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 文 年级 高 一 学期 春 季
课题 庖丁解牛
学习目标
1.赏析庖丁解牛时的场面描写。 2.探寻庖丁“解牛之道”。 3.理解庄子“养生之道”的内涵,感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课前学习任务
知人论世 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生平行事略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他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2.《庄子》简介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共52篇。今存33篇,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又称《南华真经》。 3.文题解读 庖,厨师。丁,人名。“庖丁”即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解牛,指分解、剖开牛的肢体。 4.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面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地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谨慎藏锋,适时顺应,他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标注课文重点字词的读音,做到熟练朗读课文。 2.请解释文中红色的字词并写出划线句的特殊句式。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赏析文本,探寻解牛之道 1.品析解牛场面:庄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庖丁解牛场面的? 2.探寻解牛之道: ①庖丁追求的解牛之道是什么? ②他经过了哪些阶段才达到了这个境界? 3.探讨解牛之秘:把握规律后,庖丁是如何应对“族”的? 【学习任务二】深入探究,感悟深刻哲理 1.“庖丁解牛”和“养生”到底是什么关系?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可以感悟到哪些“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