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教学设计:2.2 海陆的变化(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教学设计:2.2 海陆的变化(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21 08:15:55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2课时
大连市西岗区进修附属学校 任意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读图文资料、运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说出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课标要求: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大陆漂移学说的学习,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本节板块运动同样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对板块之间的碰撞和张裂缺乏直观认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视频演示的形式加以说明。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划分成四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1人、回答问题代表2人、记分员1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火山、熔岩和板块运动>片段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逐渐得到人们的承认,但是人们在解释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而又频繁发生的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时又遇到了困难。展示视频:地震、火山、山脉不断隆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引入板块的学习 生:阅读教材P42图2.23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 思考并作答。
探究新知(授新课) 一、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板块内部稳定,边缘活跃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师:地球上有哪几大板块?观察这些板块的海陆情况,完全由大洋构成的板块是?其余的板块是?练习:根据板块轮廓判断名称 生:抢答生:思考回答
2.板块之间运动形式碰撞-火山、地震、海啸张裂-裂谷、海洋 师:读教材P42图2.22上箭头,说出板块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两种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板块之间存在碰撞运动与张裂运动多媒体展示板块之间碰撞运动视频和示意图片。多媒体展示东非大裂谷视频和航拍图片。 生:思考作答,并观看碰撞与张裂运动产生现象视频
3.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 多媒体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和“日本、印度尼西亚的火山”图片。承转: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有没有什么关系呢?1.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面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地处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将会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3.亚洲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它的高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在第3题的视频观看之前,告诉学生,视频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请学生思考说出错误之处。 小组合作讨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观察思考分析
归纳总结 本节知识结构 黑板上板书回顾总结本课知识点 归纳、梳理知识点
巩固练习 练习题 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流动红笔批改每组组长答案,然后由组长批改组员答案。 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近2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重大地质事件,整理后分析原因,与大家分享。 借助网络或者书籍搜集地质事件实例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大连市西岗区进修附属学校 任意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2)说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及课件思考海陆变迁的方式以及产生海陆变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寻魏格纳探索的历程,学习他勇于探索、献身科学、不怕吃苦、不畏牺牲的精神。
(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说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基本观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说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通过探索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明过程,领悟科学的探究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
本节课对应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趣味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案、多媒体课件
学生:划分成四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过渡:在图片里,地表慢慢分裂出七大洲四大洋,使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发生变迁吗?海陆变迁真的存在吗?地壳真的会移动吗?这种海陆变迁的现象,用一句成语形容就是“沧海桑田”。你听说过哪些关于地球表面发生变化的报道? 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大陆漂移生:思考回答
探究新知(授新课) 一、海陆的变迁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板书:海陆的变迁师:将学生说出的例子写在黑板上。将例子分为两类:剧烈变化和缓慢变化。师:过渡:地壳在不断的变化着,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地壳的剧烈变化,如地震;还有一些缓慢不易被人察觉的,如海平面上升。展示:海陆变迁的实例。海陆变迁的实例,可能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请你帮助解释一下。师:根据学生分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在黑板上归纳海陆变迁的方式。(课件展示)板书:方式: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小结(课件展示)师:播放视频<地球构造及地壳的变化>、地球构造示意图和<海平面为什么会升降> 生:联想到地震、火山、海平面上升等。生:分组讨论海陆变迁的原因。分组汇报生:观看视频,深刻理解地壳变动及海平面升降产生的海陆变迁。
二、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过渡:今天海陆的分布格局是如何形成的?还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怎样的变化?谁是第一个发现这个真相的人呢?师:魏格纳可以被称为地质界的福尔摩斯,他仅从一幅世界地图上就猜出陆地移动的真相。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各大洲轮廓图。提问:假如“我”是魏格纳,看世界各大洲轮廓图,会有什么发现 看书P41《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问题:魏格纳提出什么假说?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个假说的内容吗?你能对假说的内容作出合理的解释吗?师:课件展示大陆漂移的过程,并补充提问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新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师:我们从魏格纳提出假说并用20年的时间来证明它的过程中得到什么启示?大胆的猜想是我们头脑中的一丝灵光乍现,但做出猜想后想要证明它却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魏格纳为此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 生:思考回答生:可以发现大洲之间的轮廓关系。生:描述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生:回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并对应到“大陆漂移假说”的图上。生:根据理解回答。
归纳总结 本节知识结构 黑板上板书回顾 归纳、梳理知识点
巩固练习 练习题 展示多媒体课件 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 有人说,太平洋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大西洋的面积在不断扩大,总有一天大西洋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洋。你认为可能吗? 借助网络或者书籍搜集海陆变迁实例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