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祝福》作业设计 (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祝福》作业设计 (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10: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祝福》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团队所在学校(签章):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普通高中教科书(人教版) 年级及册次:语文必修下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六单元第 12 课《祝福》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
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 字以内) 本单元以“观察与批判”为主题组元,即通过小说的阅读和鉴赏,让学生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来观察、思考、分析、鉴别复杂多样的社会现实和千姿百态的人间世相。《祝福》为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小说,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篇小说在历次教材编审中都入选,作为必读篇目,足见其在让学生形成小说阅读素养方面所拥有的巨大价值,很多名家名师依据《祝福》内容也设计了诸如“小说阅读考查题型汇编” 的作业练习,差强人意,但过于繁琐,有吹毛求疵之嫌。本团队依据单元主题、单元目标、编写意图及课后“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围绕“作业认知目标”“作业类型”“作业难度”等维度,结合省、市、县专家的培训学习和团队的研磨,确定了本文学习的作业目标,分三个课时达成。 作业设计目标: 通过练习,整体把握本文的情节、人物命运发展轨迹、活动场景等。 推断人物行为(动作、语言、心理等)的动机、结果、反应。 明确小说场景、次要人物、细节刻画、矛盾冲突的作用。 结合文本理解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赏析叙事艺术中倒叙在文中的艺术效果。
第 1 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 难度系数
“ 祝 福 ” 是 小 说 的 背 景 , 也 是 小 说 把握行文线 索、活动场景
的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在鲁镇“祝 福”喧闹的爆竹声中一步步展示出来。文章三
课前 基础 性作业 次写到鲁镇人“ 祝福” 景象, 第一次是写 ,第二次是写 ,第三次是 写 。 优生班 1 分钟 0.8
参考答案:情节线索,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
情景,鲁四老爷家“祝福”,“我”在“祝福”景象
中的感受
发展性作业 通读小说《祝福》,并完成具体情节空格的填写。 参考答案:①年底时节,仓皇回乡 ②祥林嫂寂然死去 ③祥林嫂被卖改嫁 ④孟春之时,被卖改嫁 ⑤祥 林嫂再到鲁镇 ⑥新春将至,深感悲愤 概述文本的具体情节 优生班 2 分钟 0.7
课中 基础性作业 叙事手法常见的方式 有 、 、 、 、 等 。 本 文采用了 叙述方式,这样的叙事方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倒叙,其表达效果: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 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 探求事情的原委,增强吸引力。 ②从小说主题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 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③把祥林嫂寂然死去的结局提前,营造了小说浓厚 的悲剧气氛。 识记、积累小说常用的叙事手法, 理解本文倒叙事手法的表达效果。 优生班 3 分钟 0.7
发展性作业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行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1)“我”是谁:“我”并不是作者,而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的形象。 “我”是一个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 把握并理解小说叙事视角与 叙事人 优生班 3 分钟 0.65
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虽然无力拯救祥林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相对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的柳妈和鉴赏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我”的忽说有鬼神忽说没有, 都是建立在对祥林嫂是否有害的担心上。 (2)“我”的作用:“我”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的。 “我”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批判者,正是从“我” 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 的。 称的表达效果
课后 基础性作业 细读文本,从中筛选出关涉到金钱的零星表述,然后借助时代背景,关注祥林嫂的收支和“我”的消费,并从中发现问题,与同学交流。参考答案:(1)小说中关涉到金钱的零星表述有: ①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②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③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④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⑤捐门槛的价钱:大钱十二千(十二元鹰洋) (2)我们可以发现在社会底层的祥林嫂的劳动之廉 价、命运之艰难:祥林嫂初到鲁四老爷家时每月工 钱五百文,婆婆从鲁四老爷家支走的祥林嫂的工钱 是一千七百五十文。那时候的一元等于一千文钱, 祥林嫂辛辛苦苦做工三个半月,就只挣了一块多! 她所挣的钱还买不到城里的两盘“价廉物美”的清 嫩鱼翅!这样一对比,把祥林嫂劳动之廉价、命运 之艰难处就显现出来了。 引导学生从细节处观察、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优生班 3 分钟 0.6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根据小说相关内容,按照题干要求,完成“鲁镇是一个 的江南小镇”句式内容的 一是引导学生从多个 维度认 优生班 5 分钟 0.6
