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1. 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 比较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3. 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4.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初步形成人地协调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区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时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教学难点: 区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2. 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介绍胡焕庸线的“前世”与“今生”。 学生思考:为何一张图管用了近100年?这样的人口分布格局是否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胡焕庸先生绘制我国第一张人口分布图的故事,引导学生致敬科学家,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研精神和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图表资料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引导学生感受“胡焕庸线”的魅力,并激发学生的深思:为何一个世纪过去了,“胡焕庸线”至今仍具有重大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任务:阅读课本17页“牧民的愁与乐”,谈谈你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 得出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 2.影响因素 问题探究:“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材料:“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简称,1972年该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 问题探究:日本靠什么养活自己 材料:日本是一个科技发达、人口过亿的国家。日本海运便利,有许多天然良港,但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非常缺乏,但小小的国土却承载了1.26亿人口,这是为什么? 任务:结合材料,想一想日本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 总结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设计意图:引入经典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中总结提炼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教师最后总结,明确要素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问题探究:根据资料(中国水资源分布图、中国耕地资源分布图、2021年全国部分省份GDP、全国各省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示意图、全国各市成交额排行榜等),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胡焕庸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思考这样的人口分布格局是否合理? (设计意图:回应导入时的设问,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资料,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概念辨析 任务:说一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异同?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做法 任务:结合课本18页,从个人和国家层面思考,我国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做法。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法,通过辨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从个人和国家层面思考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做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问题探究:胡焕庸线的“未来” 材料:①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高度关注“胡焕庸线”,并提出“胡焕庸线”怎么破的“总理之问”。②斜木桶原理的介绍视频。 任务:以下破解胡焕庸线的措施,有哪些是合理的? ①加快“胡焕庸线”以西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非耗水的现代服务业。 ②东部地区大量移民到西部地区。 ③抓住推行“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提高“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 ④西部地区大规模建设商品粮基地。 ⑤西部地区建立具有资源优势的专业化产业群。 ⑥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设计意图:胡焕庸线的未来这一设计一方面使本节课的时间顺序完整,同时又对学生的思维加以提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总理之问和‘胡焕庸线’问题的核心在于科学、可持续、均衡的发展,而不是人口绝对的平均化的分布,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的地理观。) 知识总结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形成知识框架。) 作业布置: 1.课后讨论并绘制手抄报:中国如何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近世界20%的人口? 2.结合课本19-22页的内容,自主查询资料,分析湖北省或你家乡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思考背后的影响因素。 3.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业形式多样化,增加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