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第12课《诗经》二首(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4 22:5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
第 12 课 《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女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
生活。
2、初步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重点)
4、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难点)
作者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 又称 《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
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 ”三部分, 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 其中的雅大部 分是贵族的宫廷音乐, 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
手法是赋、比、兴。其中赋直陈其事;比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写作背景
《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多次提到这个名 称,如“《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诵: 《诗》三 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司 马迁用的也是这个名称, 如“《诗》三百篇,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史记·太史 公自序》)。后来改称《诗经》, 是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
的缘故。
课文主题
《 关雎》是一 首优秀 的 爱 情诗,描 写 了一位 青年执着地 追 求一位 漂 亮 而善 良 的姑 娘 ,反 复倾诉 内 心缠 绵 的 情 思 ,急切 盼 望不久 的将来 能 与 意 中人 美 满地 结合 ,表
达 了对 美好 爱 情 的 向往 与期 盼之 情。
《 蒹葭》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执着地寻求爱情的青年形象 ,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难
与漫长 ,表达了寻而无果的无限惆怅之情。
读读写写
重点语句翻译
(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
道阻且右(古义:艰险
一词多义
左右流之(名词,右边) 左右采之(动词,采摘)
词类活用
今义:流动)
今义:阻挡)
道阻且右(动词,向右迂曲)
蒹葭采采(形容词,茂盛鲜明的样子)
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琴瑟友之(琴瑟,名词做动词,弹琴鼓瑟。)(友,名词做动词,向某人表示亲近)
钟鼓乐之(使动用法,使……快乐)
《诗经》二首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诗经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瞧鸠,在河之洲。
窃宛淑女,君子好速。
【释词】
〔关关〕雌雄两鸟的和鸣声。雎鸠〕一种水鸟,亦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洲〕河中沙洲。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品德好。
〔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逑,配偶。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
【段落解析】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
参差若菜,左右流之。
窃宛淑女,癬亲求之。
【释词】
〔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菜〕一种水生植物,叶子略呈心形,浮在水面上,茎可以
吃。
〔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捞取。
〔寤寐〕这里指时时。寤(wù),醒时;寐,睡时。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段落解析】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
求之不得,癬亲思服。
悠战悠战,碾转反侧。
【释词】
〔思〕语助词。服〕思念、牵挂。
〔悠哉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友〕亲近。
〔辗(zhǎn)〕半转。反侧〕侧身。
【译文】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段落解析】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参差若菜,左右采之。
窃宛淑女,琴瑟友之。
【释词】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他快乐。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段落解析】 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
参差若菜,左右苇之。
窃宛淑女,钟鼓乐之。
【释词】
〔芼〕择取。
〔乐〕同“悦”,娱悦。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段落解析】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
蒹葭
《诗经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释词】
〔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苍苍〕深青色。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 ……成……。
〔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人, 指隐居的贤人, 有人认为诗中人物收追寻的, 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 一方,那一边,指对岸。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
〔阻〕险阻,(道路)难走。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 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 宛然、好像。 【译文】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
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段落解析】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释词】
〔萋萋〕茂盛的样子。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干。
〔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跻(jī)〕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坻(chí)〕水中小洲,小岛。
【译文】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
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段落解析】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释词】
〔未已〕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沙滩。
【译文】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
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段落解析】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
关雎
情感:
起兴〕雎鸠、荇菜
窈窕淑女
好逑、求之、 友之、乐之
诚挚、热烈、健康
起兴〕蒹葭(苍苍、凄凄、采采)
伊人
蒹葭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形象; 执着追求心上人的男子
第一题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
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苍苍 ”“萋萋 ”“采采 ”描绘了蒹葭的繁茂;“ 为霜 ”“ 未晞 ”“ 未已 ”体现了时 间的推移;“ 方 ”“ 湄 ”“ 涘 ”体现了空间的转换;“ 长 ”“跻 ”“ 右 ”体现了道路
的艰难; “ 央 ”“ 坻 ”“ 沚 ”表现了“伊人 ”的可望而不可即。
这种手 法既开拓 了诗的意境 ,丰 富 了诗的 内容 ,又增强 了诗的音 乐性和感染力, 增强了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这样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
步步升华意境的作用。
点拨: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 找出不相同的重点词语, 然后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 的细微差异及效果,然后再从整体上分析重章叠句的形式在表现主题及表情达意上的
作用。
