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21 16:00: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共有4个子目,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神曲》中的人性”、“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第一子目从整体上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第二、三、四子目通过诗歌、绘画、戏曲三个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突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道但丁和《神曲》。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名言赏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西欧社会的最高主宰力量是( ),他们的专制统治禁锢思想,扼杀人性。
②( )世纪,西欧许多人发掘和继承( )和( )的文化传统,追求( )和( ),表现了人类( )的本性。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 ”。
③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 》,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 )向( )过渡的标志。这部作品批评了( )的罪恶,强调( )的伟大;提倡追求( ),反对( )。
④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 )、( )和( ),还涉足( )等各个科学领域。堪称( )的文化巨人。
⑤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 )国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 》、《 》、《 》和《 》,合称为“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以上是我们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那么,同学们看看四个子目的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2、活动探究:
步骤一:看一看,画家笔下的诉说
图一:中世纪的一副镶嵌画(图略) 图二:《最后的晚餐》(图略)
教师提问:比较上面两幅图画,你觉得画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图二人物内含“神秘的微笑”,其含义是什么?(通过中世纪宗教绘画与《最后的晚餐》的比较让学生找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以前相比反映了什么思想的光辉。教学目标: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
步骤二:读一读,文学作品流淌的情感
《神曲》节选(内容略) 《哈姆雷特》节选(内容略)
学生带着感情朗诵后教师提问:《神曲》表达的主题内容是什么?结合《哈姆雷特》的节选,谈谈你如何理解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并简要概括这些作品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教学目标:知道《神曲》,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步骤三:议一议,新时期的“文艺复兴”
北京大学教授林庚老先生说:“由于文艺复兴,欧洲社会才逐步地步入了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自由发展时代,同时也就使自然科学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才会有了这个时代的胜利。”钱学森老先生说:“欧洲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也是科学的伟大复兴,它把人们从上千年的封建枷锁和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人重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人自身。因而,给了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为人类的才能和智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现在受到的教育,体会两位文化老人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目标: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巩固提高
①如果有人想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你会说“他”是
A但丁 B达·芬奇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②15世纪以抨击教会、反封建为思想核心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对它评价最高的应该是
A国王和贵族们 B教皇 C城市资产阶级 D僧侣们
③被认为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B但丁的《神曲》
C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D拉斐尔的《大卫》
④如果让你出一期“张扬人性——欧洲中世纪的终结”的主题板报,请完成下列题目:
本期板报的中心历史事件是
在人物方面你选择的是 、 和 。
你会选用他们的哪些成就(文字或画作)展示在板报上(每人一项)?
如果让你对他们的成就做个评论,你怎样描述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用三个词写出你在学习生活中从他们身上学习的优良品质:
、 、 。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共有3个子目,分别是“欧洲以外的诱惑”、“哥伦布的发现”和“首次环球航行”。第一子目介绍了从15世纪开始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动机和条件。第二子目介绍了哥伦布的探险活动。第三子目介绍了迪亚士、达·伽马的探险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三子目最后用两段课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
一、课标要求
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及技术条件。了解哥伦布的探险经过,知道哥伦布是新大陆的发现者。知道迪亚士、达伽马的航行以及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探险的经历。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编演小品,体验航海探险的艰难。巧设历史情境,以现场采访的形式深入感受探险的艰难,分析探险家们共同具备的心理素质。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探险家的远航,分析二者的异同。
通过对欧洲航海家在航海历程中体现的勇气、决心及团结合作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坚毅、进取的性格。学习哥伦布敢于打破常规向西航行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中“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可以通过课堂表演由学生自主来学习。教师再把具体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放在课堂表演后由学生来讨论回答,达成学习目标。本课难点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可以通过课堂导入(从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切入)先进行铺垫。再通过场景对话的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现新航路开辟对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请学生回忆八年级下册学习的马可·波罗的故事并介绍《马可·波罗行记》,从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引入本课。
教师提问:1、文明之间的交往方式有哪两种?2、两种交往方式比较,各有什么利弊?对东方和西方各产生什么影响?3、你知道欧洲进入近代以后怎么与东方世界交流的呢?
[学习新课]
步骤一:回眸——追寻探险者的足迹(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从( )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 )、( )、( )和( ),史称“ ”,主要国家是( )和( )。
②( )年,哥伦布从( )出发,横渡( ),先后到达( )、( )、( )等,使广大中、南美洲地区成为( )的殖民地。他称那里的土著居民为“ ”,加勒比海上的这些岛屿为“ ”。
③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正面影响: 。
负面影响: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原因:欧洲以外的诱惑
积极影响
探险者的梦想
哥伦布的发现 影响
行动: 消极后果
首次环球航行
步骤二:体验——感受探险的艰难与荣耀
课堂表演:时空连线——与探险者面对面
(1)准备:选出节目主持人,推选哥伦布、麦哲伦、西班牙国王、记者的扮演者,其余同学作为现场观众。
(2)设计过程:先再现四个场景,然后以谈话形式进行现场的问答,最后由全体观众讨论问题。
(3)过程表演:
主持人:今天我们《时空连线》节目的主题是新航路的开辟,我们的记者将再次穿越时空,而这次的被采访者是哥伦布、麦哲伦和在他们背后支持他们的西班牙国王。
场景一:采访即将远行的哥伦布
记者:请问哥伦布先生,您对这次远航的困难是怎么估计的?
哥伦布:虽然我们走的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线,但是以我数十年的航海经验,我们对可能发生的困难还是有预计的,首先是没有任何航海图可供我们参考;其次在茫茫的大海上,食物和淡水的供应也是个问题,长期吃不到蔬菜会让我们的水手患上可怕的坏血病,甚至是瘟疫!当然,据说东方人是很文明的,但是也不排除我们会碰上可怕的怪物,哈哈!
记者:那你们有什么准备来克服这些困难吗?
哥伦布:当然!上帝与我们同在!我们几十年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逢凶化吉,我的船上可都是老水手!何况还有东方传来的罗盘可以辨认方向。我们带了充足的食物和淡水,还可以随时上岸补给。我们有全西班牙甚至全欧洲最强大的火炮和火枪,不管碰到什么凶恶的土人,要是不听上帝的钧旨,不听我们伟大的国王的话,我让他们吃够炮弹!
记者:好的,谢谢!
场景二:在菲律宾马克坦岛采访麦哲伦
记者:麦哲伦先生,恭喜你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行程过半,在即将进入印度洋之前,您有什么感想?
麦哲伦:很荣幸自己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环球航行船队的领袖。但是我们才走了一半,我们将继续努力!
记者:那您在菲律宾有什么计划吗?我看到你们的船员好像有长期驻扎在这里的准备。
麦哲伦:哦,是这样的,本地的土著对我们伟大的上帝和西班牙国王有小小的不敬。他们拒绝了我的一些好意,不愿意把他们的香料和财富与我们交易。因此,必须以上帝的名义给他们一些惩戒。我们的船员正在做一些准备,你知道,我们白种人的枪炮是很厉害的,我们终将把他们的财富奉献于上帝!
