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09《桃花源记》
1. (原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缘溪行 ( ) (2)落英缤纷( )(3)豁然开朗( ) (4)屋舍俨然( )
(5)阡陌交通( )(6)黄发垂髫( ) (7)便要还家( )(8)遂与外人间隔( )
(9)此中人语云( ) (10)诣太守(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 缘: (2)芳草鲜美 鲜美:
(3)落英缤纷 缤纷: (4)渔人甚异之 异:
(5)欲穷其林 穷: (6)才通人 才:
(7)屋舍俨然 俨然: (8)阡陌交通 阡陌:
(9)鸡犬相闻 相闻: (10)悉如外人 悉:
(11)黄发垂髫 黄发: 垂髫:
(12)乃大惊 乃: (13)具答之 具:
(14)便要还家 要: (15)咸来问讯 咸:
(1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17)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18)无论魏晋 无论: (19)为具言所闻 为:
(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21)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22)便扶向路 扶: 向:
(23)处处志之 志: (24)及郡下 及:
(25)诣太守 诣: (26)欣然规往 规:
(27)寻病终 寻: (28)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
3. (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便舍船,从口入
C.停数日,辞去
不足为外人道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D.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
4. (原创)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保持一致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武陵人捕鱼为业。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填空。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又名 ,字 ,自号“ ”,世称“靖节先生”,东晋
著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 》等。
7.默写。
(1)晋太元中, 。
(2)忽逢桃花林, ,中无杂树, ,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 。 ”
(5)《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 。 ”
(6)《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 。 ”
8.翻译下列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译文: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文: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文: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
(6)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
(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译文:
9.(2022 广西北部湾)时光里的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潜传(节选)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
(出自《晋书》)
[注]①属文:作文章。
(1)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级一“在”一无”,转折有势。
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
C.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
D.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 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
(2)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
B. “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
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
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
(3)用“/”给《陶潜传》 (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义 熙 二 年 解 印 去 县 乃 赋 《归 去 来》
(4)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
出《桃花源记》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妻子 ① 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 ② ③
无论 ④ 连词,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6) 《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出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7)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 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上下文,探究陶渊明受
推崇的原因。
10.(2021 山东日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练习。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桃花源记》,陶渊明)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出师表》)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酿泉为酒(《醉翁亭记》)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写田园风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表现桃源环境优美、社会安宁。
B. “皆叹惋”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言简意丰。
C.选文叙写善用照应,如“得其船”照应“便舍船”、“寻向所志”照应“处处志之”等。
D.选文描绘的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2024 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09《桃花源记》
1. (原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缘溪行 ( ) (2)落英缤纷( )(3)豁然开朗( ) (4)屋舍俨然( )
(5)阡陌交通( )(6)黄发垂髫( ) (7)便要还家( )(8)遂与外人间隔( )
(9)此中人语云( ) (10)诣太守( )
【答案】(1)yuán(2)bīn(3)huò (4)yǎn(5)mò(6)tiáo(7)yāo(8)jiàn (9)yù(10) yì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解答本题,要牢记汉语拼音的书写法则。平时要注重积累。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 缘: (2)芳草鲜美 鲜美:
(3)落英缤纷 缤纷: (4)渔人甚异之 异:
(5)欲穷其林 穷: (6)才通人 才:
(7)屋舍俨然 俨然: (8)阡陌交通 阡陌:
(9)鸡犬相闻 (11)黄发垂髫 相闻: 黄发: (10)悉如外人 垂髫: 悉:
(12)乃大惊 乃: (13)具答之 具:
(14)便要还家 要: (15)咸来问讯 咸:
(1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17)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18)无论魏晋 无论: (19)为具言所闻 为:
(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21)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22)便扶向路 扶: 向:
(23)处处志之 志: (24)及郡下 及:
(25)诣太守 诣: (26)欣然规往 规:
(27)寻病终 寻: (28)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
【答案】(1)沿着,顺着(2)新鲜美好(3)繁多的样子(4)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 (5)尽(6)仅仅、只(7)整齐的样子(8)田间小路(9)可以相互听到(10)全、都(11)指老人和小
孩。黄发,旧说是人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2)于是,就
(13)详细(14)同“邀”,邀请(15)全、都 (16)妻子儿女(17)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
音讯(18)不要说,更不必说(19)对,向(20)邀请(21)不值得,不必(22)扶,沿着、顺着。向,
先前的(23)做记号(24)到(25)拜访(26)打算,计划(27)随即,不久 (28)询问渡口。这里是“访
求、探究”的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特别要注意通假字、 一词 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另外,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文言篇目
下的课下注释,注重积累。
3. (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便舍船,从口入
C.停数日,辞去
D.寻向所志
不足为外人道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未果,寻病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 A.动词,作为/介词,对; B.动词,舍掉,读“shě”/名词,房
屋,读“shè”; C.动词,离开/动词,离开;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故选 C。
4. (原创)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 A、B、C 三项不含通假字。 D 项“要”同“邀”,邀请。 故选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保持一致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武陵人捕鱼为业。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汇中的古今异义字。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 发生了变化。解答此类练习,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 A 项,“鲜美”的古义是“新鲜美好”,今义是
“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B 项,“交通 ”的古义是“交错相通 ”,今义是“运输事业”C 项“捕 ”的古义
和今义保持一致,都是“捉、逮 ”的意思。 D 项,“绝境 ”的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
出路的境地”。故选 C。
6.填空。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又名 ,字 ,自号“ ”,世称“靖节先生”,东晋
著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 》等。
【答案】陶渊明 潜 元亮 五柳先生 归园田居(饮酒 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解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 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 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7.默写。
(1)晋太元中, 。
(2)忽逢桃花林, ,中无杂树, ,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 , 。 ”
(5)《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 。 ”
(6)《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 。 ”
