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论语》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论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4、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获得独到的感受。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除第六则外,都属于这种体式。
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子贡问曰”);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课文中的第六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案(自主先学)
1、 (a).孔子简介 (b)。《论语》介绍: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给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 )乎 吾日三省吾身( )
传( )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瓢饮,在陋巷(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博学而笃志( )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疏通文意。
在括号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 )三省( )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4.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 )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8.子曰:“饭( )疏食饮水( ),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不舍( )昼夜。”
11.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 )志,切问( )而近思( ),仁( )在其中矣。”
三、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小组合作解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译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2、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说一说每一章所讲的内容。(小组内合作研讨)
【达标检测】
1、找出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2)不亦君子乎。
(3)五日三省吾身。(4)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 )元芳时年七岁( )
(2)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匹夫不可夺志也( )
4、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知而不愠( )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
(3)其,回也不改其乐( )择其善者而从之( )
5、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6、写出由本文流传下来的成语
三下边这些句子和词语今天仍然在使用,先抄写一遍,然后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温故而知新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四 学后记(小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