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0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原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胶鬲( ) (2)管夷吾( ) (3)孙叔敖( ) (4)百里奚( )
(5)畎( )亩 (6)傅说( ) (7)拂乱( ) (8)空( )乏其身
(9)法家拂( )士
2. (原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3)管夷吾举于士 士:
(4)百里奚举于市 市:
(5)空乏其身 空乏:
(6)行拂乱其所为 拂:
(7)曾益其所不能 曾: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作:
(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发: 喻: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拂:
(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敌:
3. (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行拂乱其所为
D.管夷吾举于士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百里奚举于市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4. (原创)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所以动心忍性, 。
(4)人恒过,然后能改; , ,而后作。
(5) , ,而后喻。
(6 ) 《 生 于 忧 患 , 死 于 安 乐 》 中 从 内 外 两 个 方 面 阐 述 导 致 亡 国 原 因 的 句 子 是 :
“ ”
, 。
( 7 ) 阅 读 经 典 常 常 让 我 们 受 益 匪 浅 , 如 《 孟 子 》 的 “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 。”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
6. (原创)翻译下列句子。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译文: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译文: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4)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7.(2022 成都)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B. 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 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D. 衡于虑 衡:平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 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
B. 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 (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 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 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的主旨, 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
B. 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
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 “子云亭 ”类比“陋室 ”,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
艰苦环境。
D. 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
沛,雄辩有力。
8.(2020 湖北恩施)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 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 饱而身毙。 再者, 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 皆由嗜欲以成其祸。着耽③嗜滋味, 玩悦声色, 所 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敞④ ,不 知时政得失, 亦不见过, 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⑤ , 不能尽见天下事, 故布之卿等, 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
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 ”。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敞:通“ 蔽”。⑤九重:深宫之内。⑥
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 饿: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③犹割股以咦腹 股: ④若耽嗜滋昧 嗜:
(2)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划 2 处)
莫 以 天 下 无 事 四 海 安 宁 便 不 存 意。
(3)翻译下面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翻译:
②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翻译:
(4)[甲][乙]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 [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 “ ” ,外要有“ ”; [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 ” 其次是
“ ” , 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 (用原文作答)
(5)[甲]文画波浪线部分从正面人手运用了 论证方法, [乙]文画波浪线部分从反面着笔运用了
论证方法。2024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0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原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胶鬲( ) (2)管夷吾( ) (3)孙叔敖( ) (4)百里奚( )
(5)畎( )亩 (6)傅说( ) (7)拂乱( ) (8)空( )乏其身
(9)法家拂( )士
【答案】(1)gé(2)yí(3)áo(4)xī(5)quǎn(6)yuè(7)fú(8)kòng(9)bì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解答此类题要注重平时的识记和积累。
2. (原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3)管夷吾举于士 士:
(4)百里奚举于市 市:
(5)空乏其身 空乏:
(6)行拂乱其所为 拂:
(7)曾益其所不能 曾: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 作:
(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发: 喻: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拂:
(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敌:
【答案】(1)兴起,这里指被任用。(2)选拔、任用。(3)狱官。(4)集市。(5)财资缺乏。
(6)违背。(7)曾,通“增”。(8)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9)征,佂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10)入,指在国内。拂,同“弼”,辅佐
(11)出,指在国外。敌,匹敌、相当。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特别要注意通假字、 一词 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另外,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文言篇目
下的课下注释,注重积累。
3. (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行拂乱其所为
D.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 A.动词,兴起,指被任用/动词,显露、流露; B.动词,选拔、
任用/动词,选拔、任用; C.动词,违背/动词,同“弼”,辅佐; D.名词,狱官/名词,贤士。故选 B。
4. (原创)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 A 项中“曾 ”通“增 ”,增加; B 项中“衡 ”通“横 ”,梗塞,指
不顺。,你; C 项中“拂”同“弼”,辅佐。 D 项中不含通假字。故选 D。
5.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所以动心忍性, 。
(4)人恒过,然后能改; , ,而后作。
(5) , ,而后喻。
(6 ) 《 生 于 忧 患 , 死 于 安 乐 》 中 从 内 外 两 个 方 面 阐 述 导 致 亡 国 原 因 的 句 子 是 :
“ , 。 ”
( 7 ) 阅 读 经 典 常 常 让 我 们 受 益 匪 浅 , 如 《 孟 子 》 的 “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 。”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
【答案】(1)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曾益其所不能(4)困于心 衡于虑
(5)征于色 发于声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1)—(5)题为直接型默写题,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即可。(6)—
(7)题为理解型默写题,作答时要抓住关键信息来确定答案。
6. (原创)翻译下列句子。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译文: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译文: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4)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答案】(1)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