补充。 识祥林
1.根据下列自然环境完成该句式的填空。 嫂所处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 的社会
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 环境,
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 二是训
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 练学生
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 概括能
香。 力。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
梅花那么大,漫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
色,将鲁镇乱作一团糟。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
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
人更加沉寂。
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
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
的雪花,拥抱了市镇。
(1)鲁镇是一个 、 的江南小镇。(不少于两个修饰词)
参考答案:(1)有沉郁的色调、热闹中有一丝阴冷
萧瑟
2.民俗是世代相传又为人们所共同遵循的社
会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经济生活、心
理特点的综合反映。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
传承性。(《现代汉语词典》第八版)
《祝福》涉笔的民俗,均为吴越地区的重要习
俗。根据文中相关民俗的描写完成该句式的填
空。
(2)鲁镇是一个 、 的江南 小镇(不少于两个修饰词)。
参考答案:(2)传统的、落后的、封建的、闭塞的
3.根据相应提示,找到文中的句子作答后,然
后再完成该句式的填空。
最纠结的回答:(“我”的回答:“也许有吧,——
我想。”“——然而也未必”“那是,……实在,我说
不清……”)
最意味深长的“……”:(可恶!然而……)
最无效的支招:(捐门槛)
最紧张的呵斥:(四婶:你放着吧)
最无聊的猎奇:(老女人特意寻来……满足地……)
最丑陋的狞笑:(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
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最冰冷的答疑:(冲茶的短工回答“我”问题)
最多反复的疑问:(柳妈取笑祥林嫂额头上的伤疤
的时候)
(3)鲁镇是一个 、 的江南 小镇(不少于两个修饰词)。
参考答案:(3)冷漠的、荒芜的、让人窒息和绝望
的)
作业二
鲁迅为什么要写有一个这样环境的江南小
镇?
参考答案:——交待中国的现状 引导学
①辛亥革命并没有从精神上、思想上彻底解放人民。 生思
②封建流毒时时有、处处在。 ③特权阶级、劳苦大众都是封建思想的维护者。 考、揣 摩作者 优生 班 3 分 钟 0.6
④愚昧的未觉醒。 的写作
㈤觉醒的彷徨纠结不彻底。 意图
—— 希望改变现状
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
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
救的注意。
第 2 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 系数
基础性作业 指出文中的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出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参考答案:反复。表明封建思想对人们的统治时间 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农村风俗、封建思想 依旧根深蒂固。 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是 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参考答案:比喻。突出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 赏析小说语言运用修辞手法所达到的表达效果 优生班 3 分钟 0.6
打击之后,胆小、恐惧、怕见人的心态。
课前 发展性作业 赏析下列句子的句式,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参考答案:“空的”“下端开了裂”,是定语(修饰语)后置,表示强调,突出了祥林嫂忍饥挨饿和沿街乞讨的悲惨境况。“分明”是从外貌上、“已经”是从时间上、“纯乎”是从内心里判断祥林嫂乞丐的身份。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 “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 谁来管这等事……” 参考答案:用了感叹句、疑问句和设问句式,表明 赏析小说语言之句式的表达效果 优生班 3 分钟 0.6
“我”先是惊异,后是支支吾吾,怕负责任的心理。
课中 基础性作业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 春天,这样安排有什么深义? 参考答案: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应该给人无限的 生机和希望,但祥林嫂身上发生的却都是悲剧,“新春没了丈夫”“开春被迫改嫁”“暮春痛失爱子”“迎 引导学生认识情节设置安排 与人物 优生班 2 分钟 0.6
春凄凉死去”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 命运间
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的关联
发展性作业 祥林嫂无名无姓,但在小说中却有多种称谓, 请一一找出来,并分析这些称谓背后的社会角色含义,从中可以体现出祥林嫂怎样的社会角色? 参考示例: 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人物形象 优生班 4 分钟 0.7
祥林嫂 的称谓 社会角色解读
祥林嫂 比丈夫大十岁,娘家不明,无名无姓、 无依无靠,没有自由身的童养媳
寡妇 死了丈夫。要求做守一辈子活寡的贞 节烈女
女工 食物不论、力气不惜、比男人还能干 的女佣(廉价劳动力)
回头人 寡妇再嫁,不能从一而终、不干不净 的未亡人
木偶人 捐门槛后不能参加祭祀、精神受到重 创后的行尸走肉般的活死人
乞丐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无有救助、百无 聊赖的穷苦人
谬种 命太硬、克死两任丈夫、死得又不是 时候的坏东西
