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4 21:2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惧惮(  )  粗拙(  )  掷(  ) 震悚( )
  chuāng( )疤 孤shuāng( ) ji椋)问 pī( ) 雳
2.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 集《 》,作者鲁迅,原名 。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
3.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摆成 、摊成 )一个“大”字, (挤、压)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烘、烤)得那么热。
4.根据具体语境,解释点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
(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
(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
5.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合作探究
6.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 哪些略写?哪些详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7.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8.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9.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当堂测试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几段文字,完成15—19题。(20分)
①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②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③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④“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⑤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10.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11.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12. 阿长为什么会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13. “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14.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疮疤(chuānɡ)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ɡ)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ó) 烦琐(suǒ) 陆玑(jī)
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
(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
张开 摆开 压 烤
B. 伸开 摆成 挤 烤
C. 张开 摊成 挤 烘
D. 伸开 摊成 压 烘
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合作探究
7.你认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
9.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10.你认为阿长对少年鲁迅有什么影响
拓展延伸
课文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想象 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请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短文。
当堂测试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 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 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12.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3.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
(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14.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15.请简要概括文 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16.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0.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惧惮(  )  粗拙(  )  掷(  ) 震悚( )
  chuāng( )疤 孤shuāng( ) ji椋)问 pī( ) 雳
  1.wān zhuōzhǒng 疮 孀 诘 霹 
2.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 集《 》,作者鲁迅,原名 。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
 2.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狂人日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摆成 、摊成 )一个“大”字, (挤、压)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烘、烤)得那么热。
3.(1)淡薄 消失 诘问 (2)伸开 摆成 挤 烤
4.根据具体语境,解释点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
(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
(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
4.(1)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2)惊慌急迫。 (3)非常思慕。
5.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5.(1)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合作探究
6.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 哪些略写?哪些详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6.写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说话切切查查、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后三件事详写;这三件事能突出中心,因为这三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有神秘莫测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童年作者的心,导致作者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这也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7.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7.淳朴、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
8.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8.从不大佩服——厌恶——憎恶——有新的敬意——怀念
9.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9.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位。课文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所以,这个题目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呢,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当堂测试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几段文字,完成15—19题。(20分)
①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②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③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④“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⑤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10.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10.我以为从阿长那里得到《山海经》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来问,也不好不说。
11.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1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我感到非常吃惊,震动,全身都震悚起来。) 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12. 阿长为什么会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12.她没有文化,根本不理解书名含义。突出了阿长热心善良,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
13. “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13.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给我买回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确实是有很大的神力。
14.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4.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震惊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疮疤(chuānɡ)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ɡ)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ó) 烦琐(suǒ) 陆玑(jī)
1.B 解析:“憎”应读:zēnɡ。
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
(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
2.(1)意——益 (2)则——测 (3)钟——种(4)玩——顽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3.C 解析:此处“全体”是“全身”的意思。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
张开 摆开 压 烤
B. 伸开 摆成 挤 烤
C. 张开 摊成 挤 烘
D. 伸开 摊成 压 烘
4.B
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5.B
合作探究
7.你认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她是一个真实的小人物。既有下层劳动妇女的粗俗,又愚昧得可怕;同时,她还有一颗真挚善良的心,对作者呵护有加。
8.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
8.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了更好的刻画阿长这个人物,表达主题(对阿长的敬意和怀念)。 9.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9.对阿长崇敬和怀念;作用是点明中心。
10.你认为阿长对少年鲁迅有什么影响
10.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发生了兴趣,乃至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道路。
拓展延伸
课文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想象 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请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短文。
11.略。想象合理即可。
当堂测试
(2017.广西中考)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题目。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 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 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12.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2.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②从容安排身后事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
13.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
(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13.(1)①“镌刻”原指雕刻。②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
14.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
14.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
15.请简要概括文 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15.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16.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16.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②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③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好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