记者:祝您好运!但是暴力总是不好的……
场景三:在西班牙王宫采访西班牙国王
记者:尊敬的陛下!我刚刚采访过您的臣下哥伦布和麦哲伦。请问您为什么愿意支付巨款,让他们去未知的世界冒险?我看到在遥远的东方,很多未知的困难很可能让您的投资成为泡影。
西班牙国王:正像你们中国人讲的一句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不尝试一下,我们西班牙怎么能拥有广阔的领地和巨额的财富呢?走出去会有很多困难,但是不走出去,永远不能称霸欧洲甚至世界!你要知道,当他们的船队回到西班牙的时候,就是西班牙在世界上雄起之时!
场景四:《时空连线》节目现场
主持人:我们的记者已经结束了采访。下面就请现场的观众议论一下:
①500多年前的哥伦布取得了什么成就?他能实现远洋航行的梦想条件是什么?
②哥伦布说:“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这句话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做了什么?
③从被采访者的回答中,请你预计一下他们的远航会为西班牙带来什么?给美洲和菲律宾的人们又会带来什么?
④你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在远洋航行活动中体现出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
步骤三:感悟——追逐梦想,实现生命价值
一位诗人说过:“如果没有梦想,就象鸟儿失去了翅膀。”是的,每个人都有梦想,不一样的内容却一样的美丽。哥伦布、麦哲伦的探险梦激励着他们扬帆远航,不断克服困难,终于开辟出一条条新的海上航线。
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的很遥远,但没有梦想的人生是苍白的,只要我们不放弃,关山万里,只要梦想依旧,我们就会在艰难的跋涉中寻找到生命的价值。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说出你的梦想和计划吧!(由学生自主激情发言)
[课后作业]
动手画一幅简易的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为本单元活动课作准备。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共有3个子目,分别是“把国王送上断头台”、“光荣革命”和“限制王权的法案”。三个子目展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复杂的背景、曲折的过程、双赢的结果和深远的影响。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英国长久以来国王和贵族的权力之争,突出表现在国王与国会的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会逐渐成为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权力阵地。第二子目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第三子目介绍了《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第三子目最后用一段课文阐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一、课标要求
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世纪以来国王和国会两大政治势力权力斗争的激化。知道“光荣革命”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能说出《权利法案》的内容及作用。知道什么是君主立宪制。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通过对英国社会现象的古今对比,探究英国社会的历史变迁。通过课堂表演,理解“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通过对《权利法案》文本的分析和运用,理解《权利法案》的本质。
理解17世纪末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是当时社会的进步。认识“光荣革命”后英国国会用法律的形式来确定政治上的妥协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种措施。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涉及政治史方面的内容。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对于政治问题不感兴趣,或者是浮于表面的理解。因此设计本课内容多从感性材料入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课程标准中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没有要求,重点在《权利法案》的内容以及影响。所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结合现代英国的一些现象,以古释今。学生容易理解,也符合课标要求。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出示保留英国中世纪特色的卫兵礼服图片,教师提问:请估计一下其服饰风格所处的历史年代。学生发言后出示当代白金汉宫卫兵的图片,注明当今的时间。
教师引导:英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实行典型的西方民主制度。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还保留着国王,甚至连王宫的卫兵还穿着中世纪的军服。请注意:这不是拍古装片,也不是旅游景点的古装特色,而是法律规定的王宫卫队的工作制服。这好像很矛盾,但是在英国又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学习新课]
步骤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 )年,英国爆发了反抗( )封建统治的( )革命,斗争的双方是( )和( ),主要围绕(
)的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先后爆发了两次内战,( )率领的议会军打败了王军。
②1688年,英国社会上层势力发动政变,迎接( )二世的女儿和女婿到英国执政,这一事件被称为“ ”。
③( )年,英国( )制定并批准了《 》。主要内容:(1)
;(2) ;(3) 。影响: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英国确立“ ”。
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1)使英国确立了代表( )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 )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 )。(2)英国革命迅速波及其他( ),推动了( )的发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查理一世 激化:内战 处死国王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解散国会 对英国
影响
对欧洲
妥协: 克伦威尔独裁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步骤二:体验探究,深入理解历史
小品表演——女王代表来议会
(提前选出学生扮演议长一人,女王代表一人,首相一人,其余同学扮演议员,教室改为英国下院)
下院议长:全体肃静!请肃静!今天,我们要讨论我国政府关于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英镑的议案。按照我国法律,女王陛下有权莅临下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但是今天由于女王陛下身体不适,所以派出代表来下院旁听。现在首先请今天的女王代表进议场。
(议长来到门边,这时,敲门声响起)
议长(并不开门,隔门询问):来者何人?
女王代表(门外作答):我是陛下的代表,请求进场代表陛下听听大家的讨论。
议长:可有身份证明?
代表:有陛下的权杖为证。
议长(开一条门缝):权杖拿来,在外稍候。
(代表拿出女王的权杖,交给议长)
议长(关上门,向议员展示女王的权杖):请大家验证,是不是陛下的标志?
众议员:是,可以进来了。
(议长开门,交还权杖,请代表入内,坐上座)
议长:接下来请首相阁下发言,解释政府提案的原因。
首相(先向女王代表鞠躬,再向各位议员鞠躬):尊敬的陛下代表,尊敬的各位议员。由于我国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原有的个人所得税其起征点过低,虽然去年已经把原来800英镑的起征点提高到1600英镑,但是税收范围还是很大。由于今年我国物价涨幅持续冲高,为了增加民众收入,政府决定一次性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英镑。而且经过计算,如果提高以后,政府税收减少地非常有限,但是对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意义却比较大。请各位议员就此问题发表看法。
(议员们先交头接耳讨论一番,然后纷纷表示同意)
议长:既然没有人提出置疑,下面我们就开始表决吧。我建议用举手的方式表决,不同意的请举手。(没有人举手)弃权的请举手(寥寥几人举手)。好,现在我宣布,本议案通过。
(议长把表决结果写成文件,交给女王代表)
议长:按照我国法律,本议案要女王陛下批准才算完成所有法律程序,请代表先生用印吧。
代表:当然当然,下院已经表决通过的税收议案,陛下当然是全部赞成!
(代表代替女王在文件上盖章)
议长:好,今天的议程结束。欢送陛下的代表!
(2)问题引导:
①请选择,女王代表来议会时,议员们对他是非常尊重还是一般尊重?为什么?
②为什么女王代表要受到严格的盘查,还要议员的同意才能进议会?这体现了什么?
③为什么议会决定的法案女王的代表直接就盖章表示同意了?这说明女王同议会之间的权力是怎么分配的?
④本小品说明了英国的什么政治制度?这是哪个法律文件规定的?