(2)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3)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4)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5)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
(6)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7)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
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8)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语境原则,将所译句子放到原文中, 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切忌断章取义;二是直译原则,即尽量做到字字落实,要牢记 统编教材推荐的“留、替、调、补、删”五字翻译法,对句中的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存在
活用现象的词等要准确翻译,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也要翻译到位。
7.(2022 成都)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以调素琴
B. 无案牍之劳形 C. 百里奚举于市
D. 衡于虑
素:不加装饰的
形:形体、躯体
市:集市
衡:平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D. “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阻塞。“衡”
是通假字,同“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故选 D。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 有仙则名
B. 何陋之有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思而不学则殆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所恶有甚于死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 B.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结构助词,的; C.介词,从/介词,比; 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折,却;故选 A。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 (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 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 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动心忍性 ”在此处应为“使(他的) 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
性格坚忍”,据此排除 AB;“曾益”是一个词,“曾”通“增”,增加。据此排除 C。故选 D。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的主旨, 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
于安乐”。
B. 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
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 “子云亭 ”类比“陋室 ”,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
艰苦环境。
D. 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
沛,雄辩有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说法
错误,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的是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故选 B。
8.(2020 湖北恩施)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 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 饱而身毙。 再者, 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 皆由嗜欲以成其祸。着耽③嗜滋味, 玩悦声色, 所 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敞④ ,不 知时政得失, 亦不见过, 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⑤ , 不能尽见天下事, 故布之卿等, 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
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 ”。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敞:通“ 蔽”。⑤九重:深宫之内。⑥
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 饿: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③犹割股以咦腹 股: ④若耽嗜滋昧 嗜:
【答案】①使……饥饿;②知晓,明白;③大腿;④爱好。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
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使他忍饥挨饿。饿:使……饥饿。
②句意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喻:知晓,明白。
③句意为: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股:大腿。
④句意为: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嗜:爱好。
(2)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划 2 处)
莫 以 天 下 无 事 四 海 安 宁 便 不 存 意。
【答案】莫 以 天 下 无 事/ 四 海 安 宁 / 便 不 存 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 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据此断句为: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3)翻译下面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翻译:
②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翻译:
【答案】①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②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朵和眼睛都受到蒙蔽。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恒,常常,总是。过,过错,过失。句意为: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
②中重点词语有:其,代词,指昏君。皆,全,都。为,表示被动。蔽,被蒙蔽。句意为:古代的昏君,
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
(4)[甲][乙]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 [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 “ ” ,外要有“ ”; [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 ” 其次是
“ ” , 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 (用原文作答)
【答案】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存百姓 不敢纵逸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国家兴盛内要有“法家拂士”,外要有“敌 国外患”;根据“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 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可知,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存百姓”,
其次是“不敢纵逸”,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
(5)[甲]文画波浪线部分从正面人手运用了 论证方法, [乙]文画波浪线部分从反面着笔运用了
论证方法。
【答案】举例 比喻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辨别。根据语句内容,结合论证方法分类情况来辨别即可。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是列举舜等人的事例来证明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把损害百姓利益满足自己
的欲望的行为比作割大腿上的肉充饥,从方面论证了存百姓的重要意义,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参考译文:
【乙】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首先关心百姓。如果用损害 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再说,我 从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求。常常思索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贪欲才酿成的灾祸。 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 又扰乱百姓。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 是成功的,哪些政策的失败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 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
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