【答案】(1)武陵人捕鱼为业 (2)夹岸数百步 芳草鲜美 (3) 屋舍俨然
(4)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5)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6)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1)—(3)题为直接型默写题,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即可。(4)—
(6)题为理解型默写题,作答时要抓住关键信息来确定答案。
8.翻译下列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译文: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文: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文: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
(6)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
(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译文:
【答案】(1)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2)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3)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
(4)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5)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6)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7)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8)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9)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语境原则,将所译句子放到原文中, 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切忌断章取义;二是直译原则,即尽量做到字字落实,要牢记 统编教材推荐的“留、替、调、补、删”五字翻译法,对句中的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存在
活用现象的词等要准确翻译,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也要翻译到位。
9.(2022 广西北部湾)时光里的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潜传(节选)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
(出自《晋书》)
[注]①属文:作文章。
(1)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级一“在”一无”,转折有势。
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
C.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
D.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 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 ”错。“结庐 在人境 ”中的“庐 ”是指简陋的房屋,并非专指草庐;“喧扰 ”也并非“免除”,根据三、四两句可知,这不
过是诗人内心摆脱了世俗的束缚。
(2)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
B. “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
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
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真实存在的”错。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桃花源并非真实存在,而是
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
(3)用“/”给《陶潜传》 (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义 熙 二 年 解 印 去 县 乃 赋 《归 去 来》
【答案】义 熙 二 年 / 解 印 去 县 / 乃 赋 《归 去 来》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义熙二年 ”为时间状语,其后应断开; “解印去县 ”与“乃赋《归去来》 ”
为承接关系,其间应断开。故应断句为: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4)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
出《桃花源记》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妻子 ① 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 ② ③
无论 ④ 连词,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答案】①妻子儿女 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③没有出路的境地 ④不要说,(更)不必说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很多古今异义都是由于古汉语单音节词占主导地位造成的。例如“妻子” 是“妻 ”和“子 ”两个单音节词的合称,古义解释为妻子儿女。“绝境 ”是“绝 ”和“境 ”两个单音节词的 合称,古义解释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 ”是“无 ”和“论 ”两个单音节词的
合称,古义解释为不要说,(更)不必说。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②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作文章。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语境原则,将所译句子放到原文中, 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切忌断章取义;二是直译原则,即尽量做到字字落实,要牢记 统编教材推荐的“留、替、调、补、删”五字翻译法,对句中的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存在
活用现象的词等要准确翻译,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也要翻译到位。
(6) 《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出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晋太元中 ”“秦 ”“汉 ”“魏晋 ”这些历史时间名词,一方面交代了桃花源中人的来历,使故事 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地方,表现了作者对美
好理想社会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 “晋太元中 ”“秦 ”“汉 ” “魏晋 ”是在交代桃花源中的人的来 历,在虚构的文章中加入这些真实的历史朝代,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桃花源中的人自“秦 ”来到 这里,不知道“汉 ”与“魏晋”,说明桃花源中的人在此地生活的时间长,与世隔绝,生活和美, “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 ”点明来桃花源的时间和原因,暗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与生活恬静的桃花源形
成对比,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地方,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
(7)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 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上下文,探究陶渊明受
推崇的原因。
【答案】示例 :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在于他建立了一座真正的生命精神丰碑,这座丰碑的背后没有刻意、没 有雕琢、没有杂尘,宁静而淡定、平凡而从容、自然而随性;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不放弃对美好精神家
园的重建;有着傲然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谄媚权贵的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本题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相关著作。根据《饮酒》 (其五)诗歌 内容可知,他的诗歌不事雕琢,不染尘埃,营造宁静、淡然平凡从容而又自然随性的境界。根据《桃花源记》 中的内容可知,文中表现了他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也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希 冀,对美好精神家园的重建。根据《陶潜传》中的内容可知,陶渊明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
回归田园,即有着傲然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谄媚权贵的性格。以上种种都是陶渊明受人推崇的原因。
参考译文:
陶潜,字元亮,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作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 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
重。
(他)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做官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 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
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10.(2021 山东日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练习。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桃花源记》,陶渊明)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悉如外人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不足为外人道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悉以咨之(《出师表》)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酿泉为酒(《醉翁亭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 A.类/同“嘱”,嘱托; B.全,都/全,都; C.代词,代指桃花
源人/其实; D.向,对/作为。故选 B。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
【答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语境原则,将所译句子放到原文中,
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切忌断章取义;二是直译原则,即尽量做到字字落实,要牢记
统编教材推荐的“留、替、调、补、删”五字翻译法,对句中的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存在
活用现象的词等要准确翻译,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也要翻译到位。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写田园风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表现桃源环境优美、社会安宁。
B. “皆叹惋”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言简意丰。
C.选文叙写善用照应,如“得其船”照应“便舍船”、“寻向所志”照应“处处志之”等。
D.选文描绘的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
【答案】B
【解析】B 项中“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 ”表述有误,这里指桃源人
听到渔人的话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