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舍笔下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2.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主次呼应、详略结合等手法来突出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老舍笔下春节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简单复习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基本习俗。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笔下的春节,了解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一些基本习俗。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内容,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
(老师开始简要复习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基本习俗,如腊月廿三的祭灶、腊月廿七的洗澡、腊月廿八的贴窗花等。)
(2)提问学生:你们印象中的春节是怎样的?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何异同?
老师:好的,现在我想听听你们对春节的印象。在你们的心目中,春节是怎样的?它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何异同?
学生1:我觉得春节是一个非常热闹、喜庆的节日。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烟花。与老舍笔下的春节相比,我觉得现在的春节更加现代化,有很多高科技的元素,比如电子红包、网络直播等。
学生2:我印象中的春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节日。我们会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还有舞龙舞狮等表演。与老舍笔下的春节相比,我觉得现在的春节虽然也有这些传统习俗,但可能更加商业化,有些人可能更注重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东西。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虽然有些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已经被淡化或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春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希望大家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2. 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时各个阶段的句子和段落。
教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并划出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时各个阶段的句子和段落。
学生1:老师,我已经划出了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时各个阶段的句子和段落。在课文的第二段,老舍先生描述了腊月初旬开始准备年货的情景;在第四段,描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在第六段到第九段,则详细描述了腊月二十三到年底的各种准备活动;而从第十一段开始,则是描述过年当天的情景。
(2)小组讨论:分析老舍在描述这些习俗时,运用了哪些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很好,你已经很准确地找出了描述各个阶段的句子和段落。接下来,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分析老舍在描述这些习俗时,运用了哪些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2: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老舍先生在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时,既有详细的描述,也有简略的提及。比如,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他只是简单提及了“祭灶王”,而对于腊月二十三到年底的各种准备活动,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大扫除”、“贴窗花”、“蒸年糕”等。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于突出主题的重要性。
教师:你们分析得很到位。老舍先生这样的写作手法,既保证了文章的丰富性,又突出了重点。他选择详细描述的,都是最能体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特色的习俗,如大扫除、贴窗花、蒸年糕等,这些习俗都富有浓厚的年味,也是老舍先生想要强调的。而对于一些不那么重要或者不那么具有特色的习俗,他只是简略提及,这样既节省了篇幅,又避免了文章的冗长。
学生3:老师,我明白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于突出主题非常重要。老舍先生通过详细的描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和喜庆,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老北京人的风俗习惯。
教师:你说得对。在写作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于重要的、需要强调的内容,我们要详细描述,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而对于次要的、不那么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简略提及,以保持文章的简洁和清晰。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更加吸引人,更加有深度。
全班学生:谢谢老师!
教师:不客气,同学们。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现在,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老舍先生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技巧。
3. 情感体验
(1)播放一些与老北京人过春节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氛围。
老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与老北京人过春节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感受一下那里的节日氛围。
(播放视频和图片)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过春节的经历和感受,与课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体会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
老师: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A:我觉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气氛很浓厚,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还有热闹的鞭炮声和舞狮表演。
学生B:我也很喜欢那种氛围,尤其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感觉很温馨。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气氛。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过春节的时候,和课文中描述的老北京人过春节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C:我觉得我们这里的春节习俗和老北京有所不同,比如我们会放鞭炮、贴春联,但不太会舞狮。而且,我们的年夜饭也有很多特色菜肴,比如鱼、饺子等。
学生D:我觉得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都有各自的特色,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多元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的确,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都有各自的特点,这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并传承这些美好的传统习俗。
4. 拓展延伸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并尝试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短文。
(2)开展一次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5.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强调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
(2)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做文化传承的使者。
四、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老北京人过春节习俗
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文化内涵与情感体验
五、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于详略得当写作手法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于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文化内涵的体验深度。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后续教学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