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阿房宫赋》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1《阿房宫赋》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10:0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阿房宫赋》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教学目标
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议论的写作特色。 3.分析秦灭亡的原因,领会作者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创作此赋的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议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分析秦灭亡的原因,领会作者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创作此赋的目的。
教学过程
导入 杜牧在文、赋、诗方面皆有建树。 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是继韩愈、柳宗元之后的散文大家。有《樊川文集》传世。 赋——受“唐宋古文运动”影响,推动赋由骈俪走向散文化,《阿房宫赋》历来被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 诗——成就最为突出,诗风清丽自然,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杜牧,字 ,京兆万年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 ”, 时期杰出诗人,与 并称为“ ”。 出身于名门世族,唐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中进士,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池州(今安徽贵池)等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尤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他的文、赋、诗都颇负盛名,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著有《赤壁》《泊秦淮》等。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中原,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进犯,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强敌,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文心雕龙·诠赋》对赋的内容和形貌做了介绍:“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 舒展、散布)文,体物写志也。”赋的内容是体物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而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华美的辞藻。此外,赋很讲究声韵美。它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句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严谨、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思考: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 1—2 ):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 3—4 ):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2、赏析下列各句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先声夺人。概括六国的灭亡,写出了秦统一六国的不凡气概和强大声势。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阿房宫工程的浩大。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阿房宫占地广,高度高。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写出楼阁众多,参差错落,精致工巧。运用了排比(使音调铿锵)、想象(因为阿房宫已经不存在了,这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阿房宫的景致)、比喻(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第二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比喻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倚叠如山”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②夸张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③排比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④互文 “辞楼下殿”“朝歌夜弦” ⑤反衬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突出了秦始皇的荒淫无道,表达了作者对宫人的同情以及对秦始皇荒淫无道的谴责。 这段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 原因:“不爱其人”。 目的:“鉴”,借古讽今,讽谏唐朝统治者勿蹈秦始皇的覆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主旨归纳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