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学设计
课题 §11~1 功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让学生经历了“抽象—归纳”、“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机械效率”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对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短时间内完成功的原理的探究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成三部分内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定义、单位、属性特点)和功的原理。功是初中物理重要概念之一,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理解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经历抽象出功的概念的过程。通过分析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中的实例了解机械功的物理意义。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体会对比法的应用,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概念;功的计算;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功的原理。
教学方法 归纳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自制刻度板、简单杠杆、动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设备、刻度板、重物、细绳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探究活动1: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个情景,人推拉箱子或人提物体发生了什么效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2:在人提物体的例子中,如果人提物体的重力增大,人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否发生变化?问题3:在人提物体的例子中,如果人提物体的高度增大,人对物体作用的效果是否发生变化?用之前所学的物理量都不足以描述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移动一段距离这一效果,因此,我们要引入新的物理量——功。 观察、思考、交流、学生回答: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效果是使物体改变了位置。交流、回答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理概念,实现对重、难点的第一次突破。
二、探究新知 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探究活动2:请同学们尝试分析以下情景中,人对物体的作用力是否做功?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搬而未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着小车在路面上前进在上述实际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抽象出物理模型,进一步分析没有力做功的另一种情况。问题1:推动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问题2:推力对物体是否做功?重力、支持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力对物体做功,因为推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推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所以推力对物体做功。物体在重力和支持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这两个力不做功。问题3:在推力的作用下,物体移动了距离 s1 后,撤去推力,物体又向前滑行距离 s2。在S2这段距离上,推力是否仍对物体做功?推力不做功,因为在s2这段距离中,没有推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是由于具有惯性,仍继续向前滑行,所以在s2这段距离中推力没有做功。二、功的计算问题1:在提物体的情景中,如果提物体的距离加倍,人做功的多少应该怎样变化?问题2:在提物体的情景中,如果提物体的重量加倍,人做功的多少应该怎样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1.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2.公式:W=Fs例题:起重机把8 000 N的物体匀速吊高20 m,求起重机钢丝绳对重物做功多少?三、功的原理问题1:要把一个物体运到高处,有哪些方法?问题2: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能省功吗? 问题3:以杠杆或滑轮为例,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需测量什么物理量进行比较?这些物理量是直接还是间接测量?如果是间接测量,需通过测量哪些物理量求出?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结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观察、思考、交流、回答总结思考、记录、回答思考、交流、回答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及情景设置,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确不做功的情况。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实现对重、难点的第二次突破。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明确功的计算方法,并及时进行巩固理解。实现对重、难点的第三次突破,为实验探究功的原理做情景铺垫。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和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让学生体会对比和间接测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再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机械功,实现对重、难点的第四次突破。
三、巩固 练习 1.在举重比赛时,一运动员在第一阶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把150 kg的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了3 s。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他在第一阶段内没有做功B.他在第二阶段内没有做功C.他在两个阶段内没有做功D.他在两个阶段内都做了功2.一个重1 000 N的物体在1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50 m,当推力撤去后,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又前进了25 m。求:(1)重力做了多少功?(2)推力作了多少功? 思考、练习
四、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计算:W=Fs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二、基本技能会通过测量力与距离间接测量对物体做的功。三、基本方法:间接测量法、对比法 小结 通过小结使本节课知识形成系统,再次梳理重点和难点。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4 动手动脑学物理1~4
板书设计 §11~1 功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功的计算1.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2.公式:W=Fs三、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