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课题 §9~3 大气压强
设计思想 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基本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由学生动手实验,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教师的引导,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有所了解。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作为讲述大气的一个物理性质,安排在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章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补充。本节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利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并了解大气压数值和测量方法,感受科学家的智慧;了解大气压的测量工具。后一部分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做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2.多媒体演示实验,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2.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3.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2.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空矿泉水瓶1个、带孔装水的矿泉水瓶1个、热水、广口瓶、棉花、熟鸡蛋、纸杯、水、纸片、多媒体课件和动画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提问:矿泉水瓶中的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会对瓶底产生压力和压强,但由于瓶底的支持力,水并不流出。若在瓶底扎一小孔,水会流出吗?教师演示实验:拧紧瓶盖水不流出,转向各个角度,也不流出;拧开瓶盖有水流出。提问:为什么会有水流出?小孔周围有什么?实验说明:我们周围存在大气压强。方向向各个方向。教师介绍大气层和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观察、思考、交流 通过学生观察惊奇的现象来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请同学来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并观看实验视频。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一个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一、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大气受到重力的作用。3.大气压的方向:向各个方向。二、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演示实验1:热水缩瓶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热水进瓶—空气受热膨胀从瓶内溢出—(盖上瓶盖—段时间)瓶内空气遇冷收缩—瓶内气压减小→p外>p内→ F外>F内 →瓶子收缩类似的实验,观看视频:铁盒收缩现象演示实验2:瓶吞蛋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棉花点燃→瓶内氧气减少→瓶内气压减小→p外>p内→ F外>F内→鸡蛋下落入瓶。演示实验3:杯水倒置实验 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到什么现象?分析:纸片不会掉下,大气压强将纸片和水托住。大气压强方向指向各个方向。三、大气压强的测量1.粗测大气压的实验复习求压强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间接测量大气压强。(1)实验器材:针管、橡皮帽、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2)实验器材:吸盘(微小)、玻璃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F大气=F,2.托里拆利实验播放托里拆利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测量原理。根据测量结果,学生动手计算大气压强的数值。1标准大气压=760 mm水银柱的压强=1.01×105 Pa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管子倾斜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发生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银长度增大但高度不变管子直径加粗,管中水银柱高度怎样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银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无关若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3.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气压计展示:空盒压强计和水银压强计4.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四、大气压的利用试试看:你能解释以下现象吗?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时,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一个针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察、交流、回答观察、思考、实验、总结观察、思考、交流观察、思考、合作、实验观察、思考、合作观察、思考、合作观察、思考、合作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 教师的“演示”实验深刻体会大气压的存在,并训练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应用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温故而知新,在巩固旧的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对实验原理了解的基础上,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更深刻。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素养。
三、巩固练习 1.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是( )A.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B.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C.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D.河堤的下段比上段要造得宽2.第一位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 )A.托里拆利 B.牛顿C.伽利略 D.焦耳3.大气由于受到______作用对浸在大气中的物体存在有压强,___________实验第一个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是___________的简称。大气和液体一样向_____方向都有压强。标准大气压是_____Pa, 相当于_______mm 水银柱的压强。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_____。 思考、练习
四、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1.大气压强:概念、产生原因、数值、利用2.测量——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二、基本技能会用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验现象。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实验法 思考、回答、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布置作业 课本:P38 动手动脑学物理1~5
板书设计 §9~3 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重力作用
3.大气压的方向:各个方向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大气压的存在!二、用大气压解释相关现象三、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四、大气压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