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课 唐诗三首
一、基础与巩固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风怒号( ) 沉塘坳( ) 布衾( ) 突兀( )
辗冰辙( ) 口称敕( ) 叱牛( ) 纱绫( )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1)高者挂罥长林梢( )
(2)秋天漠漠向昏黑( )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5)伐薪烧炭南山中( )
(6)卖炭得钱何所营( )
(7)回车叱牛牵向北( )
(8)宫使驱将惜不得( )
3 .补充句子
(
________
)(1)翩翩两骑来是谁? 。
(2)夜来城外一尺雪, 。
(3)半匹红纱一丈绫, 。
(4) ,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 !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 ,
”
。
________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
, 。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
的两句诗是: , !
(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 。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4 .对《石壕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通过作者的内心独白,直接抒情。
B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县吏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凄苦、可怜。
C .本诗中,作者在思想上是矛盾的,他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巨大灾难深感悲通。
D .“独与老翁别”含蓄的写出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 无人,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 .诗中形象反映“吏”与“妇” 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
6 .结尾“独与老翁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
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 句句押韵, “ 号” 、“茅” 、“郊” 、“梢” 、“坳”五个开口呼的
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B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 风咆哮。 一个“怒”字, 把秋风拟人化, 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 面且富有浓烈的感
彩。
C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
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心情。
D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
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
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 .第三段中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 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
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
9 .从修辞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10 .选出下列对《卖炭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 )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羹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
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只雪, 晓驾炭车辗冰撤, 牛困人饥
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 .透过对卖炭翁的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能看出他的苍老,也可见
其生活的艰辛。
B .诗人用“ 回”“ 叱”“牵”等一连串动作,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C .卖炭所得是老翁生活的依凭,但“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之时他并未感到惋惜。
D .这首诗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控诉和对人民的深切同
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1 .请赏析诗歌中加点的“翩翩”二字的表达效果。
12 .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 第 24 课 唐诗三首
一、基础与巩固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风怒号( ) 沉塘坳( ) 布衾( ) 突兀( )
辗冰辙( ) 口称敕( ) 叱牛( ) 纱绫( )
【答案】 háo ào qīn wù ni n chì chì líng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特别是易错字的读音和多音字。注意“号”“衾”“辗”等易错读音。
2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1)高者挂罥长林梢( )
(2)秋天漠漠向昏黑( )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5)伐薪烧炭南山中( )
(6)卖炭得钱何所营( )
(7)回车叱牛牵向北( )
(8)宫使驱将惜不得( )
【答案】 挂结 接近 遮盖 高耸的样子 木柴 谋求、需求 吆喝 吝惜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 一定要先翻译句子, 知道句意然 后再解释词语, 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
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突兀:高耸的样子。
3 .补充句子
(1)翩翩两骑来是谁? 。
(2)夜来城外一尺雪, 。
(3)半匹红纱一丈绫, 。
(4) ,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 !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 ,
”
。
________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
, 。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
的两句诗是: , !
