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品读古典诗词
感受诗词魅力
----统编版初中七--九年级教材课 内古诗词40首及课外拓展阅读
【目标导学】
1,诵读积累
2,品悟得法
3,实践促学
4,提升素养
初中语文统编版按主题分类汇总授课及习题训练
----语文课标2022年版初中阶段古诗词曲40篇
设计思路
1,文学常识 2,词义句意
3,诗句鉴赏 4,主旨归纳
5,习题集训 6,课外拓展
主题:怀才不遇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2《使至塞上》--王维
3《赤壁》--杜牧
4《行路难(其一)》--李白
5《渔家傲》--李清照
主题:怀才不遇
第二辑
《渔家傲》--李清照
《行路难(其一)》--李白
读诗识字(标注为易错字)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文学常识】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重点词意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诗句·译文·赏析品读
【品读鉴赏】
原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译文: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银河流转,就像无数船只破浪前进。
内容:前两句运用想象,写词人梦中所见景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原句: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译文: 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要回到哪里去。
内容: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片。
炼字:“归”,回到,好似词人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历经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
原句: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译文:我回答说,路途遥远天色已晚,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却毫无用处。
内容:下片前两句写词人回告天帝。
炼字:“嗟”,慨叹,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谩”,空,生动地写出词人的苦闷:学习写作,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什么用?
含义:下片第二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无法有所作为;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毫无用处。
原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大风正起,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海上仙山去吧!
内容:后三句写词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并非消极的游仙思想,而是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手法: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来写自己的腾飞之志。
【主旨概括】
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和向往。该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习题练:
1,这首词在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请写出词人描绘的具体梦境。
词人在梦中横渡天河,回到天帝的居所,天帝情意恳切地问她:归宿何处?她向天帝诉说了自己面临的“路长”与“日暮”的苦闷:即便诗句为人称道,也是空无用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词写梦境,从“仿佛梦魂归帝所……学诗谩有惊人句”这几句,可以看出在海天迷蒙中,词人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与天帝问答,向天帝诉说自己的苦闷。
习题练: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是:大风正起,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海上仙山去吧。词人为什么要去海上仙山?是因为词人虽有才华和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几句体现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习题练: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一开头即写梦中所见景象,借云、雾、星河、帆等意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的境界。
B. “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作者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天帝生活的境界。
C. “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词人的腾飞之志。
D. 词的下片从侧面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项中“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这一论断无中生有。词人只是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过程,并未阐述自己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这一结果。同时,回答天帝的问话是直抒胸臆,不是“侧面感叹”。
习题练:
4“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舞”字妙在何处?
舞,是飞舞的意思。该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上刮起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情景,进而间接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赏析。“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是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由于船在舞,所以觉得星河在转,“转”“舞”二字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方法再巩固:炼字赏析步骤】
1,把握词性,关注意义,一般首先解释该词的本义,然后解释在句子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辨析手法,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果有),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
3,挖掘感情,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公式:词义+景象+手法+情感】
读诗识字(标注为易错字)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文学常识】
行路难,乐府古题。作者是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重点词意
(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5)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
(6)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过。
诗句·译文·赏析品读
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赏析:用夸张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通过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悲苦。
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译文:我停下酒杯扔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赏析: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译文: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风雪早已封山。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的艰难),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仕途的艰险,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悲慨和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译文: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周文王;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赏析:运用典故,借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故事,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强烈愿望,在悲愤中充满豪迈,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译文: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处何方?
赏析:四个短句,简短有力,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进退两难,不愿放弃理想的矛盾心理。
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起高高的帆,横渡沧海!
赏析:用典,借用南朝宗悫的“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诗人坚定信心,重新鼓起勇气,展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人生态度。
主旨概括
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了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情,在悲愤中充满豪迈,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习题练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心态,又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
B. “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张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C. “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D. 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2.为什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被人们广为流传?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终会有实现的时候。(意近即可)
【提示诗句流传:往往从诗句对人的启发谈】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路难》是一首古体诗。“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B. “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对乘舟垂钓的悠闲生活的向往。
D. 最后两句中“破”“挂”两个动词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课外拓展诗词训练
【再次走近李白】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jū)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kuí),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词句注释
(1)"大道";人间大路如同青天一样开阔,但我却偏偏找不到出路。
(2)社中儿:社是古代基层的行政单位,二十五家为一社。此处泛指里巷。社中儿是指市井小人。赤鸡白狗:指当时斗鸡走狗之类的赌博活动。梨栗:赌注筹码,此代指蝇头小利。
(3)弹剑作歌:《史记·孟尝君列传》记: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强剑作歌埋怨自己的生活不如意:"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后因以"强剑"或"强铗"喻生活困窘,求助于人。曳裾王门:《汉书·邹阳传》:饰隔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曳裾,牵起衣服的前襟。这一种卑躬屈人的样子。不称意:不如意。这两句是说干谒权贵仰食于人是很痛苦的。
(4)笑韩信:《史记·韩信传》记:韩信是淮阴人。准阴市市井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苦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剌我。不能死,出我胯下"。韩信竟蒲伏出其胯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准阴在今江苏,市井,古代群聚买卖之所。
(5)忌贾生:《史记·屈原贾谊列传》记:天子欲使贾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专欲擅权,纷乱诸学"。于是天子后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为长沙王太傅。
(6)燕家重郭隗:《史记·燕召公世家》:燕昭王告诉郭隗欲致士兴国。郭隗让他从自己开始。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事之。此后乐毅、邹衍、剧辛皆来,士争趋赵。拥彗:拿着扫帚在人前扫地引路,以示对人的尊重。此事参见前陈子昂《燕昭王》注、折节:屈己下人。
(7)输肝剖胆:献出肝胆,喻竭诚尽力。效英才:以英才相报效。
(8)黄金台:见前陈子昂《燕昭王》注。这两句意思是燕昭王已死,今日无人仿效也。.
1.首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与《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用徒步上青天作比喻极言蜀道艰难,使人直接想到山川的惊险;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却以青天形容大道宽阔,易于行路,然而“我独不得出”,却又隐含着无限的感慨,既开启了下文,又发人深思。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2.如何理解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两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篇末两句具体指出诗人要离开长安,以图他日东山再起,表现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情怀。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
3,根据本诗推测,诗人当时在京城的心情、境遇如何?请用文中的三个字回答。
不称情
4,“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被重用,仕途艰难的苦闷、愤慨和呐喊。
解析:联系写作背景和内容来理解,李白在进京后未被重用,屡遭排挤,心中自是不平。
5“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这两句诗借用韩信、贾谊的典故,意在表明什么?
写诗人在长安时,社会上一般的人对他的嘲笑和轻视,以及当权者对他的嫉妒和打击,这两句意在表明诗人的不得志。
解析:了解典故的由来是答题的基础。
【方法指导:典故答题格式及作用】
答题格式:诗中用了……典故,借助……表达了诗人……的感情。首先说用文中引用了的典故,点明典故出处。其次简要说明典故的作用。最后分析运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用典的作用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2、抒情明志、表明心迹
a、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b、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去取和追求
c、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3、引发思考、添彩之笔
4、简介精炼、内涵丰富
6“行路难,归去来!”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既然朝廷上下都不看重,都排斥诗人,那么诗人只有拂袖而去,离开京城了。这句话既是沉重的叹息,更是愤怒的抗议。
解析: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联系写作背景,体味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感慨李白:虽风袭雨淋,仍待阳光】
生活多磨难,坦然面对成与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