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第八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训练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和“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围绕着“美好的品质”选编的四篇课文涉及古今中外的人物故事。《司马光》处在本单元的第一篇,是一篇小古文。本课出自《宋史 司马光传》。围绕“司马光砸瓮”这一核心事件,全文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司马光砸瓮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描写,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再现了场景,语言极富形象感、画面感。在众儿童和司马光的行为对比中,也体现了司马光富有爱心,遇事冷静的品质。
本文虽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但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13首古诗,在学习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也积累了不少俗语、谚语和古诗。对于文言文这种言简义丰的语言形式并不十分陌生。再者,本篇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击”就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有助于消除其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同时,借助文中的注释、插图理解文言文,也是以往理解古诗的方法的再运用。
基于此,学习本文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借助教材助学系统,以读,说两大任务,引导学生读正确文言文,读懂故事意思,借助注释,插图等支架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从而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字形比较等方法正确书写“司、庭”等7个生字。(重点)
2.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好文言文。熟读成诵,背诵课文。(重点)
3.通过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感受人物品质的美好。(难点)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短小精炼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聊,初识文言文之趣味
1.初识人物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指导写“司”。
3.书空跟写,读好课题。
4.了解人物,知其著作。
5.勾联旧知,复习复姓。
6.基于起点,学生以前听过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7.文白对比,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板书:文言文、 简洁、短小
小结:这就是文言文,而文言指的就是古人写文章时所用的语言。
二、读,习得文言文之读法
1.书的课后题,你觉得学习文言文有什么方法?(读、说)
2.出示任务一:
自读3遍以上,争取每个字音读正确。
3.指名逐句朗读,相机指导读音和停顿。
预设:
(1)群儿戏于庭
①我用这条线“/”来帮你,你会读得更好,这条线表示什么意思知道吗?(停顿)
②指导朗读。
(2)一儿登瓮
①根据这第一句的经验,你觉得(停顿)应该画在哪里?
②指导朗读。
③提炼读法。从这两句的停顿,你有什么发现?人称后面要停顿。
(3)足跌没水中。
①停在哪里?(生:足跌后面)真厉害!
②为啥这句话“没”,不读“mei”,而读“mo”。
(生:因为被水淹没了。)
③还读出了句子的意思。三句话连起来读。
(4)众皆弃去
①哪个表示人的?(众)所以这个停顿应该停在(众的后面)。
②几句话连起来读。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师范读,让学生判读停顿。
②学生跟读,明晰停顿。
③自读,齐读。
(6)水迸,儿得活
①指名读。
②说出人物,再知停顿规律。
③读全文。
5.不同字体,师生合作读。
6.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7.齐读。
三、说,理解文言文之意思
过渡:第一任务读,咱们完成的非常出色。接下来咱们完成第二个任务讲。(出示)
1.你再看看这课文,有哪些地方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讲好这个故事。
板贴:借助注释, 借助插图 生活经验
2.出示任务,四人小组轮流说。如果谁有困难,小组的同学可以帮帮他。
3.圈出人物,感受称呼的多样化
(1)可我读了好多遍,都找不到课文中出现司马光这个人。谁能帮我?
(2)出示:光。追问:你怎么知道?
(3)运用借助注释。
(4)像古人一样叫同桌。
(5)圈出文中表示人物的词。
4.梳理人物对应的事件(或怎么样)。
(1)同桌互相交流。
(2)小组合作朗读。
5.讲好这个故事。
预设:
(1)“群儿戏于庭”
①理解“戏”、“庭”的意思。
②仿说古文,习得言语。
戏于园——在园中嬉戏。戏于林——在树林中嬉戏。 习于室——在教室里学习。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①理解“登”的意思。
②借助辅助线,书写指导“登”。
③学生书写,同桌评价。
④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瓮”。
(3)“众皆弃去”
①理解“众”,“皆”“去”。
②组词法理解“弃”。
③补充理解,出示:众皆弃( )而去。(没水儿,登瓮儿)
(4)“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圈出三个动词。
②请学生上台表演三个动作。
③指导学生带着急切的心情读好句子。
(5)“水迸,儿得活”。
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6.比较人称,理解人物关系
①理解“儿”与“一儿”同指一人。
②比较“群儿”与“众”。
他们都表示人多,但在这篇文章中,他们的人数会一样吗?如果咱们用数学算式,众会等于群儿减谁和谁?
7.同桌互讲故事。同桌如果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8.指名讲故事。
四、悟,感受文言文之魅力
1.借助邮票再现故事内容,梳理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2.借助邮票背诵课文。
3.呈现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故事内容。
启发思考:为什么这个故事受这么多人喜欢呢?
4.相机出示单元篇章页,理解人文主题“美好品质”内涵。
5.出示课文,夸夸司马光。
光真乃—— 也。
6.播放课文歌曲,伴着音乐下课。
五、板书设计:
司马光
文言文 简洁 短小
借助注释 借助插图 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