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4 21:0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鸿门宴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美姬/项籍  鲰生/骤雨 阻碍/人为刀俎
B.樊哙/杂烩 帷幕/蔚蓝 树梢/不胜杯杓
C.杀戮/绿林 彘肩/卮酒 骑马/不计其数
D.玉玦/诀别 许诺/偌大 潜力/遣将守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崤山以东。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
C.窃以为大王不取也
窃:通“切”,急切。
D.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军中无以为乐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5.写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句式特点:
译文: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
句式特点:
译文:
(3)吾属今为之虏矣!
句式特点:
译文: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10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C.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D.不如因善遇之 遇:相逢,会面。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8.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最终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着;敝,疲惫。④枝梧:抵抗。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疲劳。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
C.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假扮,充当。
D.救巨鹿者十余壁 壁:营垒,军营。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B.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13.下面几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项是 (  )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义率部抵达安阳后,停留不前。他对项羽攻打秦军的建议并不采纳,甚至说“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者一律斩首。
B.宋义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于是项羽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
C.宋义名为救赵,“久留不行”,不合力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借机徇私,的确不能统领一军。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无不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国的军队。
1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2)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3)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三、表达交流
16.这一单元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根据下面所给的英雄人物,补写下面两副对联。注意:故事与人物要吻合。
(1)上联:楚霸王
下联:烛之武深夜出城,退秦存郑,功名古已传
(2)上联:相如归美璧,引车三避服英杰,廉颇负荆
下联:荆轲
17.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大家说,①              ;我则说,他借用历史印证了文学。除了虚构之外,其他文学要素他都酣畅地运用到了极致。但他又不露痕迹,②              。不要说与他同时的汉赋,即使是此后两千年的文学一旦陷入奢靡,不必训斥,只须一提司马迁,大多数就会从梦魇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除非,③              ,或读不懂司马迁。
1.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jī/jí,zōu/zhòu,zǔ;B项,分别读kuài/huì,wéi/wèi,shāo/sháo;C项,分别读lù,zhì/zhī,qí/jì;D项,分别读jué,nuò/ruò,qián/qiǎn。
答案:B
2.思路解析:C项,“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答案:C
3.思路解析:①为:动词,任,做。②④为:介词,替,给。③⑧为:动词,是。⑤为:动词,结为。⑥为:动词,作为。⑦为: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
答案:A
4.思路解析:A项,①登记;②指项羽。B项,①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②幸而。C项,①尽;②举起。D项,都是“辞谢”的意思。
答案:D
5.思路解析:第(1)句“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之”,“欲呼张良与俱去”应为“欲呼张良与己俱去”。第(2)句“孰与君少长”应为“与君(相比)孰少孰长”,“长于臣”为介宾短语后置句。第(3)句,“为”表被动。
参考答案:(1)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项伯)私下里拜见张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想喊张良跟随自己一同离开。(2)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沛公说:“(项伯)与您相比,谁大谁小 ”张良说:“项伯比我大。”(3)被动句。我们现在被他俘虏了!
6.思路解析:D项,“遇”,应为“对待,招待”的意思。
答案:D
7.思路解析:A项,都是介词,把。B项,①副词,于是;②副词,才。C项,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在。D项,①形容词词尾;②连词,然而,表转折。
答案:A
8.思路解析:②表现张良的谋略;③是张良与项伯交往的缘由;④是刘邦的话。排除这三句即可。
答案:D
9.思路解析:B项,“表现了他处变不惊”说法不当,文章中有“沛公大惊”一语。
答案:B
10.思路解析: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然”“固”“且”的含义,注意“为之奈何”这一句式的翻译。第(2)句注意翻译出反问句和判断句的语气。
参考答案:(1)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就比不上他。将怎么办呢 ”(2)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入关呢 现在人家有大功,您却要攻打他,这是不仁义的行为啊。
11.思路解析:C项,“假”,代理的。
答案:C
12.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另外,句中虚词也是断句的依据。
答案:C
13.思路解析:③是陈述楚军当时的处境,⑤是楚怀王为项羽安排的职务,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B
14.思路解析:B项,引起项羽不满的是宋义的种种表现,项羽杀死宋义后假托楚怀王的命令,而不是“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
答案:B
15.思路解析:(1)“坚”“锐”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策”,谋略。(2)“恤”,体恤;“社稷”,国家。(3)“冠”,超越。
参考答案:(1)若论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比不上您;若论坐下来运筹谋略,您比不上我。(2)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他不是国家的忠臣。(3)在这个时候,楚兵在诸侯中是最强大的。
参考译文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以后,便认为楚地的军队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渡过黄河向北进攻赵国,大败赵军。这时候,赵歇是赵国的国王,张耳是赵国的宰相,都退进了巨鹿城。楚怀王召见宋义,与他筹划大事,非常欣赏他,于是设置上将军职务,由宋义来担任;封项羽为鲁公,任次将(副帅),让范增为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行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城,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击,赵军在里面接应,一定可以打败秦军。”宋义说:“不对。如今秦国攻打赵国,如果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不堪,我们正好趁着秦军疲惫攻打他们;如果秦国不能取胜,那么我们就带领大军击鼓往西攻取,一定会攻取秦国。所以,现在不如先使秦赵两军相斗。若论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比不上您;若论坐下来运筹谋略,您比不上我。”于是命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差遣的人,一律斩首。”又派儿子宋襄去辅佐齐国,还亲自把他送到无盐,并在那里举行盛会宴请。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们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集中一切力量攻打秦军,可是我们却长期地在这里停留不前。如今年成不好,出现饥荒,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山芋野菽,军中没有存粮。怀王收集国内的兵力单独交托给将军一人,国家的安危,决定于这次行动。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他不是国家的忠臣。”项羽就在军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出帐向军中下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怀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因畏惧而服从项羽,没有谁敢抵抗。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过河后,项羽下令把船全部沉入河底,把锅和煮食物的瓦器(炊具)全部砸破,把简陋的房屋全部烧毁,只带着三天的粮食,用这来向全体士兵表示一种坚决拼死战斗,绝不能后退的决心。楚军一到巨鹿,就立即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多次交战,截断秦军甬道,大败秦军,杀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在这个时候,楚兵在诸侯中是最强大的。各诸侯军前来解救巨鹿之围的有十多座营垒,没有谁敢派兵出击。楚军的战士们无不以一当十,楚军杀声震天,其他诸侯军见到这种情景没有不胆战心惊的。在打败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他们进入军营的门的时候,没有谁不是跪着用膝盖向前走的,没有谁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便成了诸侯联军的上将军,各诸侯都隶属于他。
16.思路解析:对联的基本特征是上下联字数相当、对仗、平仄相谐。回答本题要分析给出的一联,注意各句子成分的词性与内在的结构,合成词要注意其内在的组合特点。另外注意所选人物与故事要对应,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答案:示例(1)(楚霸王)鸿门设宴,纵刘失增,是非今难断
(2)(荆轲)刺秦王,倚柱一笑骂群臣,武阳惊魂
17.思路解析: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处注意后面的“他借用历史印证了文学”;第②处注意前面的“不露痕迹”;第③处注意后面的“读不懂司马迁”。
参考答案:①他借用文学写好了历史 ②高明得好像没有运用 ③那些人没读过司马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