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分析土壤的形成原因——宿迁市水稻土的寻根之旅
教学目标
1. 区域认知:实地探寻获取宿迁市土壤样本,完成土壤学习任务卡,了解宿迁市土壤分布特点及水稻土分布区。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土壤的形成原因,观察、重组土壤剖面,说出不同土壤层次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观察、实验比较土壤标本,说出土壤的剖面结构、物质组成和质地差异等。 4.人地协调观:认识土壤的重要性和养护措施,保护和改良土壤,促进土壤生产力的持续利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教学重点: 1、观察土壤标本和观看视频,认识土壤的质地、组成和层次 2. 运用资料,分析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影响。
教学难点: 1. 运用资料,分析水稻土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影响。
教学过程
首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在生活中是更喜欢吃米饭还是面食哪?其实对于现在咱们宿迁市居民来说,米饭和面食已经是平分秋色了,几乎比例是各占一半。但是如果把时间退回到六七十年前,咱们宿迁人的餐桌上却很少出现大米的身影,那个时候宿迁市也很少种植水稻。不过如果我们把时间的尺度继续拉长,早在8300多年之前,宿迁市的大地上就有了人工种植水稻的痕迹了,因此水稻在宿迁市的土壤之中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的。 而水稻土,也是唯一一种以所生长作物命名的土壤类型,是人类与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土壤。 想要了解水稻土在宿迁发展的历史脉络,咱们首先要从了解其发展的自然土壤特征开始。 土壤特征 首先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到土壤的定义,并齐声朗读出来。是的,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其本质属性是什么哪? 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那土壤在哪里哪?请同学们看老师准备的这幅图,你能找出土壤在哪里吗? 是的,土壤不仅是指最上部与植物紧密连接的部分,再向下的L层和B层都属于土壤层。请看课本上77页的第2副图,从上向下分别有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最下面是基岩,从成土母质向上的部分都是属于土壤的分层结构的部分。 一个问题就产生了,对比土壤的这些垂直分层,存在哪些差异哪? 是的,同学们也感觉到了,同样都属于土壤,为什么会存在层次的差异,颜色也各有不同,甚至每一层的厚度也都不一样。 是什么物质组成在影响这些土壤的垂直分层的差异哪? 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老师制作的一个土壤的物质组成和质地分析的实验小视频,结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找到答案。 好的,视频看完了,同学们应该已经找到答案了吧。 观察视频分析: 把土壤样品倒入烧杯中,发现水中土壤有气泡冒出来,说明有__空气______。 给土壤样品加热,土壤冒出白汽,放在白汽上方的玻璃片聚集大量小水珠,说明__有水____________。 继续加热,土壤颜色由深变浅,且有一点糊味,说明土壤中一种颜色较深的物质被烧掉,这种东西是______有机质__________。 燃烧结束后还有大量剩余物质,这部分主要是____矿物质_________。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知土壤主要是由四个部分的物质组成:即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 在渗水过程中,土壤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渗水速度不同? 那是因为土壤的质地不同,其中砂土的深水速度>壤土>粘土。 到这里,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土壤的组成物质不同和质地的差异,那么他们是通过怎样的组成比例来影响土壤的肥力的哪? 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8页图3和第一段文字,了解这四个部分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完成自主学习第二部分表格。 土壤成分所占体积比例(%)来源涉及圈层1矿物质40成土母质岩石圈2有机质10生物生物圈3水分20—30水分水圈4空气20—30空气大气圈
