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近代经济 专题训练(十一)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近代经济 专题训练(十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1 09: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十一)
1.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
2.(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
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
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3.“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反映了
A.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C.民族资本家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的主要意图是
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C.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D.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7.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滑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澈烈 D.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控制
8.《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9.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条例、法规等达80多项,包括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政策、筹办国货展览会和组织参加外国博览会等。以上材料不能够反映北京政府
A.努力扩充官僚资本 B.重视振兴民族经济 C.优化经济投资环境 D.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10.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
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
业在20世纪20年代由“黄金时期”转为萧条的原因之一是(  )
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 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
11.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 824 000 270 717
1920年 1 759 500 620 000 557 622
A.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B.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C.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D.促使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
12.某中学生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他在论述大批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时,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大量爱国人士迫于战争需要呼吁东部工厂内迁 
③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  ④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13.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4 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4.“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B.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C.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D.迎合了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15.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际大事 B.服务大众娱乐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16.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不断出现 D.西方文化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17.据史料记载,1909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至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上述材料反映出
A.民国初年婚礼仪式日趋简化 B.主张婚姻自由的思想开始出现
C.人们婚俗观念已受西方影响 D.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男女平等
18.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8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
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
A.信息速递功能 B.娱乐教化价值 C.政府喉舌功能 D.商业广告价值
19.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西文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D.婚姻观念中和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