⑤从君主专制到上面小品反映的制度,英国走过了什么道路?请简述之。
步骤三:感悟历史
从历史上你死我活的暴力斗争,到今天白金汉宫与议会大厦在伦敦的和谐共处;从查理一世在王宫广场前掉下的头颅,到今天女王陛下频频出席各类重大外事活动,英国的历史在1688年拐了一个弯。这一年,贵族和国王都放下了手中砍向对方的屠刀,达成了关于权力的妥协协议,并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把这个方案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且沿用至今,才有了今天英国社会现代民主制度和君主制度共存并不相悖的现象,才有了伦敦城里现代与古典建筑相互辉映的美景。那么,
(1)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后,对英国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这样的结果说明这个历史事件的妥协对英国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2)根据上题的回答,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
(3)如果用历史的经验来推动我们个人的自身发展,我们又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课后作业]
情境设计:1839年,英国女王的花园要进行扩建工程,这项建设项目影响到白金汉宫的邻居约翰一家。约翰拒绝了女王管家提出的拆迁方案,表示不要巨额的补偿也要留住自己祖上传下来的故居。在协调未果后,王宫自作主张开始大兴土木,约翰一家在白金汉宫门口抗议,结果遭到王宫卫兵的逮捕。
要求:假如你是一位律师,请根据《权利法案》的内容及立法原则,为约翰写一篇要求无罪释放的抗辩文章(300字以内)。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教材内容:
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来克星顿的枪声、《独立宣言》的旗帜、“开国元勋”华盛顿。第一目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开始的标志事件,第二目讲述《独立宣言》的颁布、内容、标志及评价,第三目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的斗争过程(转折、胜利、独立)及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一、课程标准
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英国对北美的高压政策,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的发表及内容,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巴黎和约》,列举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他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阅读课文,锻炼查找和提取关键知识点的能力;
通过扮演历史、讲故事等方法,逐步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讨论话题“华盛顿创造了美国历史”,初步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课后“每课一得”,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美利坚民族已经出现,因而这场战争不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战争。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地区的民族、人民只要紧密团结在一起,英勇抗争,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争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九年级学生通过可媒体或多或少对美国都有所了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利用美国历史上的第一面国旗与当今美国国旗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可编排历史小短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因反对革命而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是?
2、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国会颁布的重要文献是?
3、“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美国星条旗,同时提出(或随机出示)问题:
(1)美国国旗的图案有什么特点?(2)上面的横条和小星星各代表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美国国旗,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 
美国的国旗也叫星条旗,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带象征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50颗小星星象征美国现在的50个州。
教师说明:如今的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北美13个殖民地是如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民族独立而战”这一课。(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表演短剧,揭示原因。
1、来克星顿枪声
(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由三名学生分别扮演英国、法国、北美人民的代表,其中学生甲扮演英国代表,学生乙扮演法国代表,学生丙扮演北美人民代表。由以上三名学生表演课本剧,揭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活动:(课本剧表演)
甲:我们大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想把北美作为我们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发笔横财。
乙:英国人能够占领北美市场,我们法国也不能示弱,我们要同英国人一决高低,唉!七年的战争我们最终失败了。
(惊惶失措地退场)
甲:同法国的七年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由于长期战争导致了我们国家财政困难,怎么办呢?不如向北美各殖民地增加一些税收,要是他们不交的话,要实行高压政策,强迫他们交税。
丙:这伙英国佬自从登上我们北美大陆以来,严重损害了我们北美人民的经济利益,侵犯了我们的自由和主权,现在又要增加税收,还要实行高压政策。我们北美人民现在忍无可忍了,我们要进行反抗,我们需要独立!
甲:你们敢!
丙:我们就要和英国人进行一场战争,赢得我们的独立!
(甲、丙怒目而视,缓缓退场)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从历史小短剧中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学生回答情况并概括:英国殖民统治激起北美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2)来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学生活动:(小组推选出1—2名学生代表讲述有关“来克星顿的枪声”的小故事)
教师活动:对学生讲的故事做出评价,重点强调战争爆发的时间、作战双方,要让学生知道,“来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建议:教师在讲述该知识点时,可在多媒体投影中结合情境性选择题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2、《独立宣言》的旗帜
(1)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教师活动:投影出示习题。
   年 月 日,在北美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由 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 个殖民地脱离 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即“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
学生活动: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作答。
(2)《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发表的意义。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书并在书上画出要点,记住不理解或需要进一步理解的问题。
学生活动:提出自学中积累的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教师活动: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独立宣言》的内容、核心思想、评价等。
a、内容: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b、核心思想:倡导自由平等原则。
c、评价: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员宣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独立宣言》的内容分析其影响。
学生活动:交流沟通,发表见解。(略)
教师活动: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做简要的评价,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独立宣言》发表的影响。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独立宣言》对美国建国后的国家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宣言》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也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后来,发表《独立宣言》的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
3、“开国元勋”华盛顿
(1)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
学生活动: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波士顿、萨拉托加、费城和约克镇的位置,用彩笔描出大陆军进攻的路线。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萨拉托加战役”的主要过程。
  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一次扭转战局的决定性战役。1777年9月,英军占领美国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接着派三路军队进攻阿尔巴尼。由于其他两路军未按计划进军,只有从加拿大沿哈得孙河南下的柏高英将军的军队孤军深入,被美国大陆军和民兵包围在萨拉托加。柏高英多次突围未成,于10月17日率5 000人投降。美军取得了开战以来第一次巨大胜利,提高了美国人民反英斗争的信心。
  教师:这次战役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独立战争由防御转入了进攻,它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2)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学生活动:看书并归纳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情况、原因及意义。
  教师活动:给学生以指导,在学生初步归纳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强调。
  胜利情况: a 1781年10月,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领7 000名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军事对抗阶段结束。b 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胜利原因:a战争的正义性、b人民的紧密团结、c大陆军的英勇抗战、d华盛顿的英明领导、e国际的援助等。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是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杰出战例。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了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美国独立战争所体现的资产阶级进步的政治精神给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教师可酌情修改)
(3)“开国元勋”华盛顿。
  课堂辩论,思维碰撞
  确定辩题:正方――华盛顿创造了美国历史。
       反方――不完全是华盛顿创造了美国历史。
  活动分工: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学习小组,一组为正方,二组为反方,抽签选择辩题;推选一位同学任辩论主持人(主席),另荐几位同学组成评委进行评判。
  即兴辩论:在主持人组织下进行辩论,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总结归纳:辩论结束后教师归纳总结,强调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全面正确地评价,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华盛顿的主要事迹。
  华盛顿(1732―1799),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美国第一任总统。1732年2月22日出生在弗吉尼亚东部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从1748年起,在弗吉尼亚当过三年土地测量员。后来,曾在英国殖民军服役,获上校军衔。曾参加1756年爆发的英法“七年战争”,随英国军队对法国作战,为英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受到军事锻炼,成为具有军事才能的人。1759年至1774年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反对英国殖民统治。1774年初和1775年先后当选为第一、二届大陆会议代表。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他为大陆军总司令。在人民群众的推动和支持下,他率领大陆军经过普林斯顿(1777)、萨拉托加(1777)和约克镇(1781)等战役,击败了英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赢得了人民的爱戴。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1796年9月17日,他在连任两届总统即将到期之时,发表著名的《告别辞》,主动放弃继续当选总统的权利。1797年,华盛顿任第二届总统期满,退居弗吉尼亚的维农山庄。1799年12月14日因患喉头炎去世。
教学小结
英国的民族压迫激起了北美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从1775—1783年8年间,北美人民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同英国殖民者进行不懈的斗争,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3年迫使英国人承认美国独立。这是一曲民族反抗外来压迫的不屈赞歌,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必将激励着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奋起反抗外来的殖民压迫。
当堂练习,巩固消化
(1)托马斯·潘恩曾说:“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这个挑战”最早发展在( )
A纽约B华盛顿C波士顿D来克星顿
(2)7月4日后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这与下来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来克星顿打响抗英第一枪
(3)小明同学在看某军事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句话:“……该战役的胜利扭转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局势,使战争开始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该战役指的是( )
A马斯顿荒原战役B萨拉托加战役C约克镇战役D莱比锡战役
(4)如果你参与了1789年美国的第一次总统选举,你选举华盛顿的原因是( )
A参与制定并通过了《独立宣言》 B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
C战胜了南方,维护了国家统一 D领导美国人民摆脱了经济危机
四、板书设计
原因: 激起北美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开始:
内容:
经过 建国:《 》 核心思想:
评价: (马克思)
建军: (领导者: )
转折:
胜利:
独立:《 》
五、教学反思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教材内容:
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到巴士底去”、《独立宣言》的理想、热月政变。第一目讲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开始的标志事件,第二目讲述《人权宣言》的颁布及内容,第三目讲述热月政变的背景、过程、标志性意义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课程标准
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的制定及内容,“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及其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比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的异同点,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从而培养学生的事件比较能力。
通过阅读与讨论,使学生大体了解《人权宣言》的思想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权宣言》的内容探讨和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从专制和人治社会向民主与法制社会过渡的又一次胜利,培养学生树立历史的进步意识,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增强尊重人权、维护人权的意识。
通过对P28—29页小字部分的了解,让学生感受法国巴黎人民在革命中所起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从宏大的历史场面中去把握,我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到巴士底去”“热月政变”连起来讲,之后再组织学生对《人权宣言》进行分析、辩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人权宣言》,也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同时在帮助学生共同探讨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时,注意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进行三者间的比较,有助于帮助学生较好的了解。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2《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标志是?