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矿物质,来自于成土母质,涉及圈层是岩石圈。有机质展10%,主要来自于生物,涉及生物圈,空气和水各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分别来自水圈和大气圈。 四个自然圈层共同作用,影响了土壤的物质来源和比例变化,那么什么样的土壤才是对植物最好最肥沃的哪? 我们要因地而异,因物而异的来具体分析。 8300多年前,水稻就选择了宿迁市的大地上生存,那一定也有着吸引水稻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78——81页,影响土壤行程的因素,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的表格部分。 好的,同学们都找的很准确,分析的也是对的。影响土壤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个方面。分别为土壤提供了矿物质和无机养分,调节热量和水分,提供了有机质,通过时间来促进土壤的缓慢发育。也举了具体的案例来进行论证分析。课下,也请同学们继续选择一种我国的典型的五色土中的一种来进行深入分析,作为课外探究的内容。 那么,对照着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根据学案所提供的宿迁市的水稻土发展历史的图文资料,共同合作学习,完成“水稻土的形成过程”三个问题。每个小组要有记录员和主次发言人,5分钟时间。 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在生活中在野外环境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感受土壤的 1、宿迁市主要的土壤类型有哪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几方面? 潮土、砂姜黑土、紫色土和棕壤,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生物、成土母质等。 请据材料分析宿迁市土壤盐碱化问题明显的原因有哪些? 成土母质中含盐度高,旱涝灾害多,季节性返盐严重,地下水位高 简单评价土壤对宿迁市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土壤类型多,土层深厚 不利影响:盐碱化问题严重,土壤肥力较低 管中窥豹,从土壤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在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我们宿迁一直都很少种植水稻,并且旱地粮食作物的产量也不高,农民收入也较低的原因了。 不过也正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有两件大事让这种局面开始改观,水稻土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第一是宿迁市政府大力改善宿迁市的水旱灾害问题,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比如沂河沭河改造,洪泽湖和骆马湖治理等等,还有一件事与这位老人的努力分不开,那就是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不断发展和推广的杂交水稻技术,让水稻在宿迁的大地上扎根生长。袁老先生曾经说过,“我最大的愿望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在宿迁市的中国粮食博物馆里,收藏者袁隆平先生给宿迁粮食博物馆的题字和殷切期望。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学案中 宿迁市的水稻土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材料 讨论分析这三个问题找出答案。 4、宿迁市水稻土的变化是什么?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数量快速增加,面积增大 原因:水利工程建设,旱涝灾害治理;杂交水稻技术的提高; 政府引导旱改水土地利用方式 5.宿迁市粮食产量提升的原因有哪些? 农业技术的发展,土壤肥力的提高,政府政策的支持等 6、如何实现宿迁市水稻土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耕地数量,合理施肥,减少退土壤的污染,合理的耕作制度 正是因为不断研究和改善宿迁市土壤行程的自然条件,提高水稻土的生长力,扩大水稻土的分布面积,才让这种古老的土壤在宿迁市的大地上焕发了新的生命。而水稻土也回报给了宿迁人民高产优质的大米品牌和全国重要商品楼基地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这其中既要有数量保障,更要有对土壤生产力的重视。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方针实现需要以对——土壤的理性认识可持续开发的前提。 接下来,我们来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线索吧,我们以宿迁市的饮食结构变化为起点,以宿迁市水稻土的发展历史为线索,学习了土壤的质地、组成和垂直分层等特征,分析了影响土壤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感知到要珍惜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才能真的为国富民安打下基础。真希望同学们对脚下的土壤要有敬畏之心,保护之情。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吧。 同学们请先看一分钟,找到答案。 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黑土 B.红壤 C.水稻土 D.寒漠土 2.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 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藓类生物活动 D.高等植物的生长 【课外实践】(根据宿迁市土壤参考资料和全国典型土壤材料等完成) 徐苏平原区井头乡、曹集乡、保安乡、来龙镇、晓店镇、侍岭镇等潮土、棕壤土、水稻土宿淮盐黄河故道平原埠子、王官集、项里街道、双庄镇、古城街道、幸福街道、顺河街道、下相街道等潮土、褐土、黄棕土、水稻土皂河镇、大兴镇、黄墩镇、新庄镇、陆集镇、屠园镇、仓集镇、罗圩乡等砂姜黑土、黄棕土、潮土、水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