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28张PPT)+5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28张PPT)+5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5 15:17:58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民 族 大 团 结
第12课
M N     Z D   TU N  JI
2022版课标: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01
通过阅读材料和教材,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义、地位、确立过程、实施情况;分析材料,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02
通过阅读教材,以藏族为例开展活动,探究归纳我国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举措。(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03
通过《中华民族一家亲》探究活动的成果展示,培育新时代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史实实证、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中华民族一家亲
导入视频
《五十六个民族旺仔版》
中国古代史单元目录节选
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历史沿革: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朝代 历史史实
秦朝 北击匈奴筑长城;南统越族修灵渠
西汉 张骞出使西域;北击匈奴;昭君出塞;
设西域都护管理新疆
北魏 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朝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
宋朝 澶渊之盟;岳飞抗金
元朝 实行四等人制;回族形成;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清朝 早中期 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设伊犁将军;土尔扈特族回归祖国;
材料:抗日战争期间,在东北的朝鲜、满等少数民族成立抗日组织、新疆募集巨额捐款购买了10架“新疆号”国防飞机,支援抗战、贵州侗族、湘西8000多名苗族将士参加抗战,在西南有瑶、黎、苗、壮、京、彝、水、傣、布依、傈僳、景颇、哈尼等少数民族组成的抗日游击队伍。在海南岛,由黎、苗、汉等族民众组成的琼崖纵队 ,在6年多的时间内同敌人战斗了2200多次,毙伤日伪军3800多人,队伍发展壮大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岛五分之三的地区。马本斋率领的冀中回民支队最为著名,成为回民坚持抗战的一面旗帜。
政治团结:中国近代革命斗争中各族人民共御外敌、休戚与共。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西部多东部少。
材料:(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区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949
《共同纲领》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确定制度
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载入宪法
单独立法
地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事求是,法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概念解析:
1.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2.它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根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如少数民族可以信奉宗教、有自己的节日等。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在湖北省十堰市居住的少数民族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少数民族有声望的首领可以自行与他国元首进行会晤。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4.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藏历新年”列为西藏自治区的法定节假日,放7天长假。
5.我国设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
【对错辨析】
居住≠聚居
国家统一领导
基本政治制度
自治权
内蒙古自治区

①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②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⑤1965年
西藏自治区
④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
③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致用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它的意义有( )
①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②促进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③维护国家统一;④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②对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B
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毛泽东
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政治
视频
《西藏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给予优惠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方式,加强少数
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经济
视频
《孔繁森事迹》
文化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创制文字
1.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传承民族文化。
材料:1956年起,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民委组织了总共700余人的7个语言调查队,分赴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对近40个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调查。先后为壮、布依、苗、彝、黎、纳西、傈僳、尼、低、侗等民族制定了语言文字方案,帮助傣、景颇、拉枯族改进了文字,还帮助维吾尔和哈萨克族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新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的创制和改革工作获得了初步成功。
蒙古文
维吾尔文
藏文
壮文
文化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2.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重视西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央加大了对文物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中央拨了3.8亿元维修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这三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到2010年,中央政府拨款5.7亿元对西藏2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和保护。
视频
《西藏布达拉宫》
藏族人民生活在青藏高原之上,人口数量约700多万,在少数民族中排第九位。
特色节日:雪顿节、锅庄舞。
特色饮食:糌粑 、青稞酒、酥油茶
特色宗教:藏传佛教
特色礼仪:献哈达
传统节日:藏历新年
特色建筑:布达拉宫
生活在“世界屋脊”之上的民族——藏族
材料: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口头史诗,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巨作。
文化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3.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战略行动
西部大开发——吉祥的天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线路图
青藏铁路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穿越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创高原铁路最高时速: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
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
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海拔达5068米
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青藏铁路第一长桥达11.7公里。
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
青藏铁路世界之

战略行动
西部大开发
西气东输
西电东输
战略行动
兴边富民行动
兴边富民行动,是1999年发起的一项“振兴边境、富裕边民”的扶贫发展行动计划。
战略行动
脱贫攻坚战
材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2019年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的讲话及中共十九大报告
视频
《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

因地制宜,促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表 现 具体措施 作用
政治方面 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方面 给予优惠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文化方面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战略行动 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 脱贫攻坚战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2)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同心同德,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应该怎样做?
材料二:“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培育新时代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手抄报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应该这样做: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要积极了解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
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和平相处,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坚决反对分裂国家,影响民族团结的行为。
课堂小结



实事求是,法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因地制宜,促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同心同德,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确立过程、实施情况、历史意义
我国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举措:
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战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