第二题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 即比喻 :兴, 指先说别的事物, 引出所吟咏
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 并举例分析。
《 关雎》中运用比、兴的诗句: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两句为兴而比, “参差 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 右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也为兴而
比。
举例分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天性温顺, 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 “ 河洲 ”常见之鸟, 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菜的淑女;“ 关关 ”乃雎鸠雌雄唱和
之音, 可起“君子 ”思“ 逑 ”之情。
《 蒹葭》 中运 用 比 、兴的诗 句: “ 宛在水 中央 ”“ 宛在水 中坻 ”“ 宛在水 中沚 ” 三句为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几句起兴。
举例分析:《蒹葭》中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 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 又 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艺术境界。
第三题
《蒹葭》 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 ;没有直接描
写“伊人 ”,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方面都体现了诗歌的朦胧美。诗歌没有直接描写、倾诉主人 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 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
缥缈之感, 达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效果。
第四题
《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 两字一顿, 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朗读并
背诵这两首诗, 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朗读背诵略。
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两字一顿。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 ”读起来极具节奏感。
韵律: 《关雎》采用偶句入韵的方式, 而且全篇三次换韵, “之 ”字不入韵, 而以
“之 ”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了几个字,这不仅收到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
叹的 艺术效果 , 而且产生 了将诗意不 断推进的作 用 。诗 中还巧妙地运 用 了如“ 苍苍 ”
“萋萋 ”等叠字,使全诗声情兼备。
第五题
下面是对《关雎》第一章的一种翻译, 你喜欢吗 为什么 另选一章,试着翻译成
白话诗。
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 哥儿想和她成双。
(余冠英《诗经选译》 )
示例:喜欢。这样的翻译口语化, 通俗易懂,基本上讲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荇菜长短不一,挑选从左到右。
女子美丽贤淑,钟鼓响起悦之。
《关雎》
1.开篇用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开篇起兴,在河心小洲上“ 关关 ”鸣叫的雎鸠鸟,情谊深挚, 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雎鸠鸟是为了引起读者 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然后进入正题,抒写自己的倾心所思和强烈向往,提出文静 美好的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
篇。
2.“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 隐喻这个男子
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 如何理解诗歌中渗透的感情?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它既写了思慕追求, 又深刻细微, 止当 所止, 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所以,此诗
的感情率真、淳朴、健康。
《蒹葭》
1. 开篇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用水边的秋景起兴, 给人以凄清之感。
2. 全诗重章叠句有何作用?
重章叠句更显韵味悠长, 一再“ 溯洄 ”“ 溯游 ”,几度求索,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仪女 子的情真意切。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殷切、焦急、惆怅的心情,强化了诗
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美。
3. 谈谈每章的前两句写景, 后六句写人的样式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
首先,由景生情,写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 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 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这样构思,给诗歌增加了朦胧美。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
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重点分析】
1.《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 ”,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男子爱上“窈窕淑女 ”到追求她, 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友之 ”“ 乐之 ”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 第一章只写到了主人公隔水远望, 苦苦追寻, 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三章是对第一章的反 复, 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 渲染了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表现出主人公无法走近 “伊人 ”,又永怀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 《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 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兴 ”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中“蒹葭 ”“水 ”和“伊人 ” 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 具有“起情 ”的作用。芦苇丛生, 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
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 这就从侧面显示了主人公心中那个“朦胧的爱 ”的境界。
2.《蒹葭》中运用了大量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 一望无际的芦苇, 露水已凝结成白色的浓霜。这是一幅苍凉缥缈的晚秋晨光图, 烘托了主人 公惆怅迷惘的心情。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 反复咏唱, 但这三章描写的景物 又有所不同。第一章“白露为霜 ”,露凝为霜,是拂晓时;第二章“白露未晞 ”,太阳露面, 天已大亮;第三章“白露未已 ”,阳光照射,露水将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烘托 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到心上人的惆怅心情。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
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
3.《关雎》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联词, 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人物描写的生动性。如“窈窕 ” 是叠韵词, “参差 ”是双声词, “辗转 ”既是双声词又是叠韵词。用这类词来修饰动作(如 “辗转反侧”) 、摹写形象: (如“窈窕淑女”) 、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 ,使得诗
歌活泼生动,音韵和谐。
4.《关雎》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诗以物起兴,以雎鸠鸟的呜叫,引出主人公对淑女的爱慕;以不停地采摘荇菜,表现主人
公对淑女的不懈追求;以想象中追求到淑女后“友之”“乐之”的情景表现主人公对淑女的
热切渴望。
5.《蒹葭》在意境营造上有什么特点?