3《独立宣言》的核心思想是?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美国《独立战争》相关图片资料)美国独立战争有什么影响
学生:美国独立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
命。
教师: 是的,在北美殖民地的抗英民族解放斗争的影响下,欧洲爆发了一场真正的大革命,这就是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的法国大革命,这场革命产生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和风云人物,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到巴士底去”
教师: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当时统治法国的是波旁王朝。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从政治、经济和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分析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教学设想:学生在课前上网查阅资料,应该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的原因理解得较为透彻。课堂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进行简述)
  学生:分组活动,对课前收集的材料进行再次整理,各组准备发言。
  教师巡视各组,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及时进行表扬。
第一小组分析政治原因:18世纪统治法国的是波旁王朝的“锁匠国王”路易十六。在波旁王朝的统治下,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实行等级制度。打出图片:《三个等级》,一名学生结合图片介绍:压在老农前半身的是第一等级教士,压在老农后半身的是第二等级贵族,老农属于第三等级,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和市民。其中农民赋税沉重,生活艰难;城市工人和平民生活困苦,被讥嘲为“无套裤汉”;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渴望权力和地位的提升。国王路易十六的专制统治引起法国人民的普遍不满,阶级矛盾激化。
  第二小组分析经济原因:革命前夕,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国王路易十六奢侈腐败,致使国家财政处于破产的边缘,引发财政危机。
  第三小组分析直接原因:为了摆脱财政危机,1789年5月,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的代表在会上不但不同意国王的主张,反而要求取得平等权利,并提出制定一部宪法,以限制王权。当时,巴黎城内到处传说国王要派军队到首都镇压群众,血洗巴黎。人们顿时怒不可遏。
  (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的发言,必要时给予补充)
学生在汇报完之后,教师将完整的表格展示出来:
政治原因:等级制度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经济原因:宫廷腐朽引发财政危机;
直接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第三等级代表要求限制王权。
  教师:(课件打出《攻占巴士底狱》图片,提问几名同学,对攻占巴士底狱的场景做简单而生动的讲述或补充)教师顺便提醒学生,7月14日因此成为法国的国庆日。
  学生:(略)
2、热月政变
(本目内容复杂,头绪多,建议教师采用讲述和启发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法国革命发生后,巴黎出现了许多政治组织,称为“政治俱乐部”。参加不同俱乐部的革命者自然分成了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在革命发生后,首先在法国执政的是哪一派别?
学生:斐扬派;
教师:继斐扬派之后上台的吉伦特派采取了哪些革命性措施?
学生1:1792年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学生2:1793年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
教师:法国的形势得到控制了吗?
学生:没有。法国社会一片动荡,物价飞涨,对外战争接连失败。
教师:巴黎人民怎样做呢?
学生:1793年5月底6月初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上台。
教师:雅各宾派采取的革命措施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但是由于雅各宾派实行“革命的恐怖政策”,滥杀无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过渡语:以上我们学习了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法国大革命的关键时刻,是谁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革命?
学生:巴黎人民。
教师: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学生自由谈感受。(“人民创造了历史”)
教师:我们在感受法国人民为推动革命进程而做出的巨大贡献的时候,我们还注意到了历史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我们结合之前学过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概括,应充分肯定学生理解的正确之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制度保留了统而不治的君主,也就表明英国这场革命存在着不彻底性。资产阶级革命从狭义上理解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打破封建制度的阻碍,促进自身的发展而爆发的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而美国独立战争中,我们看到的是北美人民在资产阶级领导下,开展了一场争取民族独立,摧毁英国殖民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战争。这场战争反抗的是英国的民族压迫,并不是本过的封建统治(况且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历史上本身就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相比之下,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本国的封建制度,所以说法国大革命才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
教师: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之所以伟大除了它被称为“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另一个伟大之处在于它产生了著名的纲领性文献――《人权宣言》。
3、《人权宣言》的理想
(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展示插图《人权宣言纪念碑》,学生补充说明,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中关于《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结合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人权宣言》认为人们生来就是平等的吗?
2、在革命前的法国,人们是不是生来就是平等的?
3、人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4、保障人的基本权利的手段和途径是什么?