闲笔,是作者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写鲁镇的人们准备祝福福礼时,文中有这样几句,“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关于“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这样的一处闲笔,有何深意? 参考答案:①“带着绞丝银镯子”的应该是像四叔 家那样的富人家的妇女,表明了身份。②虽然能雇 佣工,但为了恪守封建教条,让祖宗吃到“干净” 的祭品,她们也要亲自动手,以表达孝心。 由此可见,作者写“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绝非闲笔,而是有意而为之,为后文的相关情节做 了铺垫,讽刺了封建迷信思想,更表现了封建礼教 之严酷,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有助于揭示主题。 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关注作者的叙述方式和叙事干预 优生班 3 分钟 0.6
第 3 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 系数
基础性作业 小说中除了主要人物之外,还有一类人物称之为“次要人物”,它如“绿叶”,对主要人物形象的表现有重要的价值。试从本文和《孔乙己》中各选择一个次要人物,分析其在表现人物形 象、展现环境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类文比较,提高阅读鉴赏能 力 优生班 3 分钟 0.6
课前 发展性作业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精辟的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老百姓生活的时代,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阅读小说《祝福》,分别概述祥林嫂的“两个时代” 的经历。 参考答案:(1)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①给祥林 家做童养媳,②逃出祥林家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 女工,③被卖到贺家坳后至生下阿毛、贺老六未死 训练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 力、梳 优生班 3 分钟 0.65
的时候。 理概括
(2)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①祥林死后,②被绑 能力
被卖深山,③贺老六染病而死、阿毛被儿狼吃、大
伯收走房屋,④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捐门槛后在祭
祀时仍被呵斥不准触碰祭祀,被走出鲁四老爷家后。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 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哪些重 要信息? 训练学生由点到面解读文本信息的能力 优生班 3 分钟 0.55
发展性作业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在痛失阿毛后逢人便反复说着这样的话,这话也成了祥林嫂不幸命运的代名词,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表达了祥林嫂内心的巨大悲痛。②表明 儿子被吃掉这件事对祥林嫂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她 在走投无路、失去精神依托之后内心留下了严重的 训练学生理解写作用意 优生班 3 分钟 0.6
创伤,只能以反复向别人诉说来减轻内心的痛苦。
③人们在反复咀嚼和鉴赏过她的悲哀之后,却报以 厌恶和唾弃,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世态炎凉。
追寻祥林嫂悲剧一生的轨迹,请结合全文分析造成她悲剧的原因。你从这个人物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祥林嫂一生的轨迹如下:逃走——
打工——被绑走——改嫁——丧夫失子——再打工
——遭唾弃——惨死。
启示一,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精神上的折磨与摧
残,因为它不但有损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更为
主要的,是它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导致人生的
悲剧。
启示二,祥林嫂的悲剧人生告诉我们,祥林嫂是穷
基础性作 业 苦的,她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是低下的,在那个 社会里她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房屋,没有一定的 物质财富,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工钱竟然被她婆婆 训练学生对社
领走了。如果她有充足的物质生活财富,她的命运 会、对
课后 可能会是另一番天地,而像祥林嫂这样经济地位的 人在旧社会有千百万,那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必须砸 碎。 启示三,祥林嫂所处的那个社会是冷漠的、落后的、 人物命运的观察与思 考,观 优 生班 8 分钟 0.6
愚昧的,祥林嫂没有得到来自那个社会的心灵救助。 照现实
如果“我”能够给她一个正确的答案,祥林嫂也许
不会很快死掉。那个社会缺少人间温情,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必须摧毁。我们要建立一个高度民主、高
度文明的社会,建立一个全民拥有进步思想的社会,
建立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
发展性作业 阅读鲁迅的小说《白光》,完成设计的练习作业(文本另附)。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士成乡试再次失败后依然拿起“制艺和试 帖”却又感受到来自一群鸡的嘲笑。鸡自然不会笑,这只是他对过去的自我价值的怀疑。 训练学生小说阅读鉴赏的迁移能力 优生班 15 分钟 0.6
面对阻挡住自己一切道路的倒塌的“糖塔”,陈士成却“眼光格外的闪烁”,这种不协调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科考失败后对“重生”的强烈希望。 陈士成挖宝时依次发现了大方砖、坚硬的小圆东西、破碎磁片等,而突然摸见“触手很松脆”的东西,那“松脆”的触感给之后梦想的彻底破灭做了铺垫。 小说《白光》除了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病态的科举制度以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对陈士成十六年科考坚持不懈的肯定和对其屡次落榜的同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 项“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对陈士成十六年科考坚持不懈的肯定和对其屡次落榜的同情”错误, 文中并没有对陈士成的肯定,反而是通过对他内心的贪婪予以批判,讽刺和批判封建制度下物欲浮动之贪婪而病态的“人心”。 2.关于开头部分陈士成看榜的情节,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一事件发生在初冬的某一天,地点是试院的照壁前,县考再度惨败后的陈士成独自站在那里,精神涣散,非常地绝望。 从叙事者的视角看,风是凉的、太阳是温和的,但被叙述者陈士成“被晒得头晕”,凸显出主人公与外部世界的割裂之感。 “试院的照壁”代指封建科举制度,照壁上的图榜是陈士成迄今为止唯一的希望,照壁是他无法自拔又难以逾越的“墙”。 乡试前陈士成曾对前程有着美好的畅想, 但现在这前程却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二者对比鲜明,给读者的冲击力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情节作用的能力。C 项“代
