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先锋】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第2课时(人生的责任与意义)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先锋】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第2课时(人生的责任与意义)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09:11: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学情回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并领会作者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精读课文
1.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
常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小贴士
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特征
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 用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物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论点。
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俗语,或公认的道理、定理、公式等,说服力强。
示例1: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将“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时的感受比作“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责任未了时的痛苦情态。
比喻论证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举例论证
列举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未赔礼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况,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2
示例3: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将不尽责任之苦与尽责任之乐进行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
对比论证
示例4: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曾子的话,举“仁人志士”“诸圣诸佛”的例子,论证了君子的终身之忧实际上是一种“真乐”,进一步证明尽责任的快乐,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2.本文语言既庄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庄重。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
分析
第3段“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这两句话非常深刻,读来使人感到教诲颇深。
举例
庄重
本文语言灵动,主要表现在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引用的表达形式的变换、语气词的运用上。
分析
就句式而言,本文运用了设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多种句式的变换使文章显得不单调,语言生动活泼。
举例
就引用而言,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的是”。
“为什么呢?……责任还没有解除呀!”“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从这些句子中的语气词可见轻灵之气。
轻灵
本文的语言十分流畅。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衔接词使文章过渡自然、文脉贯通。
分析
文中的排比句很多,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
举例
流畅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这一句过渡语,紧承上文,并顺势引出下文的论述。
本文语言十分精练简洁。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和对偶句。
分析
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等成语形象地表现出责任尽完之后无比放松和快乐的心情;用对偶句“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概括了世间伟人所尽的大责任。
举例
简洁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因为快乐的源泉是尽责,尽责并得快乐,相反,不尽责并得痛苦。那么尽不尽责就在于个人的责任心,这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2.作者为什么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3.作者是怎样将道理说得清晰透彻,令读者易于接受的?
什么是未尽责任
未尽这些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
每个人应负的责任有哪些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引用古语、俗语、名人名言充当理论依据
分析观点的正确性,层层深入论述道理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4.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参与维新变法,办报,办学校,写文章,以实际行动承担着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除了他,你还知道哪些以担当责任为乐的人?
北宋的范仲淹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的忧乐,以治国安邦为己任的政治家,他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里夫人也是一个一心造福人类、有责任担当的科学家,她说人类需要梦想家,以科学成果谋取经济利益违反她的纯粹研究观念。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
5.《最苦与最乐》所论述的有关责任的观点,如今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呢?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人生最苦事:背负责任
事未办、钱未还
尽责任
享至乐
恩未报、礼未赔
对他人、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
人生最乐事:尽责任
处处尽责任,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时时快乐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
正面:责任越大,快乐越大
反面:躲避责任,自投苦海
课堂总结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课后作业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仿写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
例如: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拓展延伸
为什么“子”是尊称
据文献记载,周朝分封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本来是其中的一种爵位,后来作为一种称谓被保留下来,成为对有道德、有学问、有地位之人的尊称。如《论语》“子曰”中的“子”,是学生对孔子的敬称。后来又出现了“夫子”的称谓,它是更郑重的称呼,是对有德行、有声望的人的尊称,多用来指老师。如《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中的“夫子”,就是孔子的学生曾晳对他的尊称。
责 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梁启超
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 ——阿来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