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 根据案例,分析我国特色民居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学会探究城乡地域文化景观。 4. 认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树立和谐的人地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城乡地域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展示不同地区建筑景观图片 2.展示21枚中国民居邮票 1.说出这些建筑景观大致的分布地区 2.思考不同地区的建筑景观为何存在这么大的差异 通过实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各地地域文化的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一、 地域文化 1.展示图片及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 2.展示地域文化在语言、宗教、服饰、饮食等方面的体现 3.展示“中国地域文化”图 (问题引导)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域文化表现出哪些特点呢? 1.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具体表现 2.通过对各种文化具体表现的感知,了解地域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结合图示,分析得出地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基本内容,为接下来的分析做铺垫。
承转 地域文化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表现在城乡景观上。城乡景观是城市和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综合题,其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大到一个村落,小到一个建筑。下面就以不同空间尺度的案例来探究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二、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案例探究1) 大尺度空间案例: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阅读课本第39页知识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引导) 1.哈尼梯田文化产生的区域地理背景是? 2.哈尼梯田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3.哈尼人民如何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开创了这套独特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 (案例探究2) 小尺度空间案例:福建客家土楼 ·阅读课本第41-42页“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引导) 1.结合图2-2-8,分析这种特色民居的布局特点。 2. 结合图2-2-9,描述客家土楼表现出怎样的建筑景观特点? 3.福建土楼体现了怎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思考)(预设) 问题1: 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问题2: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体现出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一种人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模式。 问题3: 山腰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宜于建村寨。村寨上方有高山森林,村寨下方是层层梯田。水是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村下开垦梯田,既便于引水灌溉,满足水稻生长,又利于从村里运送人畜粪便施于田间。梯田的建造完全顺应等高线,减少了动用土方,又防止了水土流失。 (思考)(预设) 问题1:分布在山区范围狭小的平地或较平缓的斜坡上。 (深入思考) 为什么布局在山区的平缓地区而不是平原地区? 问题2:保留了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大院屋形;楼体高大、坚固;以圆形、方形为主。 (深入思考) (1)土楼的选材有何特点? (2)土楼的功能有哪些?能否例举一二并说明理由? 问题3: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迁徙文化的特点,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通过不同尺度空间现实情境案例的分析,理解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各地地域文化是如何表现的。
三、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案例图片展示 1.大尺度空间的建筑格局与建筑风貌—— (1)浙江杭州市 (2)新疆特克斯县城 (3)西安城 (4)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2.小尺度空间的建筑格局与建筑风貌—— (1)北京四合院 (2)骑楼 体验感受 1.地域文化在国内外城市的建筑格局及建筑风貌上的体现十分明显。 2.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建造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的建筑景观 通过不同尺度空间现实情境案例的分析,理解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
课堂小结 探究地域文化景观的一般步骤: 1.确定景观的基本功能。 2.确定景观的位置和占地范围。 3.确定景观所处的地域范围。 4.确定景观所处的功能区或文化区,进而判断该景观所体现的特点。 5.判断景观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总结规律方法,便于举一反三。
课外延伸 目前,中国有许多的地域文化景观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搜集资料,选择一处地域景观,探究其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 但是,尚有很多文化景观没有被很好的重视和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地域文化也会不断的发展变化。你认为该地域文化景观应当如何保护呢? (课外学习步骤) 1.查阅并搜集资料 2.运用本节课所学,对自己所选择的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文化景观进行分析。 3.思考如何更好的对地域文化景观进行保护。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对于现实情境案例的分析方法,自主分析其他案例,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