指封建科举制度”表述不当,此处用的是比喻修辞, 并非借代。 小说题目“白光”有哪些含义?请分条列 举。 参考答案:①陈士成得知没有考中后的当天晚上月 亮放射出的清冷的光;②陈士成因发疯而眼前出现 的虚幻的光;③引导陈士成寻找祖上留下的财宝的 亮光;④象征陈士成的利欲之心。 如果说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悲剧,那么漠视人的价值被毁灭是更大的悲剧。请结合陈士成死亡事件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作为封建大家庭子弟,陈士成只能走读书应试的道路,科举幻梦扼杀了他的精神生命, 这是他个人价值的一重悲剧。②科举考试的失败, 寻宝又没有成功,终于导致陈士成肉体生命的死亡, 从而加重了精神死亡的悲剧性。③陈士成死后,邻居懒得去看,也没有尸亲认领,仅仅是地保自行简单处理,这是社会对陈士成之死的冷漠,是更大的 社会悲剧。
附:第三课时课后“发展性作业”阅读文本
白光鲁迅
陈士成看过县考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见榜,便先 在这上面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 士成这两个字。他于是重新再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看的人全已散尽了,而陈士 成在榜上终于没有见,单站在试院的照壁的面前。
凉风虽然拂拂地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却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 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时他其实 早已不看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里的杂姓—— 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 否则不如谋外放。……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觉的旋转了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
“这回又完了!”他忽而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 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来,拿着往外走,刚近房门,却看见满眼都 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只好缩回里面了。
他又就了坐,眼光格外的闪烁;他目睹着许多东西,然而很模胡,——是倒塌了的糖塔
一般的前程躺在他面前,这前程又只是广大起来,阻住了他的一切路。
月亮缓缓的出现在寒夜的空中,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 徊,眼里颇清净了,四近也寂静。但这寂静忽又无端的纷扰起来。他耳边又确凿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倾耳听时,那声音却又提高的复述道:“右弯!”
他记得了。这院子,是他家还未如此凋零的时候,一到夏天的夜间,夜夜和他的祖母在 此纳凉的院子。那时他不过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讲给他有趣 的故事听。伊说是曾经听得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 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对于这谜语,陈士成便在平时,本也常常暗地里加以揣测的,可惜大抵刚以为可以通, 却又立刻觉得不合了。但今天铁的光罩住了陈士成,又软软的来劝他了,他或者偶一迟疑, 便给他正经的证明,又加上阴森的摧逼,使他不得不又向自己的房里转过眼光去。
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于在这里!”
他说着,狮子似的赶快走进那房里去,但跨进里面的时候,便不见了白光的影踪,只有 莽苍苍的一间旧房,和几个破书桌都没在昏暗里。他爽然的站着,慢慢的再定睛,然而白光 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比硫黄火更白净,比朝雾更霏微,而且便在靠东墙的一张 书桌下。
陈士成狮子似的奔到门后边,伸手去摸锄头。他移开桌子,用锄头一气掘起四块大方砖, 蹲身一看,照例是黄澄澄的细沙,揎了袖爬开细沙,便露出下面的黑土来。他极小心的,幽静的,一锄一锄往下掘。
土坑深到二尺多了,并不见有瓮口,陈士成正心焦,一声脆响,颇震得手腕痛,锄尖碰到什么坚硬的东西了;他急忙抛下锄头,摸索着看时,一块大方砖在下面。他的心抖得很利害,聚精会神的挖起那方砖来,下面也满是先前一样的黑土,爬松了许多土,下面似乎还无穷。但忽而又触着坚硬的小东西了,圆的,大约是一个锈铜钱;此外也还有几片破碎的磁片。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浑身流汗,急躁的只爬搔;这其间,心在空中一抖动,又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这似乎约略有些马掌形的,但触手很松脆。他又聚精会神的挖起那东西来,谨慎的撮着,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上面还带着一排零落不全的牙齿。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 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 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朝笏一般黑魆魆的挺立着,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
而且这白光又远远的就在前面了。“是的,到山里去!”
他决定的想,惨然的奔出去了。
第二天的日中,有人在离西门十五里的万流湖里看见一个浮尸,当即传扬开去,终于传到地保的耳朵里了,便叫乡下人捞将上来。那是一个男尸,五十多岁,“身中面白无须”,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经县委 员相验之后,便由地保抬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