  (点击课件,把四个问题制作成四个按钮,由四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进行讨论,目的是提高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人权宣言》的内容及内涵,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看法,讨论一下《人权宣言》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生课堂讨论记实:
A组观点:《人权宣言》具有历史进步性。
B组观点:《人权宣言》具有历史局限性。
A组学生1:《人权宣言》第一条就规定了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所以它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一面旗帜,具有历史进步性。
A组学生2:《人权宣言》吹响了“自由、平等”的号角,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组学生1:《人权宣言》中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等天赋人权是为少数人所享有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平等,不是所有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
A组学生3:《人权宣言》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与封建等级制度相比,历史影响是巨大的。
B组学生2:《人权宣言》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实际上是力图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门第的不平等。
A组学生4:《人权宣言》开启了现代法制社会的先河,提出了尊重、维护人权的思想。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学生的主要观点,简单小结:正如老子所说:“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我们了解到了《人权宣言》在倡导法制、尊重与维护人权的方面具有它独特的历史进步性,但在《宣言》的阐述中我们也同样认识到,它的“民主”、“自由”具有狭隘性,它并不是所有人的民主,它仅仅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
教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波澜壮阔,结合我们刚才的讨论,联系书本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学生: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伟大、最彻底的革命,它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
教学小结
18世纪末期,法国也出现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相比,法国大革命才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它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法国革命有它的进步性,也同样也有它的局限性;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为少数人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自由并没有真正实现。
当堂练习,巩固消化
(1)大革命前的法国实行了等级制度,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其中属于第三等级的是( )
①城市资产阶级、市民 ②农民、工人 ③天主教士 ④贵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C热月政变 D攻占巴士底狱
(3)“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体现了哪一文件的核心思想(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法典》
(4)尝试“脑筋急转弯”,请你找出与其他三者意义不同的时间选项( )
A 7月4日 B 7月14日 C 10月1日 D 7月27日
板书设计
原因:
开始: (1789、7、4)
经过 文献:《 》
结束: (1794)
进步:
影响 局限:
四、教学反思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教材内容:
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课)共有四个子目,分别是:炮兵上尉的惊人之举、《拿破仑法典》、帝国的铁蹄、滑铁卢的惨败。第一目讲述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执掌法国政权,第二目讲述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时期,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的评价及作用,第三目讲述拿破仑的战争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鼎盛,第四目讲述导致“拿破仑时代”最终结束的两次重大战役—莱比锡战役和滑铁卢战役。
一、课程标准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热月政变”后的法国,“雾月政变”,拿破仑的活动,《拿破仑的法典》,拿破仑的战争,评价拿破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书馆、网络查询并收集拿破仑的故事资料,了解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学习查找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并尝试制作课件;通过课堂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讨论、分析拿破仑战争并给其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拿破仑战争的了解,认识到:自信、勇敢、忍耐使拿破仑走向成功;而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穷兵黩武使拿破仑又走向了失败,正是“因军事而兴,也因战争而亡”。
探讨中认识: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前期反抗反法同盟的干涉,战争具有正义性;后期拿破仑将战火烧至其他国家,使战争具有侵略、非正义性的一面。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1、本课讲授性信息较少,教师的发挥、展示空间相对狭小。因而宜将课堂适当让与学生。课前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收集拿破仑的信息、故事,通过学生主动的学解决书本中大部分的学习任务。授课中,教师可采取学生讲故事、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较好的互动气氛中完成教学。
2、本课教案设计时,我个人认为不应受教材的局限,可对整篇课文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为拿破仑人生的四步曲:崛起—称帝—征战—败亡,使学生对拿破仑的人生轨迹有大体认识,然后利用拿破仑对自身评价的话引至《拿破仑法典》的讲解。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
1、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2、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制宪会议颁布的文献是?
3、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下列名言,指导学生体会每一部分的名言折射出名人的什么品质)“名人名言赏析”。
  第一部分:
  1、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2、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三个字只有在庸人的词典里才有。
  3、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
  学生欣赏名言,回答问题。
  生1:这个人是非常自信的。
  生2:非常坚强、勇敢,不怕挫折。
  生3:也非常好胜。
  第二部分:
  1、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撼世界。
  2、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生1:这个人还是很有眼光的,能认识到中国的潜力,很不简单。
  生2:热爱祖国,崇尚文明。
  第三部分:
  1、统一指挥是战争的第一要事。
  2、总司令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冷静的头脑。
  3、伟大的统帅应该每日自问数次,如果面前或左右出现敌人该怎么办?他若不知所措,就是不称职的。
  生1:这个人一定是个杰出的军事家。
  生2: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非凡的指挥能力。
  生3:谨慎、严格要求自己。
  师:很好,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品质和能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些名言也是出自一人之口,你能猜到这个人是谁吗?
  (学生先是惊讶,接着很快在教师的引导下猜出是拿破仑)
  师: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了解拿破仑的生平,说说“我眼中的拿破仑”。
讲授新课:
教师:著名笑星潘长江有一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幽默之中说明:个头矮小的人也能成就大事。我们都知道拿破仑并不像其他欧洲人那样身材高大魁梧,但他在历史上创造的辉煌时刻让法国人至今仍然引以为自豪。拿破仑是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色彩的人物,我们对他有一点了解,更多的还是对未知部分的兴趣。同学们都按照我的布置分组回去查阅了大量资料,每个组都非常愿意与其他的组分享成果,下面就让每一组的代表给我们做精彩展示。
1、崛起
教师: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拿破仑”、“拿破仑就任第一执政”,下面请第一组的A同学为我们展示收集成果。
  学生A:拿破仑(荒野雄狮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科西嘉岛当时刚刚被卖给法国。他的家族是当地的一个贵族世家,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
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国独立出去。16岁时他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逃往法国。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毕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3%E6%9C%882%E6%97%A5" \o "3月2日 ),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6%84%8F%E5%A4%A7%E5%88%A9" \o "意大利 )方面军总司令。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5%A5%A5%E5%9C%B0%E5%88%A9" \o "奥地利 )与萨丁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 / wiki.phtml title=%E8%90%A8%E4%B8%81&action=edit" \o "萨丁 )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 / wiki.phtml title=%E5%8F%8D%E6%B3%95%E5%90%8C%E7%9B%9F&action=edit" \o "反法同盟 )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凯旋而归。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埃及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5%9F%83%E5%8F%8A" \o "埃及 )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8%8B%B1%E5%9B%BD" \o "英国 )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6%95%B0%E5%AD%A6" \o "数学 ),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6%96%87%E5%AD%A6" \o "文学 )和宗教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5%AE%97%E6%95%99" \o "宗教 ),受启蒙运动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5%90%AF%E8%92%99%E8%BF%90%E5%8A%A8" \o "启蒙运动 )的影响十分大。
