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位于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本课与第13课都是关于“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主题的重要内容。台湾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新中国建立初期明确提出要武力解放台湾;随着时代发展和平统一成为时代主流;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使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海峡两岸关系逐步改善,台湾当局也在调整政策。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有了质的飞跃。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人员往来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两岸“三通”的实现,以及从2005年的“胡连会”到2015年的“习马会”,都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台湾问题的解决关乎海峡两岸的和平与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厦门市八年级学生。已知:通过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历史上中央政权对于台湾的管辖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对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也已有掌握。另外,通过本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学习,学生们对于“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作为厦门地区的学生,对于金门及隔海相望的台湾较为熟悉,这有利于学生将现实与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未知:初二学生对于台湾问题的演变脉络,两岸关系的发展路径掌握不全,且较为感性,无法做到理性看待当前所存在的复杂“台湾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将其作为重难点进行聚焦学习。策略:对此,我的教学策略有三:一是充分利用地图、视频等素材及时间轴的梳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二是聚焦本课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呈现史料的形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三是提供一系列的时政热点,例如“佩洛西窜访台湾”、“2022台海军演”及“马英九赴大陆祭祖”等,清晰展现当前两岸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脉络。通过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文字、图片、影像等史料,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提高知识归纳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认识“胡连会”、“习马会”等史实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素养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了解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变化;2.“九二共识”。教学难点1.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变化;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影像资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现代诗歌《乡愁》,请学生进行朗读,并提问诗中的“海峡”指的是?为何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师)展示图片并提问(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以熟悉的诗歌及学生朗读的形式导入,引导学生更快进入课堂。
一、说来“话”长——台湾问题的由来 出示港澳地图及台湾问题并探究: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分别为什么问题?通过图片及文字史料,展示“台湾问题”的形成过程 (师)出示港澳地图及台湾问题并提问“他们分别为什么问题”(生)讨论并回答(师)展示“台湾问题”的形成过程图片 通过已知的港澳问题切入,转向台湾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及对比分析。
二、各说各“话”——两岸政策的演变 展示海峡两岸政权在1950年前后的一系列宣传画,学生总结得出该时期双方的策略。展示材料“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及“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并出示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上所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总结毛泽东至邓小平时期大陆对台政策的演变。展示材料及图片,归纳台湾当局从采取“三不”政策到逐步开放的策略演变。展示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感受两岸人民阔别40余年再相聚时的情景与情感。通过各阶段的讲解,引导学生梳理两岸政策的演变: (师)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生)回答相关问题(师)出示政策演变时间线(生)思考后填充演变趋势图表 通过视频、图片、思维导图等素材,并采取图史结合、相互印证及对比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课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及家国情怀素养。
三、桌前对“话”——从“九二共识”到“习马会” 展示“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建立过程,并重点介绍“九二共识”,展示“汪辜会谈”、“胡连会”及“习马会”。出示《(表)中国大陆赴台湾旅客人数(2001年-2017年)》,让学生观察曲线表的转折点,由此引出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展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图片,并播放“2023年4月马英九大陆之行”视频,让学生感受两岸和平与统一是大势所趋。 (师)展示图片及相关材料,并播放视频(生)分析讨论后回答问题 通过材料、图表等方式让学生熟悉掌握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四、“话”中噪音——海峡两岸交往中的不和之声 出示“2023年4月蔡英文窜犯美国”及“2022年佩洛西窜犯台湾”的时政事件,展示当前海峡两岸交往中,以“台独”势力及外国干涉势力为主的不和之声。展示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材料,并让学生齐读以下内容:“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出示2022年解放军台海军演图片,并提供余光中于2011年所题写的《乡愁》第五段内容:“而未来,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通过国家法律保障、强大军事实力及普遍民心所向,我们坚信“中国,一点也不能少!” (师)展示图片及文字材料(生)齐读文字材料及诗歌内容 通过展示一系列时政热点,以及国家为祖国统一所做出的各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逐渐形成国际视野
随堂训练 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完成填空内容: 课后习题训练,更加有效的让学生梳理及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教学具体环节的设计、史料的筛选及运用、师生活动的安排、板书的设计和书写、教学教态、师生互动等方面均能较好的完成,不仅关注到了厦门特殊地理位置的因素,也注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渗透。与此同时,本节公开课在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上依然存在不少需要继续改进与完善的方面,主要如下:1.教学内容上:所提供的文字材料太少,同时没有充分的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课后习题训练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同时可以采取小活动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点的吸收。2.教学环节上:对于课标的掌握需要熔炼于心,才能将教学重、难点更加合理有效的设计。对于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时间的分配及把握需要更充分,要详略得当、合理分配。在教学过程中,语速过快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效果尤为不佳。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参与讨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板书设计上,需要有主板书和副板书,二者紧密结合使用。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