(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 。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 , 。
【答案】黄衣使者白衫儿 晓驾炭车辗冰辙 系向牛头充炭直 俄顷风定云墨色
长夜沾湿何由彻 娇儿恶卧踏里裂
心忧炭贱愿天寒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可怜身上衣正单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 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 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
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写完之后, 要重新读一下诗句, 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
二、阅读理解
4 .对《石壕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通过作者的内心独白,直接抒情。
B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县吏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凄苦、可怜。
C .本诗中,作者在思想上是矛盾的,他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巨大灾难深感悲通。
D .“独与老翁别”含蓄的写出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答案】A
【详解】考查诗歌赏析。
A. “通过作者的内心独白,直接抒情”有误,作者通过客观叙事与描写,交代了自己的所见
所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批判之意。
故选 A。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 无人,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 .诗中形象反映“吏”与“妇” 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
6 .结尾“独与老翁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5.吏呼一何怒
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妇啼一何苦
6.含蓄写出了诗人的感受, 表达了他对这灾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由“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可知这的含义为“官吏生气地大喊一声,农妇悲苦的哭
泣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官吏想要抓到壮丁, 而农妇家中没有壮丁, 而心中因为自己的家中的
儿子已经死于战争,心中悲伤难耐,所以说这里体现的是农妇和官吏的矛盾。
6.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可知这里含义为“夜深了,声音阻隔,就像是听到了哭泣的声 音 ”,故而我们可以由此得知这户人家的农妇已经被官兵抓去, 天明的时候只能够和家中唯一
的一个人告别了。所以说,体现的是诗人心中那种对于困难群众的同情。
7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
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 句句押韵, “ 号” 、“茅” 、“郊” 、“梢” 、“坳”五个开口呼的
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B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 风咆哮。 一个“怒”字, 把秋风拟人化, 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 面且富有浓烈的感
彩。
C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
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心情。
D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
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
【答案】C
【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表达诗人的无奈之情,并不是“愤懑心情”。
故选 C。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
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 .第三段中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 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
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
9 .从修辞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答案】8. 暗淡愁惨(或悲凉,悲哀,凄凉) 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9.比喻,把又冷又硬的被子比作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子的破旧、硬和冷,表现
出诗人生活的窘迫(生活十分凄苦)。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8.考查赏析诗句。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意为: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 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这两句明则写景, 暗含抒情。写景, 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天气的变 化。同时, 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而密 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 已在预料之中, 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作铺垫。据
此可作答。
9.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意思是:布被盖了多年,像铁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 睡相不好, 把被里蹬破了。“冷似铁 ”把使用多年的旧被比作冰冷的铁块, 写出了被子的又冷 又硬, 完全不能御寒, 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御寒的被子都又冷又破, 可见了诗人家中是 多么贫困、窘迫。这个句子还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又贫又屋破又大雨, 以致“长夜沾湿何
由彻”,作者一家因此处境凄苦。
10 .选出下列对《卖炭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 )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羹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 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只雪, 晓驾炭车辗冰撤, 牛困人饥
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 .透过对卖炭翁的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能看出他的苍老,也可见
其生活的艰辛。
B .诗人用“ 回”“ 叱”“牵”等一连串动作,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C .卖炭所得是老翁生活的依凭,但“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之时他并未感到惋惜。
D .这首诗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控诉和对人民的深切同
情。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有误, “宫使驱将 ”之时卖炭翁不是并未感到惋惜, “惜不得 ”意思是吝惜不得, 由不得他
惋惜,炭是被宫使强行拉走的;
故选 C。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1 .请赏析诗歌中加点的“翩翩”二字的表达效果。
12 .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的
【答案】11. “翩翩 ”二字写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 与卖炭翁生活操劳
的凄惨形成鲜明的对比。 12.作者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揭露了“宫市 ”的本质,
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进而表达对
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 1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
“翩翩 ”有轻快潇洒的意思, 这里用来形容宫使得意忘形、目中无人的嘴脸, 刻画出他们横冲
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有明显的讽刺意味。结合“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 ”,宫使的形象与日夜操劳困苦不堪的卖炭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此深化主题, 揭露唐代
“宫市”的罪恶,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鉴赏。解答该类题目, 应把握诗歌意象, 在此基础上, 整合、概括诗
人情感。
本诗开头四句, 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 ”,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 程。“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 写出劳动的艰辛。接着以 设问的形式, 写出已经如此辛苦的劳动者的“身上衣裳口中食 ”,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 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 写 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 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 痛苦。接下来的四句诗, 写出了卖炭翁一大早就赶着牛车沿着那结了冰的车道向集市赶去, 到 集市时人饿了,拉车的牛也累了,由于集市还未开门,他不得不在门外的泥地中休息一会儿。 给人一种炭即将被卖出的希望。而“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一句,以含有讽刺、 挖苦的口吻, 揭露了这两员宫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 向北 ”,太监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 口称皇帝的命令, 不由分说, 强行扭转车头, 驱赶着
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
直 ”,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 实际等于强行掠夺, 这就揭露了唐代“宫 市 ”的罪恶, 讽刺了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诗人通过描写卖炭翁辛苦烧炭却被夺走千余 斤炭的悲惨遭遇, 以及卖炭翁和宫使形象的对比刻画, 深刻地揭露了“宫市 ”的本质, 讽刺了 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 借对宫使的挖苦、讽刺, 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
鞭挞与抨击,进而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