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
气体、固体和液体
第8课时 《气体、固体和液体》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能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掌握本单元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及它们在相关知识点的运用。 3.能掌握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能分析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能了解液体微观结构、宏观性质及其浸润、毛细现象
【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
目标1:能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任务:请以小组为单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建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目标2:掌握本单元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及它们在相关知识点的运用。 任务:请同学们说一说本章学习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思想和方法,并说明在学习哪个知识点的时候用到了该方法?
目标3:能掌握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任务:完成下面的例题归纳计算气体压强的方法 【例1】 如图所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1=25.0 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l2=25.0 cm 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 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 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 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知识归纳】 目标4:能分析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任务:完成下面的例题归纳解决气体压强图像问题的注意事项 【例题2】如图所示,1、2、3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p—V图中的三个状态。该理想气体由状态1经过程1→2→3到达状态3,其中2→3之间图线为双曲线。已知状态1的参量为p1=1.0×105Pa,V1=2L,T1=200K。 (1)若状态2的压强p2=4.0×105 Pa,则温度T2是多少? (2)若状态3的体积V3=6 L,则压强p3是多少?
【知识归纳】 目标5:能了解液体微观结构、宏观性质及其浸润、毛细现象 任务:完成下面的例题归纳浸润与不浸润与什么因素有关 【例3】 (多选)同一种液体,滴在固体A的表面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当把毛细管B插入这种液体时,液面又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若A固体和B毛细管都很干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固体和B管可能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 B.A固体和B管一定不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 C.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小些 D. 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大些 【知识归纳】
【学习总结】
请结合下列问题梳理你在本课时的收获 1.本单元有哪些高频考点? 2.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科学方法?
2复习课
气体、固体和液体
第8课时 《气体、固体和液体》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能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掌握本单元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及它们在相关知识点的运用 3.能掌握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能分析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能了解液体微观结构、宏观性质及其浸润、毛细现象
【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
目标1:能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任务:请以小组为单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建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参考答案]
目标2:掌握本单元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及它们在相关知识点的运用。 任务:请同学们说一说本章学习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思想和方法,并说明在学习哪个知识点的时候用到了该方法? 【参考答案】 理想模型——获取气体实验定律的过程 统计法——理解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图像法——P-V图像、P-T图像、V-T图像 控制变量法——理想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
目标3:能掌握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任务:完成下面的例题归纳计算气体压强的方法 【例1】 如图所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1=25.0 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l2=25.0 cm 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 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 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 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解析】 以cmHg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1=p0+l2 ① 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1, 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1l′1 ② 如图,设活塞下推距离为Δl, 则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长度为 l′3=l3+l1-l′1-Δl ③ 设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2,则 p′2=p′1-l2 ④ 由玻意耳定律得p0l3=p′2l′3 ⑤ 由①至⑤式及题给数据解得Δl=15.0 cm。 【知识归纳】 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是应用气体实验定律的基础,大致可分为液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和固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 平衡时液体封闭气体压强计算:液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的典型问题是水银柱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取等压面法:即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液面处压强相等,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由两侧压强相等列方程求解压强。 如图中,C、D在同一液面处,两点压强相等,所以封闭气体的压强p=p0+ρgh(其中h为液面间的竖直高度差,不一定是液柱的长度)。 (2)参考液片法:通常是在液体的最低点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进而求得封闭气体的压强。 如图所示,设U形管的横截面积为S,在其最低处取一液片R,由其两侧受力平衡可知: pS+ρgh0S=p0S+ρgh0S+ρghS 即得p=p0+ρgh 2.平衡时固体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固体封闭气体压强计算的典型问题是汽缸和活塞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通常选活塞或汽缸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求封闭气体的压强。 3.容器加速运动时,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当容器加速运动时,通常选与气体相关联的液体柱、固体等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再根据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可求得封闭气体的压强。
目标4:能分析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任务:完成下面的例题归纳解决气体压强图像问题的注意事项 【例题2】如图所示,1、2、3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p—V图中的三个状态。该理想气体由状态1经过程1→2→3到达状态3,其中2→3之间图线为双曲线。已知状态1的参量为p1=1.0×105Pa,V1=2L,T1=200K。 (1)若状态2的压强p2=4.0×105 Pa,则温度T2是多少? (2)若状态3的体积V3=6 L,则压强p3是多少? 【解析】(1)1→2是等容变化 由查理定律得=, 解得T2=T1=800 K。 (2)2→3是等温变化 由玻意耳定律得p2V2=p3V3 解得p3==×105 Pa。 【知识归纳】 解决图像问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看清坐标轴,理解图像的意义:图像上的一个点表示一定质量气体的一个平衡状态,它对应着三个状态参量;图像上的一条直线或曲线表示一定质量气体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 (2)观察图像,弄清图像中各量的变化情况,看是否属于特殊变化过程,如等温变化、等容变化或等压变化。 (3)若不是特殊过程,可在坐标系中作特殊变化的图像(如等温线、等容线或等压线)实现两个状态的比较。 (4)涉及微观量的考查时,要注意各宏观量和相应微观量的对应关系。
目标5:能了解液体微观结构、宏观性质及其浸润、毛细现象 任务:完成下面的例题归纳浸润与不浸润与什么因素有关 【例3】 (多选)同一种液体,滴在固体A的表面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当把毛细管B插入这种液体时,液面又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若A固体和B毛细管都很干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固体和B管可能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 B.A固体和B管一定不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 C.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小些 D. 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大些 BC [由所给现象知,该液体对A不浸润,对毛细管B浸润,A错误,B正确;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小,C正确,D错误。] 【知识归纳】 浸润、不浸润现象和液体、固体都有关系,与附着层的分子分布有关。
【学习总结】
请结合下列问题梳理你在本课时的收获 本单元有哪些高频考点? [参考答案] (1)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2)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及计算 (3)气体实验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4)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5)变质量气体问题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科学方法? [参考答案] 1.理想模型 2.统计法 3.图像法 4.控制变量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