然而1798年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1798%E5%B9%B4" \o "1798年 )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 / wiki.phtml title=%E7%BA%B3%E5%B0%94%E9%80%8A&action=edit" \o "纳尔逊 )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1799%E5%B9%B4" \o "1799年 )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5%8D%B0%E5%BA%A6" \o "印度 )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此时欧洲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6%AC%A7%E6%B4%B2" \o "欧洲 )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1799%E5%B9%B4" \o "1799年 )8月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8%E6%9C%88" \o "8月 ),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E5%B7%B4%E9%BB%8E" \o "巴黎 )。1799年11月9日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iki / 11%E6%9C%889%E6%97%A5" \o "11月9日 ),回到法国的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 ( http: / / zh.wikipedia.org / w / wiki.phtml title=%E9%9B%BE%E6%9C%88%E6%94%BF%E5%8F%98&action=edit" \o "雾月政变 )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拿破仑生来个子矮小,性情古怪;他出身贫寒,却能在短短的几年内,从一个炮兵上尉一跃而成为纵横法国和欧洲的风云人物,因此,被称为“科西嘉怪物”。(学生参照课本32页内容,结合老师所展示的两幅图片,给大家介绍拿破仑的一些事迹,主要是他人生早期的成长之路及“雾月政变”;准备充分的学生可能会介绍一些拿破仑的其他小故事,上述内容仅为参考,可删减)。
  教师:对学生讲解进行点评,多肯定多鼓励,以激发后面几组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称帝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拿破仑《加冕》。请第二组B同学上台。
学生B:1804年12月2日清晨,寒风裹携着雪花穿过巴黎的大街小巷。参加拿破仑登基典礼的客人从凌晨6点开始就已经陆续从家里出发,前往巴黎圣母院。圣母院的工作人员还在紧张地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务必使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事实上,从5个月前开始,他们就已经为此而忙碌,登基典礼上的每一个步骤与细节都由通晓礼仪的资深外交官——一名旧王朝的后裔精心设计。
上午9点,教皇庇护七世准时从下榻的杜伊勒里宫出发。他乘坐的马车由法国骑兵队护送,按照惯例引领仪仗队的是教皇的使节——但这次的使节却骑在一头驴子的身上。这项故意的安排引起了两旁市民一路的嘲讽和讥笑。
拿破仑从来都不喜欢罗马教廷,但为了使自己的统治能因得到教会的支持而变得稳固,他还是选择了像曾经建立欧洲帝国的查理大帝那样接受教皇的加冕,只是他不会自己前往梵蒂冈,而是希望教皇能亲自来巴黎。
早在8月份,教皇已经接到了拿破仑的邀请。他本来不想答应这个法国人的“无理要求”,但与拿破伦邀请他的原因类似的是,教皇考虑到妥协可能改善教会在欧洲受革命浪潮影响日渐衰退的处境,而且说不定还能趁机讨回被法军占领的封地。他最后还是答应在11月初前往巴黎,为此,皇帝的登基典礼不得不从拿破仑最喜欢的11月9日(雾月革命纪念日)推迟到12月2日举行。
11月25日,拿破仑身穿猎装,在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迎接教皇的到来。相互拥抱之后,拿破仑的马车突然开始前行,他自己则率先从一侧跳上马车,然后才邀请教皇上来——孰尊孰卑一开始就被安排得清清楚楚。
12月2日正午12点,几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巴黎市苍白阴冷的天空。拿破仑和约瑟芬金碧辉煌的马车刚刚缓缓驶到巴黎圣母院,而庇护七世此时已经在清冷的宫殿里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
拿破仑在宫殿门口披上沉重的冕袍,与拖着长长裙裾的约瑟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在描述这次盛典时,都称之为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舞台剧”。在典礼举行的几个星期以前,拿破仑和他的妻子约瑟芬已经借助玩具娃娃和模型熟悉了典礼上的每一个细节。
坐在圣餐台前等候加冕的拿破仑,身着镶嵌着银鼬皮的紫色天鹅绒礼服,佩戴着据说是查理大帝登基时曾经用过的宝剑,手执权杖。按照拿破仑的计划,这些装饰应该让它看上去更有威力。
弥撒过后,教皇为拿破仑夫妇的头上和手心分别施了涂圣油礼,并且为他们的王冠赐福。关于加冕的那一刻,史学界最新的一种说法是:拿破仑自己从圣餐台上拿过桂冠,亲手为自己戴上。这是事先同教皇商定好的。而之前由法国19世纪另一位历史学家提出的说法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抢过王冠,戴在了自己头上。
整个加冕仪式持续了整整4个小时,在沉重的礼服下,拿破仑自己也不时表现出困倦的表情,好几次控制不住地打着哈欠。几乎所有在场的嘉宾后来都抱怨这个加冕仪式过于冗长,而巴黎圣母院的宫殿也太过寒冷了。
(本段内容主要起串联作用,教师在课前适时加以引导,学生主要了解一些拿破仑加冕称帝时的趣闻佚事)。
教师:刚才B同学声形并貌地向我们描绘了拿破仑加冕称帝时有趣的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伟人的另外一面。拿破仑闻名于世,使后人记忆深刻的还是他的战功赫赫。
3、征战
教师:现在请我们的第三组C同学为我们解说“奥斯特里茨战役”。(同时出示图片)
学生C:奥斯特里茨会战是拿破仑的军事杰作,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这次战役的经过。(战争过程略)
教师:奥斯特里茨战役,法军获胜。至此,拿破仑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帝国的铁蹄踏遍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展示拿破仑帝国鼎盛时期的形势图)
4、败亡
教师:古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拿破仑来说,决定他一生命运的是“战争”,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因军事而兴,也因战争而亡”。接下来请第四组同学给我们讲一讲决定拿破仑人生成败的最后两次战役“莱比锡战役”、“滑铁卢战役”。
学生D:“莱比锡战役”(内容略)
学生E:“滑铁卢战役”(内容略)
教师:生活中我们常用遭遇“滑铁卢”来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挫折或失败。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典故与拿破仑有关。但我们不禁要问:戎马一生的拿破仑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失败?
学生1:拿破仑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了各国的联合抵抗。
学生2:战争也使法国经济陷于崩溃。
学生3:拿破仑自身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穷兵黩武。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拿破仑的失败原因来自于多方面。拿破仑的战争在前期是正义的,但后期拿破仑将战火烧至其他国家,使其战争具有侵略、非正义性的一面。正是因为他后期战争的非正义性,才激起了欧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抗,;同时战争也使法国经济陷于崩溃,再加上拿破仑自身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穷兵黩武,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虽然战争是非正义的,并且遭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一致抵抗,当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点:拿破仑的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的传播。
5、功绩—《拿破仑法典》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拿破仑的话“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法典。”
教师:拿破仑自认为一生最荣耀的并不战功赫赫,而是流传后世的法典。这部法典指的是什么法典?
学生:《拿破仑法典》(或《民法典》)
教师:除了《民法典》外,还有哪些法典呢?
学生:《商法典》、《刑法典》。
教师:《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教师简单介绍《拿破仑法典》的内容及历史评价,限于初中生的知识面,不要拓展过多)
教学小结
回顾历史,是法国“热月政变”后的乱世成就了拿破仑一生的辉煌和雄壮。他以他的自信、勇敢、坚毅赢得了幸运女神的青睐,但最终也因他的骄横、狂妄、嗜武遭到了命运的惩罚。虽然拿破仑失败了,但我们不得的承认:就是这个身材并不高大的科西嘉男子纵横欧洲是几十年,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拿破仑时代”。
当堂练习,巩固消化
(1)拿破仑说:“我的真正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关于这一切的回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遗忘,它将永垂不朽。”拿破仑所说的这样“东西”是指(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它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这部法典在( )时期颁布的。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法兰西第一帝国 D美国内战
(3)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反侵略反干涉的性质 B具有对外侵略、掠夺、争霸的性质
C威胁了欧洲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
D具有双重性,既有发干涉、反侵略正义的一面,又具有侵略、掠夺、争霸非正义的一面
(4)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某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战争
板书设计
1799 1804 181
文 武
四、教学反思
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学习与探究之一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活动导向与七、八年级有较大不同。以往活动课也要求学生着眼于历史情境的再现,学会通过扮演历史人物去感悟历史,学会资料的收集方法;九年级的历史活动课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整合材料的能力、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分析能力、探究性学习的合作意识。
本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知识进行再认,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编写历史短剧,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利于结合当时实际,培养运用发散性思维,更清楚地了解哥伦布等一大批航海家和探险家所建树的丰功伟绩,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和意义。
一、课程标准
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哥伦布航海活动资料,运用多种手段予以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通过组织航海筹备活动、绘制地图、展示板,培养学生绘图、动手制作等技能。
通过活动展示,引导学生能够较为真实地再现历史原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求真意识。
三、活动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编排一出话剧,安排5—7名学生分别扮演哥伦布、国王、大副、水手、印第安人、旁白等;安排4—5名学生制作道具与绘制背景图案,表现不同的剧幕;安排10名学生做裁判,根据参与者的表现,评出3名最佳演员。
2、依据P9页《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复制三份(图上标有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和主要海洋,图上不能有路线),课堂上每组选择1—2名同学上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名同学考虑相互配合,教师可根据自己情况而定),并对各组表现进行评分。
3、推选一名主持人,全班分为三组,每组安排4名同学参与表演和道具制作;另每组推选3名同学组成评判小组,负责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判。评判标准由评判组成员和表演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
(二)教师准备:
1、可以给学生的短剧编排提供一些指导,如音乐、背景图片等,但不得涉及剧本情节,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2、准备活动中需要的一些物品:如计时器、评判表格、奖品等;
3、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根据表演情况,做简明扼要的总结;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由评判组给出获奖名单)。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活动课主要设置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表演历史短剧《探险新航路》,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再次回顾并感悟,通过学生趣味横生的表演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能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同时表演中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第二个环节让学生上前将《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的四条航线绘制完整,如果安排2名同学,除了保证任务能顺利完成,同时也能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三)课堂展示(活动流程)
一、《探险新航路》(编演历史短剧)
主持人:(开场白)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方世界开始了它的“地理大发现”,一个大探险的时代到来,世界的天平翘了起来。你想了解500多年前美洲大陆那独特的风土人情吗?让我们走进“梦幻剧场”去倾听那巨浪滔天、百舸争流的历史述说吧!
