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6张PPT。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
外部
圈层地球
内部
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自然
地理
环境(一)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幔地核地壳17千米2900千米二、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例题1: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图2-4-2),回答 3~6 题。
图 2-4-23.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 个B.3 个C.4 个D.5 个【答案】C4.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
C.岩石圈B.水圈
D.地壳【答案】B【答案】C岩浆岩浆岩高压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1、岩浆岩三大类岩石 三、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组成喷出性岩浆岩侵入性岩浆岩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1、岩浆岩沉积岩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常见的沉积岩页岩砂岩砾岩煤化石1、岩浆岩2、沉积岩 已成岩石
(沉积岩或变质岩)变质岩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常见的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片麻岩板岩大理岩片麻岩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 、
和 。
【知识梳理】大理岩
板岩石
片麻岩变质作用变质岩石灰岩、砾岩
砂岩、页岩外力作用沉积岩玄武岩
花岗岩常见岩石岩浆上升冷凝形成岩浆岩岩石类型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特点层理构造
具有化石[答案] (1)C[答案] D变质岩岩浆岩浆岩沉积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中的
a、b、c、d分别表示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 5-1-3岩石圈物质循环意义改变地表形态实现圈层间地区间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形成丰富矿产资源[答案] (1)D
[答案] (2)A答案 C 四、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地球重力能等使地表高低起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使地表趋于平坦外力作用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②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
③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相撞地区可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板块构造学说 (1)基本观点(2)板块边界①生长边界(张裂区):海岭、断层、裂谷
②消亡边界(碰撞区):海沟、岛弧、造山带东非大裂谷(一)内力作用的“足迹”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地质构造 岩层如果水平的岩层受到挤压力作用时,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
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褶皱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褶皱隆起常形成山脉:背斜向斜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图A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图B褶皱山、断块山1.褶皱2.断层与地表形态【跟踪练 1】(2011 年广东卷)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5-2-3),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图 5-2-3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答案】B研究地质构造有何意义呢?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图 5-2-1背斜——储油构造向斜——储水构造地下水储藏区,较易
找到地下水断层背斜向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铁路、公路、桥梁、
水库等的回避处隧道的选址;(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甲 乙 丙
(2)图中甲、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呢?
甲
丙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处开采最合适;其中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向斜断层背斜山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成为山岭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成为谷地丙乙主要表现: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的表现: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2.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
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
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例:雅丹地貌)
续表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
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
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
(例:长江三峡、黄
土高原地表的千沟
万壑、瀑布)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
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
岩)分布地区(例:桂
林山水、路南石林)续表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
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
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
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
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濒海地带(例:海南
的天涯海角)续表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
高纬度地区形成冲积扇(出山
口)、三角洲(河口)、
冲积平原(中下游)形成沙丘(静止沙丘、
移动沙丘)和沙漠边
缘的黄土堆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
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
游(例:黄河三角洲、
恒河平原等)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例:塔克拉玛干沙漠、
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濒海地带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趋利避害的活动: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
(2)人类不合理行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1.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其形成原因连线
A、阿尔卑斯山 ①断层
B、东非大裂谷 ②流水沉积作用
C、长江三角洲 ③流水侵蚀作用
D、长江三峡 ④褶皱隆起
E、沙丘 ⑤风力沉积作用3.(2011 年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地形成因与分布说法
正确的是( )
A.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干旱区
B.石笋——风力搬运——湿润区
C.U 型谷——流水侵蚀——湿润区
D.沙丘——流水搬运——干旱区
【答案】A读某种地形示意图(图 5-1-8),完成 4~5 题。
图 5-1-84.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侵蚀作用
C.向斜成谷B.流水侵蚀作用
D.背斜成谷【答案】A 点拨:此图为 U 形谷,冰川作用形成。)5.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点拨: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高寒的青藏 【答案】B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