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情境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2.运用圈点批注,品评本文对比与烘托的艺术手法。
3.传承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运用圈点批注,品评本文对比与烘托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一个深入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悲歌,这壮士便是荆轲。往刺秦王前,在易水辞别燕太子丹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声而歌。同学们都知道,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可他的故事却流传至今,他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将结识《战国策》中刻画的另一位不畏强权,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侠士,他便是唐雎。同学们能否将课文作为剧本,将故事表演出来呢?接下来,请大家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表演。
任务一:解析标题,了解背景
1.结识唐雎,释题意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第一个注释,解释题目的含义。
【生】浏览第一个注释,释题。
2.了解背景,入情境
【师】同学们弄懂了标题的字面含义,那么,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是如何完成使命的?他为什么能够完成使命?若想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3.走进故事,知背景
【师】展示PPT:背景资料简介。
【生】观看PPT,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任务二 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关注文言文的停顿,把握人物语气,准确流畅地诵读课文。
2.关注文言文的词法、句法现象。
3.有解决不了的疑难,做好标记,求助于老师。
4.初读课文,知文章义
【师】同学们,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在诵读中积累词句、在诵读中感悟情感。诵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情感。下面我们先来听课文录音,请同学们认真听读、在教材上做好标记。
5.扫清障碍,读课文
【师】展示PPT: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生】观看PPT,在课本上勾画标记注音和停顿。听读结束后,大声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6.再读课文,翻译课文
【师】通过初读,我们对故事已有了初步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借助书下注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将课文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师】在教室内巡视,适时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解答学生困惑。
【生】调动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储备,借助书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有翻译不通的地方先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向教师求助并做好笔记。
任务三 精读课文,聚焦人物
学会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1.跳读课文,找出故事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并判断出相应的的人物描写方法。
2.注意人物对话时的语气,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概括其性格特点。
3.跳读筛选,读出语感
【师】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个性鲜明。接下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唐雎和秦王的对话,用心练读,争取读出特定场合下人物的语气。
【生】跳读课文,反复品读唐雎和秦王的对话。
4.精读分析,概括性格
【师】回顾五种人物描写方法,并引导学生再说说本文主要是通过哪种方法刻画人物的。
【生】回答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再指出本文主要是通过哪种方法来描写刻画人物的。
【师】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概括人物性格。
【生】在教师指导下概括人物性格。
5.分析对话,说人物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接下来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课文是如何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师】播放PPT:对话描写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生】观看PPT,做好笔记。
【师】布置分角色朗读课文任务,提出要求:朗读尽可能声情并茂,符合人物特征。
【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课堂小结
安陵国生死存亡之际,唐雎临危受命。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他力挽狂澜,不辱使命。本文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于近乎通篇的对白中成功塑造了唐雎和秦王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任务四 研读课文,交流探讨
品评本文对比与烘托的艺术手法。
可以先罗列几个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供学生选择,当学生有了见解后,提醒学生一定要以文本为依托进行举例分析品评。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我们先来齐声朗读一遍课文。
我们上节课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通过分析对话描写了解了唐雎和秦王各自的性格特点。那么,本文除了运用对话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接下来,就让我们去文中一探究竟。
【师】文中有三个人物形象——安陵君、唐雎和秦王,其中中心人物是唐雎,另外两个人物塑造是为了凸显中心人物的。有的是陪衬人物,有的是反面人物。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关键性词句,分析一下课文是如何借助对比和烘托来刻画人物的。最好是在你找到的关键语句旁将你的思考和结论写下来,做好批注。
【生】默读课文,按教师要求圈点勾画,做好批注后,班内交流。
预设1:秦王和唐雎两个人物构成鲜明的对比。
解决方案:只能回答出一方面的对比,不能发现烘托手法的运用。对比手法也无法结合文本做出分析。在指导的过程中,提示学生,结论应是从分析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得出的。比如:唐雎的“布衣之怒”“士之怒”和秦王的“天子之怒”的对垒;在易地问题上,秦王的无理狡辩和唐雎的据理抗争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对比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对比来突出哪个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争取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预设2:秦王是反面人物,他的性格与唐雎形成了鲜明对比;安陵君是陪衬人物,他的出场可以烘托出唐雎坚定的信念。
解决方案:这类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他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提炼关键信息,有整合信息的意识,但是分析上还能提升。
如:秦王是反面人物,他粗暴蛮横的性格和唐雎的不卑不亢形成了鲜明对比;安陵君是陪衬人物,他对土地的坚守可以烘托唐雎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
预设3:秦王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与唐雎的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个性对比鲜明,同时秦王由先前的“怫然怒”到后来的“长跪而谢”自身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前倨后恭的丑态跃然纸上。安陵君对国土的坚守烘托了唐雎鲜明的立场,而唐雎罗列三刺客更是很好地烘托出他血拼到底的气概。
解决方案:不要求学生一步达到这个水平。
【师】同学们的见解都很独到,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本文对比与烘托的艺术手法运用的巧妙之处。
举例分析,辨手法
【师】展示PPT:对比与烘托
【生】观看PPT,做好笔记,掌握对比与烘托的艺术表现手法。
任务五 联系实际,传承精神
传承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一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出本文传达出的为国家利益勇于斗争的精神,另一方面结合古今中外的爱国志士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
【师】此次出使秦国,唐雎作为一个使臣可谓是不辱使命。面对骄横的秦王,安陵小国的唐雎不卑不亢,最终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生】大声朗读课文,质疑思辨,分享交流。
【师】听取学生想法,适时点拨。
【师】没错,对祖国的爱激励着他不畏强权,敢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下定为了国家利益斗争到底的决心,哪怕是献出宝贵的生命。古往今来,有很多爱国之士,他们都可以为了国家利益而抛弃一切,他们都是课文中所说的“士”。他们出自各行各业,他们都怀有满腔爱国情。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又该如何正确传承这种爱国精神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一段视频。
怀古辨今 悟精神
【师】展示PPT:传承爱国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生】观看PPT,做好笔记,接受爱国思想教育。
课堂小结
唐雎身为弱国小臣,只身出使强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凭借的是他过人的胆气与才略,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生命感。他那不畏强暴、敢于为国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利用网络查阅搜集历史上那些爱国外交使臣的故事,学习他们的说话技巧,感悟他们独立的人格和神圣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