第一幕
(旁白):1487年,葡萄牙王室支持迪亚士进行了航海。虽然此行没有成功,但西班牙王室感到压力。于是王室也希望能有人挺身而出,向海洋挑战,开辟出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哥伦布):我——哥伦布,生于1451年,现年35岁。我曾经有过几次航海的经历。我也曾读过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对富饶的东方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有人说“地球是方的”,但我认为地球是圆的,我坚信: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我一定会找到印度,找到黄金、瓷器、香料。可问题是:谁愿意提供我如此大量的金钱呢?对了,我不妨到西班牙去,只要说服国王,以西班牙的财富而言,我一定会实现我的梦想。
第二幕(在王宫)
(哥伦布):尊敬的国王陛下,…………(表演语言具有夸张色彩,教师可指导学生发挥想像,但表达仍要合乎逻辑,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同时语言用词上应具有强烈的诱惑性!)
(国王,沉思,考虑了一会儿):好的,Mr 哥伦布,我答应你的请求。我愿意提供你航海所需要的一切。但是有个条件:我们西班牙理所应当的是尚未发现土地的统治者。我们授予你海军上将军衔,封你为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你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十分之一留为己有,其余皆归王室所有。
第三幕(在港口)
(哥伦布):大副,我们的人员都到齐了吗?航行所需的物品准备得怎么样了?
(大副,抬手敬礼):报告船长,所有人员已经全部到齐。物品准备完毕,数量充足;有腌制好的牛肉和猪肉、鱼干、硬面包、蜂蜜、干酪、干豌豆、干扁豆和大米。哦,对了,罗盘针、沙漏计时器、海上地图全都准备好了。一切都准备好,就等船长下令起航。
(国王):Mr 哥伦布,希望你不要让我们失望。祝你一路顺风。
(哥伦布):感谢您,尊敬的国王。请您相信,我一定会给您带来惊喜的!再见了,陛下!(抬高音量)全体注意,起航!
(众水手,器齐声高喝):起航!
第四幕
(旁白):哥伦布的船队在海上已经航行了两个多月了。除了茫茫大海,什么也没有看见。怨恨及对死亡的恐惧在船员们中间蔓延,就算是哥伦布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梦想。如果再看不到陆地,船员可能就要发生叛乱了。
(哥伦布):上帝,保佑我!我难道错了吗?
(突然,一个水手大声叫道):啊!陆地!我看见前面有陆地!
(水手们高兴的高声叫嚷,欢呼雀跃。哥伦布):感谢上帝保佑!终于看见陆地了。终于找到了,我梦中的东方、古老的印度。
第五幕(小岛上)
(土著居民,端着食物):欢迎你们,天上的来客!不要客气,吃点东西,喝点水吧!
(水手):船长大人,这些是什么人?
(哥伦布):Indians,他们是印第安人。我们到达印度了。
(吩咐水手拿出西班牙的国旗,插在土地上。)
(哥伦布):我郑重宣布,这些土地从此属于西班牙王室领地。
(此剧本仅为范本,学生可根据理解和想象做出相应的改动,特别是哥伦布劝说西班牙国王的台词留下空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主持人:(对同学们的表演进行一些表扬,也可随机采访几位表演同学,请他们谈谈表演感受。)
(评判小组的成员对表演的同学进行打分,评出3位优秀同学——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道具奖。)
主持人:请评判组公布获奖名单,并对获奖同学的表演进行点评。
评判员:(略)
二、绘图比赛
主持人:下面进入我们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有请三组的同学上台。比赛时间限定为2分钟。
(三个小组的同学在相应的图片面前站好,等待开始的号令。)
主持人:预备,开始!
(参赛同学在认真的绘制路线,其他的同学在凝神观看)
主持人:时间到,请停止!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共同耐心等待评判组的评判结果。
(在本环节的评分中,不能仅仅依据时间的快慢,还要参看路线绘制是否准确,结合速度与准确两个方面进行评判。)
支持人:请评判组亮分,并请说明评分根据。
评判员:亮明分数并说明理由。(理由略)
教学小结
对活动中的成功之处给予表扬,对主持人和所有同学的参与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做人要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坚持真理,充满自信;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反思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教材内容
本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课共有四个子目录:“‘解放’手的发明”、“蒸汽的推动力”、“呼啸而来的火车时代”、“出乎人们预料的后果”。本课在整个世界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后果,能为后面的第三、四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后果没有详细的叙述,对工业革命过程的介绍也比较简单,对这些内容需作适当的补充。
授课时间:
一、课标要求:
讲述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简述发明“旅行者”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的基本史实 ;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对“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去发明机器?”“蒸汽机的应用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地去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培养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1、《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本节课采用讨论、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工业革命的资料、拍摄工厂生产的图片及在网上搜索有关工业革命的资料、图片。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展示欧洲纺织工人手工劳动的图片和现代化大机器生产的图片,由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阐释工业革命的含义。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言,通过前言中的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讨论前言中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去发明机器?
3、学生将收集到的工业革命中发明的各种机器的图片,向全班同学介绍。
【学习新课】
(一)“解放”手的发明
1、学生自读教材p.40小字部分内容,对照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纲,尝试归纳相关基础知识。
自学提纲:
(1)在17世纪以后,英国一些人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的动因是什么?
(2)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从 开始的。
(3)凯伊发明的飞梭大大提高了 的速度,使织布用的棉纱发生了紧缺,于是,人们有开始研究如何提高纺纱的速度。纺纱工人 发明的 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成了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
(4)珍妮机等工作机的发明有何意义?
2、小组讨论上述问题,然后,小组推选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珍妮机”的发明经过。
教师小结,导入第二目内容:
1)珍妮机等工作机的动力是什么?有何缺点?
