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蜀相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 蜀相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06:5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蜀相
教学目标
1. 涵咏诗歌,品味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品味情感。
教学难点: 1.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间长河奔流不息,历史会记录那飞溅的水花。当诗人进入历史的画廊,会在妙手丹青中,看到影影绰绰的现实,甚至看到自己也在时光中,载欣载奔,载浮载沉。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杜甫,感受其因古今之兴会,托往事以抒怀。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杜甫初到成都。经历过“安史之乱”,他看到了百姓流离的苦难,感受了唐王朝的昏庸腐朽。他虽有满腔报国热情,现实中却困顿不已。 杜甫说:“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意为不再希冀有像周公孔子那样的圣人出现,而是希望能有英雄人物,从而扫除污垢、涤荡乾坤。吕尚,辅助周武王灭商;诸葛亮帮助刘备,立足西川,与曹魏、孙吴鼎足三分。杜甫来到成都,想到诸葛亮曾于此运筹帷幄。抚今追昔,感慨满怀,于是便有了咏史诗《蜀相》。下面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飞机,来到武侯祠,跟随杜甫,一起感受他的咏史抒怀。 三、任务驱动 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大家跟随杜甫品读了一遍诗歌,那你感知到杜甫传递的情感是什么了吗? 明确:对诸葛亮的赞扬。 2.那诗歌是如何将这种情感传递出来呢? 明确:借助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任务二:涵咏诗句,品味情感 1.再读诗歌,找出诗歌中能够传递作者情感的意象 明确:首联中的“柏森森”;颔联中的“碧草”“黄鹂”。 2.联系学过的诗句,分别体会这些意象传递的情思和营造的意境。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来到武侯祠,他当然知道武侯祠的位置,他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告诉自己,也告诉我们,武侯祠就在成都郊外那长满密茂柏树的地方。杜甫特地告诉我们武侯祠在长满茂密柏树的地方,用意是深刻的。在文学作品里,作者常常借助人们所熟知的意象,来事半功倍的传递情感。 (老师分享一些诗句。)《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梧桐,左右种松柏”。焦仲卿和刘兰芝坟墓周围遍植梧桐和松柏,借以表现两人坚贞不移的爱情。《十五从军行》中“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从军者的家已经变成了松柏林中的一片坟墓,借以表现了从军者去家久远,生离死别的凄苦。《论语·子罕》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桢《赠从弟·其二 》中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松和柏历来被人们视为品格坚强的象征。《诗经·国风》中有:“泛彼柏舟,亦泛其流。”(《邶风》)和“泛彼柏舟,在彼中流。”(《墉风》)的诗句。人们认为用柏木造成的船只,分外坚固。因此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会发现柏树具有了坚强、坚固和坚贞不移的象征。杜甫在这里特地选用“柏树”这一意象,不单单告诉我们它是一种乔木,其实是为了传递一种深层次的含义。 据记载,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与杜甫创作这首七律的时候,已经过去了500多年的岁月。在唐代,武侯祠周围是否真的只有柏树这一种树木呢?我们不得而知。但为什么杜甫不用“树森森”“木森森”或“叶森森”这样的字眼,而单单挑出了柏树这一意象呢?这正是作者要借助柏树这具有坚固、坚强和坚贞不移的象征,来映衬诸葛亮高尚的人格,同时也营造出了庄重肃穆的意境。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来到武侯祠,看到了秀美的景色。他写自己向前望,看到了碧绿的草色;向上看,黄鹂鸟隔着叶子在婉转悠扬的歌唱。 杜甫首先注目于青草。李后主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诗人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地的春草,不断地繁衍滋生(《清平乐·别来春半》);高鼎《村居》中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草长莺飞”将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状态表现了出来;白居易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出了原上秋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的状态。人们习惯把草的状态和时间的不断更迭联系在一起。武侯祠内芳草萋萋,正是启示了春秋代序,岁月如流。同样,杜甫写自己听到了黄鹂在婉转动听地歌唱。杜甫有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鹂成双成对,依柳而鸣,明媚非常,喜气洋洋。 晏殊有“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黄鹂的一两声啼叫给明媚春光中更增添了一分动听婉转(《破阵子·春景》)。杜甫写武侯祠内芳草萋萋,黄鹂鸟婉转悠扬地在歌唱,将武侯祠内自然景物肆意生长、生机勃勃的状态传递了出来。 同时,我们又发现,作者在这一联中又下了“自”“空”二字,让我们窥探到作者真正的情感——越是看到秀美的景色,心情就越愈加沉痛。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满腹才华的杜甫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头破血流、无路可走。作者运用“碧草”“黄鹂”两个意象,把武侯祠内自然景物肆意生长的状态传递了出来。加上了“自”“空”二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辛酸、无奈和悲苦。 杜甫说:“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所谓“诗律细”,不单是对诗歌格律做严格的要求,更是遣词造句以及细节描写做更加严格的筛选。《蜀相》属于杜甫晚期的作品。在武侯祠,他本可以看到更多的景色,但他只选择了柏树、碧草和黄鹂这三种意象,借以表现他对于诸葛亮无比敬仰的情感以及自己的辛酸、无奈和悲苦,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庄重肃穆、清幽寂寥的意境。 3.探究尾联“长使英雄泪满襟”中“英雄”的内涵。 杜甫通过前两联的景物刻画,间接地传递出了自己对于诸葛亮敬仰的情感。颈联则直接叙述诸葛亮的功勋。刘备三访诸葛亮,诚心求教诸葛亮忠心耿耿,帮助刘备建立蜀国,扶持后主延续统治。在安史之乱前后,杜甫看到了许多主政者心怀鬼胎,为达私利,不择手段,因而他高度赞扬诸葛亮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坚贞忠义的优秀品格。 诸葛亮为完成统一大业。六出祁山,多次讨伐魏军,但敌军坚守不出。蜀军军心涣散,后力不足。诸葛亮也因操劳过度,赍志以殁。“长使英雄泪满襟”中以英雄来称赞诸葛亮,再合适不过了。那“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是否还有其他的涵义呢?我们会发现:这“英雄”也是杜甫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慨叹。他们渴望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匡时救世。但是他们没有诸葛亮那么幸运,在强大的现实面前。他们或郁郁而终,或功败垂成。他们仰视孔明,感怀身世,泣下沾襟,同声一哭。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英雄”也是杜甫对于自己的劝勉,永不放弃,积极向前。 任务三:饱蘸情感,再品诗歌。 四、总结 我们乘坐时光飞机来到武侯祠。跟随杜甫一起初读诗歌,整体感知。通过观照诗歌中的景物,分析了诗歌中的叙事、议论。从而发现整首诗中都营造着一种追寻、凭吊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 《蜀相》是一首杜甫通篇以歌咏诸葛武侯为主题的诗歌,除此之外,杜甫还写了许多类似主题的诗歌,请大家找一找,举行一场诗词分享会,并探讨为何杜甫如此钟爱咏怀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