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篇《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夜雨寄北》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思乡怀人篇《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夜雨寄北》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15: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品读古典诗词
感受诗词魅力
----统编版初中七--九年级教材课 内古诗词40首及课外拓展阅读
【目标导学】
1,诵读积累
2,品悟得法
3,实践促学
4,提升素养
初中语文统编版按主题分类汇总授课及习题训练
----语文课标2022年版初中阶段古诗词曲40篇
设计思路
1,文学常识 2,词义句意
3,诗句鉴赏 4,主旨归纳
5,习题集训 6,课外拓展
主题:思乡怀人
1《次北固山下》--王湾
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夜雨寄北》--李商隐
4《黄鹤楼》--崔颢
5《水调歌头》--苏轼
主题:思想怀人
第一辑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夜雨寄北》--李商隐
读诗识字(标注为易错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文学常识】
本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写作背景】
王湾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驶,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纳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即使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阔大的境界实际上也不失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审美范型。
重点词意
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行客前进的路。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⑷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⑹入:到。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诗句·译文·赏析品读
【品读鉴赏】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译文: 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内容:首联以对偶点题,先写“客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后写“行舟”,点明远离故乡,暗寓思乡之情。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译文: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内容: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给人以积极进取的感觉。
炼字:“平”“阔”“正”“悬”四字用得极妙。“潮平”,两岸才显得开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为下文“江春”一语做铺垫。 “阔”描绘了两岸景色的一望无际,“悬”写出了风顺而和,船帆高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译文: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内容:颈联写景,同时点明时令。
赏析: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写出了海日升起、春天来到的景象,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哲理:蕴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新旧交替、时序变迁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内容:尾联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全诗的主旨句。
赏析: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用“雁足传书”的典故,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旨概括】
全诗描绘了冬末春初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江上景色,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习题练:
1,赏析《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
示例一: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示例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蕴含着新旧事物交替、新事物总是无限美好的生活哲理。
2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首联也是对仗的。
B. 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而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 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3.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抓景物特征】
答:“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这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4分)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给人以积极进取的感觉。
读诗识字(标注为易错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元散曲,为元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这首《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恨的元曲——《天净沙·秋思》。
重点词意
(1)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2)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4)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5)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6)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7)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诗句·译文·赏析品读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译文: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内容:前三句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
炼字:“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渲染了悲凉氛围,烘托了人物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内容:最后两句情景交融,点明主旨。
赏析:“夕阳西下”点明时间,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了游子浪迹天涯时的孤独、悲伤之情。
主旨概括
本曲通过描写作者在路途所见深秋晚景,抒发了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习题练
1,下列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 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用温暖的景象,衬托出游子飘零孤独之感,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特殊手法。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A.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游子浪迹天涯时的孤独、悲伤之情。A项,表达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念亲人的矛盾、复杂感情;B项,抒发思乡之情;C项,表达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与思乡念亲无关;D项,表达在战乱中,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之情。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用小桥、流水、人家温馨恬静的景象衬托游子的孤独寂寞,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答: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应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去分析,“夕阳西下”点明了当时的特定时间,同时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表现了游子浪迹天涯时的孤独、悲伤之情。【景物描写的作用】
5. 本曲与《渔家傲·秋思》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抓住诗歌的关键句有利于把握诗歌主旨。《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表明了游子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则表明词人戍守边塞,功业难成、有家难回的愁绪。
读诗识字(标注为易错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文学常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他与诗人杜牧并称“小李杜”。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重点词意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4)何当:什么时候。
(5)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6)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7)却话:回头说,追述。
诗句·译文·赏析品读
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译文: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还没有确定回来的时间;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内容:一问一答,将“归期”的希望和“未有期”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滞留异乡、归期未卜的急切和愁苦之情。
炼字:“涨”字用得妙,既写出了巴山的秋雨注满池塘的景象,又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
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我何时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内容: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
赏析:通过想象,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凄凉和对团聚的期盼。
主旨概括
诗人描写了巴山夜雨,用丰富的想象,表达了羁旅时的无奈孤独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对团聚的期盼。
习题练: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绝句。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出了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问一答,语言简括。
C. 《夜雨寄北》第三句写出了自己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
D. 《夜雨寄北》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
习题练: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的画面。
答: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解析】 本题考查描绘画面。应在直译的基础上加入生动的描写。
习题练:
3. 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的妙处。
答:诗人通过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反衬自己独在巴山的愁苦,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感和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这两句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秉烛夜谈的欢乐场景,更显示出诗人此时的孤独愁苦和对亲人团聚的渴盼。
【品悟思乡怀人诗】
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A、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B、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C、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鸿雁:音信、消息、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课外拓展诗词训练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作品注释
(1)除夜:除夕之夜。(2)转:变得。
(3)凄然:凄凉悲伤。
(4)霜鬓:白色的鬓发。
(5)明朝(zhao):明天。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习题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答:“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3“故土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土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 简要分析。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土,却言故土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联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写法)
乡情,思亲,永远剪不断的情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