2)创设问题情景:假设你生活在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要开办棉纺手工场,你的“场址”将选择下面的哪一个?为什么?(动力、运输)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河流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 D、临近煤矿的地方
由此过渡到工业革命的第二目: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二)蒸汽的推动力
1、教师简单介绍教材插图“: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图”和“瓦特蒸汽机图”,比较两种机器的本质区别。
2、学生自读教材p.42-43大字部分内容,完成下列练习:(课件展示)
1)瓦特 (发明、制造、改进)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
2) 年,瓦特将蒸汽机何工作机连接在一起,使工作机获得了 的动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 革命性飞跃。
3)以瓦特蒸汽机为达标的原动机的发明何普遍使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何生活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4)18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有一个英国人要开办棉纺工厂,他的场址将选择下面的哪里?与18世纪70年代比较,他们的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运输)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河流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 D、临近煤矿的地方
3、指名说说上述习题,重点引导讨论第4)小题。
4、教师小结,引入第三目:呼啸而来的火车时代。
蒸汽机发明以后,首先应用于什么行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又应用到了哪些行业?(交通运输业等)
(三)呼啸而来的火车时代
1、读教材p.43-45相关内容,对照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纲,尝试归纳相关基础知识。
自学提纲:
1)1807年,美国人 把蒸汽机作为船的动力,发明了 ,使人类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在陆路交通方面,19世纪初,英国人 研制成功了火车。蒸汽机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 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3)“火车”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谁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814年布拉策号试车时的场景?(指名说说)
2、延伸讨论:
1)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要开办棉纺工厂,你的厂址将选择下面的哪一个?你主要考虑的是那些因素?
A、临近铁路的地方 B、临近河流的地方
C、临近油田的地方 D、临近煤矿的地方
2)列举哈格里夫斯、瓦特、斯蒂芬孙的身份,再结合教材介绍的他们发明(改进)都是经过“多次试验”才获得了成功,说说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实践的重要性、坚持不懈、敢想敢干……)
3、教师小结:
哈格里夫斯、瓦特、斯蒂芬孙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四)出乎人们预料的后果
1、分组讨论:什么是“工业革命”?
教师提示:从课前导语、教材p.41小字部分、p.45小字部分找材料,自己归纳。
2、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再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 世纪中期首先从 国开始的。一般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是 的发明和使用。
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 。
3)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是机器的 和 。
4) 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
5)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这样的后果呢?
①推动了 突飞猛进的发展;
②引起了 的巨大变化,产生了 和 两个主要的对立阶级。
③使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制度建立起来。
6)工业革命前的“工场”和工业革命后的“工厂”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
1)工业革命给人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2)(多选题)下列那些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能同时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 B、电脑 C、火车
D、电灯 E、被作火车、轮船动力的蒸汽机
【总结全课】
指名说说本课所学的内容和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1、尝试制作一个带有动力的机器。
2、写一写:
1)、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2)、汽船、火车的发明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
3)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这样的后果呢?
3、说一说:
生产的需要对科技发明的推动作用和科技发明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照顾到了我校学生基础较差、许多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为题为引导,把知识点分解到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中去以督促学生学习的设计思路,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在问题的设计上,既照顾到一本水平的学生,也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问对象的选择和给学生以充分的讨论时间和空间。
根据往年的教学经验,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等相关知识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二教材在本课又没有特别明确工业革命的概念,所以,在第四目中设计了几个填空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
一、课程标准
讲述英国殖民者克来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 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 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
  了解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英国和印度带来的影响。认识殖民扩张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
  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主要事迹。
  过程与方法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印度的文明史,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认识东西方文明在交融碰撞时,古老印度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
  阅读课文,了解17―18世纪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和掠夺的情况,认识英国的殖民扩张给印度和英国带来的影响。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章西女王及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主要事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查找资料,回忆古印度的史实,体会古代印度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
  学习英国殖民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的本质。
  通过讲述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正义感和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三个子目组成,即“传统社会的变迁”“贪婪的殖民者”和“顽强而悲壮的反抗”,前两个子目是后一个子目的背景、原因。由于古代印度传统的政治、经济特点和外族的入侵,影响了古代印度的发展,造成了印度的落后,最终导致英国、法国、荷兰对印度的侵略。“顽强而悲壮的反抗”是印度人民为反抗西方国家的侵略而进行的斗争。大规模的民族起义,显示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学生难于把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克莱武、章西女王等人物的主要事迹,从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通过史实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正义感和热爱和平的观念。
  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英国殖民侵略给英国带来的影响,认识殖民扩张的本质。
教学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古文明史和印度人民抗英斗争的主要事迹。
  2.编练三组舞蹈:藏族舞、新疆舞、印度舞。
  3.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4.编排历史剧:“克来武在孟加拉国库”。
教师的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件由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地图、图片组成。相关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图片有《印度战乱》《欧洲殖民者在印度孟加拉建立的商站》《反英大起义中的印度土兵》《章西女王》《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的印度饥民》等。
2.了解学生预习、准备的情况。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贯之以讨论法、辩论法等。
板书设计
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
  (一)、传统社会的变迁
   1. 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特点
   2. 印度社会的动荡
  (二)、贪婪的殖民者
   1.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2.克莱武在印度的主要活动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3.英国的殖民扩张所造成的影响
  (三)、顽强而悲壮的反抗
   1.原因
   2.概况
   3.影响和启迪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现代化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 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历史短剧、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民族自尊心。
(二)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
  请学生上台表演三组舞蹈,第一组舞蹈为中国的藏族舞,第二组舞蹈为中国的新疆舞,第三组为印度舞,其他学生根据舞蹈的动作和特征进行判断,辨别这三组舞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舞蹈。学生判断后,教师对表演的学生和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印度,并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随后提问:你知道的古印度文明史有哪些?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概述:古印度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史,如阿拉伯数字、佛教等,都是其文明的表现。但在近代史上,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印度的文明发展进程被中断,而印度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不断地进行英勇而顽强的抗争。由此引入新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讲授新课
板块一:目标导学,构建知识网络—感知历史(体现一维教学目标)
英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活动: 英国开始侵略印度, 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
(2)影响: 。
2、印度的民族起义:
(1)背景: 。
(2)经过:时间 ,领导者 ,杰出人物 。
(3)影响: 。
板块二:情景再现,体验、探究历史(体现二、三维教学目标)
传统社会的变迁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战乱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判断在古代印度历史上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战乱频繁,社会极度动荡。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
  (1)古代印度战乱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2)古印度的传统社会是怎样变迁的?
  (3)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古代印度,政治上的种姓制度和经济上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是这个社会的传统特征。从10世纪起,印度就不断遭到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攻击,社会动荡不安,政权不断更迭。古老印度的传统社会也随之不断变迁:13世纪,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16世纪,蒙古人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正是由于长期的纷争和动荡,从而造成了印度的落后,印度社会由盛转衰。
请学生结合当代的国际形势思考、讨论:你认为现存国际上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情况?请举列说明,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观念。
过渡:当古老的印度开始走向衰落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并得到迅速的发展。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荷开始入侵印度,那入侵的情况怎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贪婪的殖民者”
贪婪的殖民者
(1)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请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了解东印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