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 可谓情景水乳交融, 意境凄清美丽。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 如痴的情难解难分;深秋苍凉的景象和主人公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 “伊人”宛在、寻之无踪的朦胧境界相互映衬; “伊人”高洁而又魅力无穷的气质被蒹葭白 露、秋水澄明的景致生动细腻地烘托了出来。本诗没有直抒胸臆, 而是采用了曲笔, 作写意 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 主人公和“伊人 ”的身份、容貌、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
这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距离 ”和“朦胧 ”正是这首诗最动人之处。
6.《蒹葭》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运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主人公所追求的“伊人 ”,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意中人 ”, 也可以是理想的象征。“水 ”也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象征意象, 它既可以指分隔主人公和意 中人的河流, 也可以指横亘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无法逾越的障碍。含蓄的象征手法使诗歌内
涵更加丰富,意味更加深远。
7.有人说,《蒹葭》是在写青年男女的恋爱;也有人说,《蒹葭》是在写对理想的追求;
还有人说,《蒹葭》其实是在写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渴求。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 ”理解为恋人, 那么, 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
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 感情是真挚的, 但结果是渺茫的, 处境是可悲
的。如果把“伊人 ”理解为理想、前途等, 那么诗中的“水 ”便是横亘在主人公现实处境与
理想境界之间的障碍的象征,整首诗便表达了追逐理想事业而不得的惆怅。如果把“伊人 ”
理解为贤才,那么整首诗便含有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渴求之意。
8.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关 雎 》 写 了 一 个 男 子 对 一 个 女 子 的 思 念 、 追 求 过 程 , 表 达 他 求 之 不 得
的 痛 苦 和 想 象 中 求 而 得 之 的 喜 悦 之 情 。
《 蒹 葭 》 通 过 对 实 际 情 景 的 描 写 和 对 想 象 之 景 的 描 述 , 将 水 乡 清 秋 的 景 物 与 委 婉 、 惆 怅 的 感 情 交 织 在 一 起 , 表 现 了 主 人 公 对 意 中 人 强 烈 的 思 念
之 情 。
9.《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 ”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它原 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 但水鸟和鸣, 也可以喻男女求偶, 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
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0.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 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 蜿蜒而去。望远处, 是一块小小的
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了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10.《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
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几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重章叠句的形式, 即重复的几章节, 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 句, 只变动了十几个字, 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 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 伊人虽近在咫 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关雎》中“关关 ”(叠字) 形容鸟叫声, “窈窕 ” (叠韵) 表现淑女的美丽, “参差 ”(双声) 描绘水草的状态, “辗转 ”(叠韵) 刻画出因相思而不 能入眠的情状, 既有和谐的声音, 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 ”“萋萋 ”“采采 ”
(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做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12.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关雌》着重于叙事, 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 《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 郁些。在艺术手法上, 《蒹葭》比《关雌》“兴 ”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 ”“水 ”和“伊 人 ”的形象交相辉映, 浑然一体, 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
界。
(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4 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4.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25.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 分)
答案:
24.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5. (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 (2)增强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二)阅读《蒹葭》, 完成 5—6 题。(6 分)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 (2 分)
6.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
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4 分)
答案:
5、略。能突出画面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给 2 分。
6、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 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 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4 分, 特点、作用
各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