关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资料。 自主搜集资料,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