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练习四(二)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复习》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练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时学习目标 (1)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到它们的不同。 (2)复习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发现并总结计算周长和面积的一般方法。 (3)针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复习,进一步理解它们的不同。 (4)在探索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5)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周长和面积的实际问题。
2.课时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说一说、想一想、数一数、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设计,检验学习目标1、2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同桌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4、5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1、2、3、5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帮助学生复习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周长以及本学期学习的面积的内容。周长与面积是教材的难点也是重点,在初步介绍周长和面积的时候既要注重概念的内涵也要注重概念的外涵。在学生学习了求长正方形的特殊方法后更要注重理解和掌握求周长和面积的一般方法。本节课的安排是教材上没有的,但作为复习课它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前面初步认识的周长和面积作总结,又为今后周长和面积的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认识了周长,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下学期初步认识了面积,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周长和面积的感念,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将周长和面积的相混淆,而且周长和面积同时也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种情况安排了这样一节复习课,用以帮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总结它们一般的研究方法及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5.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周长和面积 (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一) 1、说一说: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还需要什么条件。 2、想一想:为什么长方形只需要长和宽两条边?正方形只需要知道一条边呢? 3、算一算:给出信息后的长、正方形周长和面积。 4、汇报计算结果并思考:周长和面积有哪些不同? 教师活动(一) 师展示图,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需要的条件。 引导总结发现: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3、教师给出数字信息。 4、根据学生发现进行板书设计。活动意图说明:复习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探究发现周长和面积的不同(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二) 说一说:含义、单位和计算方法具体不同在哪里? 周长单位是长度单位,面积是面积单位; 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做一做、算一算、数一数: 做一做:书第58页第1题。 (2)口算出下面几个图形的周长。 思考:计算过程中哪一点对于三个图形来说是相同的? (3)口算它的面积,说一说算式代表的意思。 (4)数一数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表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3、对比“算一算”和“数一数”总结发现:求一个图形的周长就是要把图形所有的边合起来。求一个图形的面积就是要数出图形面上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4、单位及换算。 (1)回忆: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进率是多少? 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它们之间进率又是多少?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一根跳绳长约2( ) 一间卧室的面积约22( ) 铅笔盒上的面积约70( ) 正方形的手帕面积约为400( ) (3)填一填,说一说你的换算过程。 7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50厘米=( )分米 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教师活动(二) 1、引导发现:单位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实际上源自于含义的不同。 2、引导探究 (1)师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计算。 (2)引导发现:沿正方形的边摆四个小正方形,可以摆四排,所以在它的面上可以摆4个4 平方厘米。 3、引导学生对比:发现计算周长和面积的本质。 4、引导总结: (1)整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2)单位选择时:先判断测量的对象是长度还是面积,再根据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3)引导总结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换算的一般方法。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发现周长和面积含义的不同;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探索发现并总结求周长和面积的一般方法。从不同角度区分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环节三:应用练习——探索拓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指向目标4、5)学生活动(三) 1、随堂小练 (1)下面问题算周长还是面积? 相框的四周装上一圈铝合金边框,需要多少长的铝合金? 学校操场正在施工,操场中间要铺草皮,要多 少草皮? 同学们值日时候打扫教室或包干区的大小是多少? 操场的四周已经挖好了一条下水沟,下水沟有多长? 说一说:你是如何判断的?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一边靠着墙,沿着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用20c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怎样围呢?请你试一试。(如何才能把所有的方法想全) 2、课堂小结: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 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去解决的问题,平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善于发现。教师活动(三) 1、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巩固,适时总结点拨。 练习(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说清楚哪个问题是关于周长的,哪个问题是关于面积的。 练习(2)引导发现篱笆的长度不是菜地的周长。 练习(3)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围出长正方形的方法。并引导使用表格法进行有序思考,发现: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直到围成正方形时的面积最大。 2、组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行梳理。 活动意图说明:练习巩固计算周长和面积的一般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一步理解和区分周长和面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6.作业与检测 (1)随堂小练(“环节三”中) (2)数学书P58—59:1、6、8、9题,完成在书上。 (3)数学名人故事:“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欧拉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要帮助爸爸放羊。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爸爸算了算,围这样一个羊圈,需要用110米长的篱笆,可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正当父亲感到为难的时候,小欧拉却向父亲说:“我能用10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比这个羊圈面积还大的羊圈。” 你知道欧拉是怎样解决爸爸的这个难题的?
7.板书设计 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复习 周长 面积 含义长方形周长图长方形面积图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计算方法把所有的边合起来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8.教后反思
《练习四(二)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复习》导学案
学习 内容 《练习四(二)》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复习
学习 目标 (1)复习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到它们的不同。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周长和面积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 资源 随堂记录
学习 过程 一、回顾旧知。 1、说一说: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还需要什么条件。 2、想一想:为什么长方形只需要长和宽两条边?正方形只需要知道一条边呢? 3、算一算:给出信息后的长、正方形周长和面积。 4、汇报计算结果并思考:周长和面积有哪些不同? 二、探索发现:周长与面积的不同之处。 1、说一说:具体不同在哪里? 2、做一做、算一算、数一数: (1)做一做:书第58页第1题。 (2)口算出下面几个图形的周长。 思考:计算过程中哪一点对于三个图形来说是相同的? (3)口算它的面积,说一说算式代表的意思。 (4)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表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3、对比“算一算”和“数一数”我的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及换算。 回忆: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进率是多少? 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它们之间进率又是多少?
作业 检测 数学书P58—59:1、6、8、9题,完成在书上 二、随堂小练 1、选择合适的单位 一根跳绳长约2( ) 一间卧室的面积约22( ) 铅笔盒上的面积约70( ) 正方形的手帕面积约为400( ) 2、填一填,说一说你的换算过程。 7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50厘米=( )分米 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下面问题算周长还是面积? (1)相框的四周装上一圈铝合金边框,需要多少长的铝合金? (2)学校操场正在施工,操场中间要铺草皮,要多少草皮? (3)同学们值日时候打扫教室或包干区的大小是多少? (4)操场的四周已经挖好了一条下水沟,下水沟有多长? 说一说:你是如何判断的?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一边靠着墙,沿着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用20c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怎样围呢?请你试一试。(如何才能把所有的方法想全) 【拓展阅读:数学名人故事】 欧拉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要帮助爸爸放羊。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爸爸算了算,围这样一个羊圈,需要用110米长的篱笆,可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正当父亲感到为难的时候,小欧拉却向父亲说:“我能用10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比这个羊圈面积还大的羊圈。” 你知道欧拉是怎样解决爸爸的这个难题的?
学后 反思 我认识( )和( )两个质量单位,我知道1千克=( )克。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