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三《辨识媒介信息》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三《辨识媒介信息》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06: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中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辨识媒介信息
教学目标
1. 多角度探究信息文本特征,把握在与其他媒介元素相融合的过程中语言表达的规律。 2.阅读多种媒介信息文本,提高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阅读及审美能力。 2.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自觉做一名理性的信息阅读者、负责任的信息传播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实践,掌握辨识媒介信息的主要方法与步骤,有效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
2.在辨识性阅读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媒介信息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自觉承担信息传播的责任。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媒介信息中语言表达与其他媒介元素的融合,在媒介信息的阅读实践中深化关于语言运用规律的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识性素养培养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做到“跨界”而不“越界”。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阅读一则曾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信息,这则信息后来被公安机关证实是谣言!但当时却有很多人误以为真。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警情通报 2018年10月10日中午12时许, xx动物园象馆管理员发现园区丢失了一头2吨重的成年雄象,现已向全市各区县及乡镇部门发出寻象通告,亚洲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皮厚,肉质发柴,不好吃,不耐吃,希望有关涉事人员及时醒悟,悬崖勒马,速到有关部门自首反映案情争取宽大处理。 xx市公安局 2018.10.10 (信息源:以图片形式在各社交平台传播) 明确:1.事件本身新奇。 2.体裁特别。 信息时代,传播媒介是多样的,传播的大量信息可谓真假混杂,良莠不齐,因此有效辨识媒介信息是我们必备的能力,同时也与我们的语文学习密切相关。如何辨识信息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设计意图】选取典型信息事件,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觉辨识媒介信息。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审读文本特征,辨识信息真伪 【自主探究】 我们仍然阅读这一则信息,思考如何根据信息来源及语言表达特征辨识信息的真伪。 梳理探究结果—— (一)信息来源:非权威部门发布,来源不明确。 (二)语言表达特征: 1.逻辑混乱:前面表述为“丢失”,后面又警告“涉事人员”,到底是丢失还是失窃,表述混乱;即使是盗窃,事实真相没有查明之前,无法断定盗窃目的是为了吃肉; 2.表述不严谨:公安机关一定是敦促犯罪分子到“公安机关”自首,而不是到“有关部门”。 3.语法错误:“及”表并列关系,“各区县“与“乡镇部门”是包含关系;使用了10处逗号,1处句号,标点使用错误多。 4.语体不规范:“警情通报”作为公文的一种,以简明的书面语进行表达,“亚洲象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皮厚,肉质发柴,不好吃,不耐吃……”是随意的口语化表达,不符合文体要求。 【自主探究】 由此,我们可以探究出辨识媒介信息真伪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梳理探究结果—— 辨识信息真伪的一般角度: 1.信息源是否权威,是否具有公信力; 2.内容是否科学、真实,具有可论证性; 3.涉及到的人与事是否具有可查证性; 4.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文体要求、媒介特征要求,具有可读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紧扣语言表达特征,在提高辨识真假信息能力的同时,深化对语言运用规律的认识,提高语言素养。 任务二:分析表达手法,评价信息立场 媒介信息在呈现事实的同时往往要表达一定的立场。因此在辨识真伪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分析、评价信息的立场。请阅读某外国媒体对我国奥运冠军全红婵的相关报道: 外媒文字解读: 尽管她表现得无懈可击,但这位14 岁的中国女孩全红婵在比赛中没有任何笑容。 【自主探究】 你赞同该媒体的观点吗?该媒体在表达信息立场时耍了什么花招?请谈谈你的阅读发现。 梳理探究结果—— 外媒的观点是荒谬的,不符合基本的因果逻辑:没有笑的原因是全红婵比赛状态好,专注于比赛,因此才站到了世界最高领奖台。这是由对中国运动员先入为主的偏见导致的立场偏颇。外媒耍的花招是:恶意剪裁事实,进行不当的因果推论。例如,在表达信息立场时刻意突出全红婵某一刻的面部表情——没有笑,然后再进行不当的因果推论——没有笑是因为中国运动员受到国家某方面的压迫,进而抹黑中国。 【表达实践】 如果要校正外媒不正确的观点与立场,我们可以怎样表述呢? 示例:这位14岁的中国女孩全红婵在比赛中非常专注,她的表现无懈可击!这样的表达是符合因果逻辑的,立场才是有价值的。 【自主探究】 通过阅读这一则信息,同学们觉得以后评价信息立场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同学们可以按下暂停键,结合语言文本的写作手法进行思考与探究。 梳理探究结果——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分析是否存在刻意选择角度或剪裁事实的情况。 2. 分析信息立场是否由正确的逻辑关系推导出来的。 【设计意图】评价信息的观点与立场是本节课的难点。选择存在严重立场问题的媒介信息进行阅读实践,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方法,培养思辨性阅读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同时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任务三:着眼传播效果,衡量信息价值 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会有海量的信息产生。但并不是所有客观、真实,立场正确的信息都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所以我们还需要着眼于传播效果衡量信息的传播价值。请观看公益广告并思考以下问题: 【自主探究】 1.该公益广告哪些内容打动了你? 2.视频中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对该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起到了什么作用? 视频文字: 你睡了,但它们还没休息。台式机待机功率4.9瓦、电视待机功率8.07瓦、壁挂空调待机功率8瓦、洗衣机待机功率2.46瓦、微波炉待机功率11瓦、音响待机功率12.35瓦。据统计,如果每个人都及时关闭待机电器的电源,节省的电能可以供应东北三省所有的家庭用电。节约无小事! 梳理探究结果—— 1.在东北地区用电紧张屡上热搜的今天,公益广告中的那句话“节省的电能可以供应东北三省所有的家庭用电”特别能给予人以心灵的震撼,“节约无小事”的主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2.语言表达上,“你睡了,但它们还没休息”,直接以第二人称与信息接收者进行对话,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4.9瓦、8.07瓦、2.46瓦……”精确的数字列举与所节约的电能总量形成强烈的对比,又马上唤醒了我们的节约意识。 3.语言文字的表达恰如其分地嵌入画面,实现了与影像元素的巧妙融合,这些都有力地了提高了传播效果。 【自主探究】 从现实意义、传播效果、表达手法等角度探究优质媒介信息的基本特征。 梳理探究结果—— 优质媒介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选题现实价值高; 2.“读者意识”强,易于接受理解; 3.注重语言表达与其他媒体元素的巧妙融合。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辨识媒介信息真不真、对不对的基础上,从传播效应的角度辨识信息质量的高低。紧扣语言文本在与其他媒介元素的融合及最终呈现的传播效应上进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媒介信息素养、审美素养及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小结 以上我们梳理探究了辨识媒介信息的角度与方法。下面我们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辨识媒介信息第一步是审读文本特征,辨识信息真伪,辨识的是信息真不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文本表达手法,评价信息立场,辨识的是价值观对不对的问题;进而着眼于信息传播效应,衡量信息价值,辨识的是信息优不优的问题。这是辨识媒介信息的三个步骤,也是互为基础逐级递进的三个层面。身处信息时代,让我们拥有有效辨识信息的能力,做一名理性的阅读者、负责任的传播者!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重在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三大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生成与建构。同时认识到学习本节课在思维品质提升和价值观培养方面的意义:信息时代,有效辨识信息,进而做一名理性而负责任的信息阅读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