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21 10:0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马说》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马说》,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本课教学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而这篇文言文的妙在构思上的特点是以喻为论,托物寄意,针砭时弊。通篇说马,通篇喻人,说的是马,点的是人才问题,思考深刻,寓意深致,文气矫健,以小见大。学习这篇文言文,可以使学生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叙事、议论艺术,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会,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据此,我结合文本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
读出文章不平之气;
通过朗诵,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难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二、说教法这篇文言文,全文几乎始终通过形象的描述来表现千里马的遭遇,摆出活生生的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短短的15个字,寓意深远,小中见大,表现了一个延绵千古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已朗读为突破口,以译读积累为基石,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为桥梁,已深入理解课文为核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文韵,在译读中感知文韵,在译读中理解文意,在品析文字中把握文章思想。三、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据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四、说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个善于相马的人是谁吗?(伯乐)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今天我们就走进韩愈的《马说》。
怎么让学生最快地走进这篇文言文?我开门见山,用“古代善于相马的人”引出话题,用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可密切了 作为过渡语,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第一、二两句来回答,即使学生对作者阐述的“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有了初步印象,用令其快速地走入文本。
接着,我让学生代表来介绍作者韩愈,给予发言的学生肯定与鼓励,并由此引导学生善用课内外资料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这样轻松自然的对话氛围中,我进一步鼓励学生,学习文言文,从朗读开始。2、整体感知
(1)因声求气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全篇课文两遍,把遇到的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2学生代表泛读课文
要求:注意听,字音读对了吗?停顿对了吗?
3师生合作正音,讨论文句停顿。
4教师示范朗读
明确:学习文言文,通过朗读,去感受文章的气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悟。”据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自由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听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示范朗读,纠正自己的不正确朗读。这种不同层次上的“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快速的融入课堂,也真正的走入文本,为下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学文言文,通过朗读,去感受文章的气韵。”(2)因文解字
1 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
要求:利用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标注出疑难字词句。
2. 师生合作释疑,讨论辨析“骈、是、食、策、之”等文言词义
明确:学文言文,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文言文翻译正是考察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3)因言寻意
1.思考:文章短短151个字,有一个字频繁出现,饱含了作者的感情。是哪一个字?
明确:“不”字
2.学生依次读出11个含有“不”的文句,教师板书。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这11个字句的感情。他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师生合作,讨论作者寄予“伯乐、千里马、饲马者”三者的不同形象与不同感情,教师板书。
明确:学文言文,通过品析文字,把握文章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课堂小结
学文言文,一定要走进文本里。我相信,掌握这三种方法,“因声求气,因文解字,因言寻意,”同学们也都是学习文言文的千里马。课堂小结必不可少,如同豹尾,须收束有力。用总结性的语言,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学习观,再次强调所有文章习读的基础,一定是要走进文本。五、说板书设计盼 伯乐 不常有 识才重才
惜 千里马 不以千里称 怀才不遇
不饱、不足、不外见
不可得
讽 饲马者 不知其能
不以、不能、不能 愚昧无知
不知马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清晰思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该板书书写红白笔相称,突出体现了文中的11个“不”字句,突出了作者对伯乐,千里马,饲马者三人的形象和感情,文章脉络清晰可感,文章主旨一目了然,层次分明。六、说作业设计1.背诵全文
2 默写全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一堂语文课结束后,学生如何巩固所学 ,如何学以致用,这就是作业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