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4 21:0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氾南/侵犯  辞别/城池  坠落/缒城而下
B.城阙/蕨类 肆意/肄业 戍守/数典忘祖
C.赏赐/驱驰 卑鄙/比较 闲暇/瑕不掩瑜
D.执事/明智 陪伴/赔偿 既然/亟待解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与③都是顺承连词。
B.②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C.①②③④都不必翻译。
D.④和⑤都是转折连词。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唯君图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将焉取之 ⑨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A.①④⑧⑨/②⑤/③⑥/⑦
B.①④⑧⑨/②⑤⑥/③/⑦
C.①④⑧⑨/②⑤/③/⑥⑦
D.①/④⑧⑨/②⑤⑥/③/⑦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西周春秋时代最普遍的爵称。据说周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B.“子”是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如男子、士子、舟子、才子等都是这种用法。
C.“寡人”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D.“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项是(  )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提到郑国的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①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②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榖③而反之,何故 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④,又可赂乎 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 ”楚子舍之以归。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节选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注①晋侯:指晋景公。②楚子:指楚庄王。③不榖:楚王自称。④陨:下降。引申为“辱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人囚而献诸楚
囚:囚犯。
B.谋不失利,以卫社稷
社稷:国家。
C.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
稽首:古时最恭敬的跪拜之礼。
D.敝邑易子而食
易:交换。
11.下列语句全部不属于楚国退兵原因的一项是(  )
①晋师悉起,将至矣 ②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 ③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 ④寡君使元以病告 ⑤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⑥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A.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景公在宋国告急的情况下,听从了伯宗的劝告,没有出兵相救,只是派解扬前去告诉宋国不要投降。
B.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扣住了他并把他献给楚国,楚国国君以利相诱,解扬却趁机传达了晋君的命令。
C.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时,申犀和正为楚庄王驾车的申叔时对楚国撤军表示反对,楚庄王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D.宋人无奈之下,让华元夜入楚师,告诉了宋国城中困难的情况,请求楚师同情百姓的困苦,后退三十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
(2)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三、表达交流
14.基于对烛之武的敬仰,有位同学拟了两副对联的上联,现邀请你用烛之武的品行对出下联。
(1)上联:郑文公知错能改纳谏任贤
下联:               
(2)上联:佚之狐临危荐勇士,慧眼识才
下联:               
15.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倒U曲线”,下图就是表现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倒U曲线”,请根据下图写出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两条结论并给出一条建议。
1.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fán/fàn,cí/chí,zhuì/zhuì;B项,分别读què/jué,sì/yì,shù/shǔ;C项,分别读cì/chí,bǐ/bǐ,xiá/xiá;D项,分别读zhí/zhì,péi/péi,jì/jí。
答案:B
2.思路解析:D项,“陪”,增加。
答案:D
3.思路解析:④不是转折连词,是顺承连词;⑤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答案:D
4.思路解析:①④⑧⑨都是代词;②⑤⑥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的;⑦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
5.思路解析:A项,“不能”古汉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B项,“东道主”在句中的意思是“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是“请客的主人”。C项,“行李”在句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义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项,“夫人”在句中的意思是“那人”,今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A
6.思路解析:“子”应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而非通称。男子、士子、舟子、才子等不是尊称。
答案:B
7.思路解析: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武的机智善辩。①是烛之武的牢骚话,③重在表现郑伯自责。
答案:D
8.思路解析:C项,表述错误,烛之武说服秦伯时,只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全部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的。
答案:C
9.思路解析:翻译的重点是“若”“而”“烦”“厌”“肆”“阙”“焉”等词的意义或用法。注意语句的通顺。
参考答案:(1)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0.思路解析:A项,“囚”,拘禁。
答案:A
11.思路解析:⑤⑥是华元向楚国表达了宋国坚守的决心和对楚国提出的要求,是楚国退兵的原因。其余不是。
答案:C
12.思路解析:D项,理解错误,宋人华元入楚师,虽然说了宋城百姓的困难,但并不是请求楚师的同情,而是表达了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这样才使楚师和宋国结盟而离开。
答案:D
13.思路解析:在这两个语句中,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如“成命”,完成使命;“禄”,福分;“虽然”,即使如此;“国毙”,使国家灭亡。
参考答案:(1)我之所以答应君王,是为了完成我的使命。我死了而能完成使命,这是我的福分。(2)即使如此,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的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
参考译文宋国人派乐婴齐去晋国告急求援,晋景公想援救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说过:‘虽然鞭子很长,但还到不了马腹。’上天正在保佑楚国,不能同它争斗。虽然晋国强盛,但能违背天意吗 俗话说:‘遇事能屈能伸,心中有数。’河流湖泊能容纳污秽,山林草莽隐藏着毒虫猛兽,美玉隐匿着瑕疵,国君也可以含耻忍辱,这是上天的常规。君王还是等一等吧!”晋景公便停止出兵。
晋国派解扬到宋国去,叫宋国不要向楚国投降,并说:“晋国军队已全部出发,快要到宋国了。”(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扣住解扬并把他献给楚国。楚庄王用重礼收买他,让他对宋国人说相反的话。解扬不答应。楚庄王再三劝诱,他才答应了。楚庄王让解扬登上楼车,叫他对宋人喊话说晋国不来救宋国。解扬借机传达了晋君要宋人坚守待援的命令。楚庄王要杀解扬,派人对他说:“你既然已经答应了我,却又违背诺言,是什么原因 这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你丢弃了它。快去接受你该受的刑罚吧!”解扬回答说:“臣下听说过:国君能制定正确的命令就叫义,臣子能奉行国君命令就叫信,信承载着义而推行就叫利。谋划不丢掉利益,以此捍卫国家,这才是百姓的主人。合乎道义不能有两种诚信,讲求诚信不能接受两种命令。君王收买臣下,就是不懂‘信无二命’的道理。我接受君命出使,宁可去死也不能背弃使命,难道可以用财物收买吗 我之所以答应君王,是为了完成我的使命。我死了而能完成使命,这是我的福分。我们国君有诚信的臣下,我能完成使命,即使死了,又有什么可要求的呢 ”楚庄王放了解扬,让他回国。
夏天五月,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申犀在楚庄王的马前叩头,说:“明知会死也不害怕,但不敢背弃君王的命令,现在君王您背弃了誓言。”楚庄王无法回答。楚臣申叔时正为楚庄王驾车,他说:“修建房屋,把种田的人叫回来,宋国就一定会听从君王的命令。”楚庄王照他的话去做了。宋人害怕起来,派华元在夜里潜入楚营,上了子反的床,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国君派我来把宋国的困难告诉你,说:‘敝国人已经在交换孩子杀了吃,劈开尸骨烧火做饭。即使如此,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的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如果撤离我们三十里,宋国就一切听命。’”子反很害怕,就与华元定了盟誓,并报告了楚庄王。楚军退兵三十里,宋国与楚国讲和。华元当了人质。盟誓上说:“我不欺你,你不骗我。”
14.思路解析:对联在修辞手法上是对偶,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应,结构一致,内容相近或相反。
答案:示例(1)烛之武不计前嫌退敌救国 (2)烛之武受命退秦师,雄辩救郑
15.思路解析:观察图表上的对象,找出关键词 “压力”和“绩效”,从曲线的走向可以看出,压力过小和压力过大的时候,业绩的表现都较差;而适度的压力水平却能达到绩效的高峰。应针对前面的两个结论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结论:①当压力过小或压力过大时,业绩表现较差。②适度的压力能提升工作绩效。(或:压力水平适度时能达到绩效高峰)
建议:为了提升工作业绩,进行压力管理十分必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